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肄業於大同大學。幼時經常隨戲迷的父親看京劇,學生時代受到愛國、民主思想的薰陶和魯迅、鄒韜奮等文壇名家作品的影響,走上了從事新文藝之路。
1933年5月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6年9月,進入鄒韜奮主辦的《生活星期刊》和生活書店工作。
1939年至1946年,在上海從事話劇工作,曾任上海劇藝社總務主任。創作了《寒夜曲》、《甜姐兒》、《釵頭鳳》三出話劇,導演了《李秀成殉國》、《日出》、《原野》等多部話劇,成為話劇界“四小導演”之一
1947年,受中共地下黨於伶、吳小佩的派遣,進入丹桂劇團和玉蘭劇團,任劇務部主任,直接投入新越劇的改革工作。
1948年冬,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外圍組織“劇影協會”。
上海解放前夕,與劉厚生、錢英郁一起在雪聲、東山、玉蘭、雲華、少壯等五大越劇團中,組織起五支宣傳隊,並團結一批越劇界編導人員撰寫宣傳演唱材料迎接解放。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除任職玉蘭劇團劇務部主任外,又兼任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歌舞劇科主任。
1949年7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第一屆地方戲劇研究班,任編導系一中隊隊長。
1950年,擔任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越劇工會籌委會負責人。
1950年6月,離開玉蘭劇團,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戲改處輔導科長。
1952年6月,調入華東戲曲研究院任藝術室主任。
1954年4月1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春至1958年春,兼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師資進修班班主任,協助蘇聯專家排練莎翁名劇《無事生非》。
自1955年至1966年,歷任上海越劇院藝術指導、院長助理、副院長等職,負責全院藝術生產。是劇院代表作《祥林嫂》、《西廂記》、《紅樓夢》的主要編導。編寫了歷史劇《則天皇帝》、《天國風雲》和傳統劇《十一郎》。1979年,任上海越劇院副院長兼總導演,把主要精力傾注在培養青年、扶掖後輩上。1985年,任劇院藝術顧問。1987年帶病冒暑為剛從戲校越劇班畢業的青年演員執導新戲《梨香院》。
藝術成就
在丹桂劇團和玉蘭劇團,執導了《國破山河在》一劇,受到田漢、洪深、熊佛西、安娥等文藝界人士的讚揚。其後又導演了《吳山點點愁》、《風瀟瀟》、《風塵雙俠》、《李信與紅娘子》等越劇新戲。
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1954年華東區戲曲會演中,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西廂記》、呂劇《李二嫂改嫁》、黃梅戲《天仙配》、錫劇《雙推磨》、甬劇《兩兄弟》等劇進行輔導加工,使之成為優秀劇目在會演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