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萬順 (1926——),男,漢族,高邑縣北焦村人。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研製“兩彈一星”參與者。
人物生平
吳萬順11歲時,適值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入侵中國。高邑縣北焦村被敵人占領後,日本鬼子每到一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東塔影慘案發生後,更使老百姓驚慌失措,有些人家四處逃荒。當時,吳萬順跟著父母逃荒,穿過沙河,逃到了白家窯村,待事態平息後,又回到北焦村居住。
北焦村傍山臨水,地理位置重要,在歷史上為軍事必爭之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這裡建立起了武裝抗日力量,並建立了地下組織。她們白天搞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夜間和貧苦農民重點接觸,黨組織選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本村杜某(60歲),一是吳萬順(11歲),讓兩人互相配合,到石家莊市建立地下交通站,以炸油條做生意偽裝身份,進行偵探敵情活動。
當日本人從街口通過而向共產黨八路軍進行掃蕩時,吳萬順都一一一記在腦海里。過後,杜爺爺聽他一一講來,詳細記在紙上,縫在他的衣衫里,讓他以賣油條為名出城聯絡,並通過一個又一個日本崗樓,把情報送到指定地點,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情報傳送的任務。
由於本村白某告密,吳萬順的身份暴露了,他在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下,迅速離開石家莊市,加入了高邑縣大隊(抗日武裝),12歲時,正式參加了八路軍的高贊獨立團。
吳萬順參加過百團大戰,在戰場負傷後到太行軍區醫院治療養傷。傷好後,他被組織安排到八路軍一二九師青年隊學習政治、文化、軍事。後來又調入八路軍總部警衛連。
1942年到1944年,由於日軍的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華北抗日軍區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太行區黨分區與北方局合併後,鄧小平和總部其他首長一起制定了開展大生產方案,規定每個單位利用戰爭間隙進行大生產,實現口糧自給一個半月。總部警衛連線到任務後,一邊種地,一邊打仗。到了冬天,吳萬順在孫明、卓琳等女同志教、帶、幫下,學會了織毛衣,用於自力更生,活躍經濟。他們還成立了人力運輸隊,開展運輸活動,所的手工收益和生產的糧食,完成上交任務後,還積極回響黨組織的號召,每人入股35100元(折人民幣3元),他們既是戰士,又是生產者,還是股東。
吳萬順至今還珍藏著1954年9月版“股票”一份,留作歷史的紀念。成為當年艱苦奮鬥奪取抗戰勝利的歷史見證。
1964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吳萬順被調到新疆國防科委21基地21研究所任第五研究室行政主任,在廠區第五作業隊任隊長,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千里無人煙,風吹石頭跑”惡略的環境裡,艱苦創業,開展軍事科研工作。戈壁灘的氣候一日多變,日溫差極大,人們時常感到頭痛、失眠、噁心、厭食、氣短和疲倦。惡略的氣候不但會損害人們的健康,甚至會奪取人們的生命。他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優秀大學生、技術人員進行零前預報、零後測算,數據報告和效應指導工作,直接參加了中國核核子彈首次試驗,威力22萬噸TNT當量。
當時的科研工作絕對保密,他多難年時間與外界切斷了聯繫,不準通信,直到1965年春節期間,才回到北京通縣21研究所家屬駐地,與家人萬惠明,八歲長子吳濱江、四歲次子吳濱海見了面,度過了一個團圓年。
1965年5月上旬,吳萬順又參加了中國核武器試驗空爆,又飛機帶核子彈,從甲方到乙方,進行空中投彈試驗,高度500米左右,威力大於3萬噸TNT當量。
1967年6月17日,吳萬順參加了由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指揮的氫彈試驗,氫彈空中爆炸成功,威力330萬噸TNT當量。等於30個核子彈的威力。
1991年,吳萬順離休後,在哈爾濱軍區干休所定居。
由於他長期在兩彈試驗場工作,帶領技術人員工作在第一線,導致內臟受損,積勞成疾。1994年先後做了兩次腹部大手術,落下嚴重的後遺症。當年,醫院以下病危通知書,在全力搶救和老伴精心護理下,才得以起死回生。
2006年,又發生6次嚴重急性腸梗阻,干休所工作人員和211醫院外科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得以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