成就榮譽
1983年開始從事大骨節病軟骨基質代謝障礙的生化學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的課題“大骨節病軟骨損害生化機理研究”和“大骨節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和其發病機理研究”分別獲得1988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3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後主要從事天然來源生物活性多肽的結構與功能以及中藥腸內菌代謝的研究。為解開鹿茸快速生長之謎,從1996年開始研究鹿茸內源性促進上皮、骨、血管和神經生長的多肽類活性因子。首次從鮮鹿茸中分離出促生長的多肽類活性因子,確定了多肽的一級結構和生物活性,用化學法合成了該多肽,並在大腸桿菌中成功獲得了表達。該項研究1998年和2000年分別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
在中藥複方有效成分的研究中提出了“中藥複方的作用為其主要有效成分和次要有效成分的綜合效應”的新思路,並建立了分析研究“中藥複方吸收入血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的新方法。在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資助下,先後研究了大鼠灌服單體化合物人參皂苷Rb1和Rg1、淫羊藿苷、氧化苦參鹼的吸收入血活性成分,並把研究範圍擴大到有效部位黃山藥總皂苷和人參二醇組皂苷離體和整體腸內菌代謝及吸收入血活性成分研究。上述單體化合物和有效部位吸收入血活性成分的研究為中藥複方有效成分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學基礎。之後,選擇了藥味少、療效確切的芍藥甘草湯作為研究中藥複方有效成分的突破口,取得了可喜成果。不但確定了芍藥甘草湯解痙、鎮痛的有效成分,並將其開發成治療痙攣痛新藥《甘芍膠囊》,完成全部臨床前研究,並於2004年12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4L05017)。
個人作品
上述研究工作共發表相關論文51篇,科學專著3部。共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教委等科技進步獎4項。作為課題負責人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衛生部課題2項,省科委項目1項,省中醫管理局項目1項;作為主要人員(第二名)參加的項目有:國家新藥基金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基金項目1項,長春市科委和吉林省計委項目各1項。共獲科研經費72萬元。培養碩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