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電影,亦稱映畫或映畫戲,是一種視聽藝術(雖然目前也有很多小規模的3D電影,利用座椅震動增加震動的感覺,利用水滴增加觸覺,但基本上,電影還是一種視聽藝術),利用膠捲、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中國首部女同性戀電影是《今年夏天》;首部國內同志電影《玻璃心》。
列表
國內影片>>
【順流逆流】【夏日之戀】【飛躍情海】【丑角登場】【蝴蝶】
【甜絲絲】【赤裸羔羊】【殺人計畫】【有時跳舞】【金枝玉葉】
【金枝玉葉Ⅱ】【虎度門】【海上花】【絕色神偷】【心動】
【夕陽天使】【唯美】【心.心】【太太的情人】【三橘之戀】
【女同性戀者的悲哀】【女歡】【美少女之戀】【美麗在歌唱】【榴槤飄飄】
【戀愛起義】【戀愛回遊魚】【偷窺無罪Ⅳ-淫人師表】【偷窺無罪Ⅲ-絕色網咖】【偷窺無罪II-誘人犯罪】
【慌心假期】【鍾無艷】【好郁】【今年夏天】【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洪興13妹】【愛奴】【這個夏天有異性】【童女之舞】【赤裸特工】
【偷窺無罪】【遊園驚夢】【台北晚9朝5】【愛在娛樂圈的日子】【自梳】
【藍色大門】【4個好色的女人】
國外影片>>
【四角關係】【惡女幫/烈火青春】【吉屋出租】【幸福結局】【美麗拳王】
【我的老媽是同志】【出賣雄風/她恨我】【戴西苦戀】【面子】【艾米和加古婭】
【同女夏令營】【AmourdeFemme/女人愛】【玩盡殺絕3:鑽石計畫】【玩盡殺絕2】【性感尤物】
【汽油】【Fingersmith/指匠情挑】【突然之間降臨的愛情】【愛你九周半】【南茜的情史】
【芳齡十三】【遇上100%的女孩】【肢體的引誘】【情人別為我哭泣】【天旋地幻】
【愛情無色無味】【驚悚快感】【蛇蠍美人】【女魔頭】【青樓姊妹花】
【女鹿】【我愛貝克漢姆】【兩極天使】【新應召時代】【玉女也瘋狂】
【派對女郎】【我的母親】【愛情你我他】【夜幕低垂】【激情風暴】
【赤裸激情】【玩盡殺絕】【戲水女郎】【夜色】【七個女人的故事】
【女孩】【性愛K他命】【薇洛妮卡的雙面生活】【雙姝怨】【末路狂花】
【看海】【游泳池】【紫色】【被單遊戲】【黑色姐妹幫】
【璐璐情史】【同窗的愛】【時時刻刻】【最愛她】【穆赫蘭道】
【五月魔女】【意亂情迷】【戀一陣的愛】【複製品】【親親傑西卡】
【悲情城市】【如果牆壁會說話2】【高潮藝術】【情迷六月花】【去聽美人魚唱歌】
【罪孽天使】【釣魚去】【吉爾達】【女生向前走】【霓裳情挑】
【弗里達】【兩性三人痕】【出賣高潮】【孽迷宮】【愛,上了癮】
【蝴蝶女之吻】【戀戀模範生】【至愛女人心】【男孩不哭】【束縛】
【愛情洗剪吹】【苦月亮】【甜過朱古力】【最後一夜偷情】
日韓影片>>
【藍色大海】【女囚701號】【桃色】【流砂幻愛】【愛的滴答滴】
【千年之戀光源氏物語】【幽異戀人】【花之島】【富江最終章之禁斷的果實】【校園女教師】
【我愛你姐姐】【情慾報復】【女奸獄】【戀愛小說】【飲食女女】
【愛之吻】【賣火柴的小女孩復活】【這個男人有點俏】
男同影片>>
【志同盜合】【斷臂山】【誘惑肌膚】【收拾好你的東西】【義大利曼波】
【海南雞飯】【河流】【隔窗未了緣】【西班牙處男/青春小手槍】【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
【無盡的沉淪】【凱卡羅】【基佬四十】【桃色接觸】【保加利亞情人】
【17歲的天空】【沙漠妖姬】【愛欲從零開始】【同性戀的戰慄】【顛復性學校】
【遠離天堂/天上人間】【王爾德】【愛勾你】【天雷勾動地火】【同性之光】
【妖夜迴廊】【祖斯與佐】【父子迷情】【24號】【一千零一夜】
【你那邊幾點】【十七歲的腳踏車】【殺手的童貞】【死亡詩篇】【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愛情萬歲】【面具】【閃亮的日子】【青少年哪咤】【御法度】
【美好事物】【朋友和家庭】【霸王別姬】【我的軍中情人】【當男人看上男人】
【溺水的魚】【布拉格之戀】【善惡園的午夜】【墨利斯的情人】【春光乍泄】
【戲夢巴黎】【母子情深】【三人探戈】【性的對立面】【夜奔】
【長島迷情】【狗男女】【愈快樂愈墮落】【哎呀呀,去哺乳】【東宮西宮】
【枕邊禁書】【A片猛男日記】【喜宴】【黃金萬兩】【青春夢裡人】
【烈焰焚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亞當的肋骨還是亞當】【暈基浪】【三心兩性】
【同志夾心人】【費城故事】【藍宇】【愛的初體驗】【美少年之戀】
收看方式
1.可以通過BT、電騾、迅雷等下載工具搜尋並下載到本地收看一些免費的同志電影;
2.方便上網的朋友可以隨時通過各大搜尋引擎進行搜尋並線上看;
3.直接登錄一些視頻網站,如土豆、優酷、56、新浪、爆米花等進行站內搜尋;
4.下載一個桌面版的同影視頻軟體,進行直接線上播放;
5.到一些超市或是地攤上進行購買;
6.通過朋友、同事或是親朋好友的幫助。
電影推薦
1、《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
<莫里斯的情人>
英國1987
英國作家E·M·佛斯特同名小說改編
[導演]詹姆斯/愛沃瑞
[主演]J·威爾比、休·格蘭特、R·格萊威斯、D·艾歷奧特
[獎項]休·格蘭特獲當年度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
[劇情]二十世紀初,兩個來自貴族家庭的劍橋學生——克萊弗和莫里斯偶然相識,惺惺相惜,進而產生感情。然而擁有一片大好政治明天的克萊弗從一開始就在政治前途和對莫里斯的感情之間做著抉擇,最後選擇了仕途萬念俱灰的莫里斯在克萊弗家裡認識了克萊弗的家僕斯卡德,一日深夜,斯卡德爬窗進了莫里斯的房間,和他擁在了一起……。失落的莫里斯終於重新找到了愛情。但兩個人終究來自不同的階層,這份愛情怕只是路過。斯卡德的父親讓斯卡德辭掉克萊弗家的工作去阿根廷做事。為了莫里斯,斯卡德留了下來,他在他那一間小小的、簡陋的船屋裡,等著莫里斯的到來……
2、《蝴蝶君》(M. Butterfly)
<蝴蝶君>
美國,1993
[導演]大衛·克隆恩博格(David Cronenberg)
[劇情]1964年,法國駐華大使館官員高仁尼愛上了中國京劇演員宋麗玲,便不顧一切展開追求,倆人沉醉於熱戀中,並發生了不尋常的關係。文革開始後,宋麗玲被送往勞改,高仁尼也返回法國。多年後,宋麗玲隨劇團去法國演出,與高仁尼舊情復燃並結婚,多年的婚姻生活中,高仁尼竟然沒有發現自己的中國妻子原是男兒身……一段跨越性別界限的變色愛情,本世紀最驚心動魄的情慾風暴。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拍攝。奧斯卡華人影帝尊龍領銜主演。
3、《去王府》(To Wong Foo)
<去王府>
美國,1995
[導演]比班·基德隆(Beeban Kidron)
[主演]Wesley Snipes、Patrick Swayze、John Leguizamo
[獎項]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
[劇情]三位美艷絕倫的男人參加紐約易裝(男扮女裝)選美賽,獲得了前往好萊塢的機會。不料他們駕駛的車在途中失靈,三人給死氣沉沉的納特維小鎮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片中的歌舞場面非常精美,色調與服飾非常高水準。墊胸束腰男變女,開心好笑勝群雌。有<人鬼情未了>柏德烈史威斯主演。
4、《神父同志》(Priest)
<神父同志>
英國,1994
[導演]安東尼亞·伯德(Antonia Bird)
[主演]Linus Roache, Tom Wilkinson, Robert Carlyle
[獎項]1995年柏林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銀熊獎
[劇情]“七情六慾,世人難擋,即使天使也不例外,我獨居室內,汗流浹背,向主祈求我心靈平靜,單我看到的卻是——裸男——-充滿誘惑!”格力神父年輕有為,能愛天下人卻不能愛一個男人,為此他受盡輕蔑。如果神愛世人,何以不能愛他?本片獲得多項國際獎項。
5、《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沙漠妖姬>
澳大利亞,1994
[導演]史蒂芬·艾略特(Stephan Elliott)
[主演]Hugo Weaving、Guy Pearce、Terence Stamp [獎項]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坎城電影節、西雅圖電影節和舊金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劇情]三位“易裝皇后”應邀前往愛麗絲度假村表演,途中喜劇橫生又充滿衝突,奇特的情況頻頻發生,不過三人在經過這一切後,都體會到彼此尊重、互相扶持的處世之道。片中幾場表演非常動人,動作細膩,配合誇張的色調與服飾,還有燈光投射的效果,使人流連往返,屬高水平之作。在夜晚的沙漠中與原駐民的一場舞,比職業舞蹈家更引人注目。
6、《玻璃情人》(Carrington)
<玻璃情人>
英國,1995
[導演]克里斯托夫·漢普頓(Christopher Hampton)
[主演]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約納森·普萊斯(Jonathan Pryce)
[獎項]嘎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Jonathan Pryce)、評審團特別獎(Christopher Hampton)
[劇情]一生一次的愛與依戀,她給了他全心全意的愛與依戀,他卻給了他。
7、《費城故事》(Philadelphia)
<費城故事>
美國,1993
[導演]約納森·戴姆(Jonathan Demme)
[主演]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獎項]湯姆·漢克斯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插曲《費城街頭》獲最佳歌曲獎
[劇情]金牌律師安迪工作努力,卻因愛滋突遭解僱,他向律師行提出訴訟,爭取應得的權利。黑人律師喬經過多方思考,決定向傳統道德規律挑戰。最終安迪贏得官司,但因病情的發展在慢慢死去。面對這場關乎人權、道德、尊嚴的鬥爭,倆人經歷了一次艱辛的自我挑戰。影片號召人們關心幫助愛滋病人,同時讚揚了愛滋病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8、《假鳳虛凰》(又名《鳥籠》)(The Birdcage)
<假鳳虛凰>
美國,1996
[導演]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
[主演]羅賓·威廉士(Robin Williams)
[劇情]阿曼德與艾爾伯特是一對同性戀人,他們經營的“鳥籠夜總會”生意興隆。阿曼德的兒子瓦爾要與女友芭芭拉結婚,雙方家長需要見面,單瓦爾母親因塞車不能及時趕到,於是艾爾伯特要以瓦爾媽媽的身份出現於眾人面前,結果搞得笑料百出。
9、《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又名《不羈的天空》)(My Own Private Idaho)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
美國,1991
[導演]古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主演]利佛·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
[獎項]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River Phoenix)
[劇情]被遺棄而淪為男妓的邁克精疲力盡地走在愛達荷的黃磚路上,他在尋找自己的家和應該在那兒生活的母親。該片由無數個人的夢想、回憶和幻覺組成,為了逃避內心的痛苦和壓力,他常常突然入睡,他刻意以此忘卻恐懼、疑慮、漫漫的應招生涯。邁克的朋友斯考特選擇做男妓則是為了報復他有名望的父親,儘管兒子千方百計要侮辱他,風燭殘年的父親卻渾然不知。不過他們的未來不是夢:年方21的斯考特將繼承權勢金錢,朝著光明邁出步子。片中一些男妓拉客的場面非常具有幽默感。
10、《心太羈》(又名《王爾德的情人》)(Wilde)
<心太羈>
英國,1997
[導演]布萊恩·吉爾伯特(Brian Gilbert)
[主演]史蒂芬·弗萊(Stephen Fry)、裘德·洛(Jude Law)
[獎項]西雅圖電影節最佳男主角(Stephen Fry)
[劇情]影片改編自著名劇作家王爾德的一生,講述英國文學天才王爾德愛上俊美不羈的年輕爵士道格拉斯而遭到爵士父親的控告,王爾德最終被判兩年有期徒刑。1900年,46歲的王爾德死於巴黎。影片中扮演王爾德的演員弗萊被稱作“翻版王爾德”,不久前他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然而他並未此而遭到迫害,這就要感謝當今社會的進步與寬容了。最近英國還鑄造了一尊王爾德的頭像,人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才華橫溢又個性不羈的大文豪。
11、《我為兄狂》(Le Confessionnal)
<我為兄狂>
加拿大/英國/法國,1995
[導演]羅伯特·勒帕熱(Robert Lepage)
[主演]Lothaire Bluteau、Patrick Goyette
[獎項]加拿大吉尼獎最佳影片
[劇情]皮艾爾回鄉奔父喪,與多年未見的被收養的哥哥麥克相逢。一直以來,麥克一直只知道自己是皮艾爾小姨麗潮所生,但對於誰是自己的爸爸,則一直不得而知,故麥克為此而懊惱與困惑。皮艾爾為解開哥哥心中的鬱結,用盡方法去追查麥克生父的下落。唯一的線索就是麗潮生前工作過的教堂,尋找那位曾經為麗潮告解過的年輕神甫。只可惜茫茫人海,要找到這位神甫如同大海撈針,麥克的身世究竟如何?
12、《哭泣的遊戲》(Crying Games)
<哭泣的遊戲>
美國,1992
[導演]尼爾·喬丹(Neil Jordan)
[主演]Stephen Rea、Jaye Davidson、Forest Whitaker
[獎項]奧斯卡最佳編劇
[劇情]霍格是愛爾蘭共和軍,綁架了一名英籍人士祖迪作俘虜。在沉悶而隱蔽的山野小屋,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話題海闊天空。霍格與祖迪產生了感情,兩人沉醉於情慾世界之中。本片艷驚全球,倍受爭議,在一片驚慄中表現了有情人間動人心魄的多面性。
13、《衣櫃裡的男人》(Der Bewegte Mann)(英文片名Most Desired Man)
<衣櫃裡的男人>
德國,1994
[導演]孫克·沃爾特曼(Soenk Wortmann)
[主演]Til Schweiger、Katja Riemann、Joachim Król
[獎項]德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
[劇情]風流成性的艾力在酒吧偷歡被同居女友多蘿發覺,多蘿一氣之下把艾力趕出寓所。無家可歸的艾力前去投靠剛結識的朋友法蘭,法蘭是一個同性戀者,十分垂誕艾力的“美色”,艾力不願意,又搬到法蘭的另一個同性戀朋友羅撥的住處。羅撥最終征服了艾力,而杜麗發現已懷有艾力的骨肉,於是到處打聽艾力的下落。一天她返回自己家裡,發現艾力把光著身子的羅拔藏在衣櫃裡,於是一連串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話就此連珠爆發。
14、《野蘆葦》(Les Roseaux Sauvages)
<野蘆葦>
(英文片名Wild Reeds)
法國,1994
[導演]昂德雷·泰希內(André Téchiné)
[主演]Elodie Bouchez、Gael Morel、Frédéric Gorny [獎項]法國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新人獎。
[劇情]1962年的法國小鎮。高才生弗蘭斯愛上了同班同學斯萊格,被同學亨利看在眼裡,受到亨利的冷嘲熱諷,然弗蘭斯對亨利也報有幻想。
斯萊格的哥哥不幸陣亡,弗蘭斯去安慰斯萊格,並告訴斯萊格自己愛他。考試完畢,弗蘭斯和斯萊格去河邊游泳,並碰上了亨利,弗蘭斯邀請亨利一起去玩。弗蘭斯問斯萊格能否接受他的愛,斯萊格拒絕了。最後,斯萊格和亨利都走了,孤獨的弗蘭斯更孤獨了。
15、《狂野的愛》(又名《夜夜夜狂》)(Les Nuits Fauves)(英文片名Savage Night)
<狂野的愛>
法國/義大利,1992
根據同名自傳小說改編
[導演]希里爾·科拉赫(Cyril Collard)
[主演]Cyril Collard、Romane Bohringer、Carlos López (III)
[獎項]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編輯、最佳法語片、最佳新秀導演、最有前途女主角
[劇情]1986年,年輕英俊的電視台攝影師讓患上了愛滋病,他很沮喪,常常到巴黎塞納河邊的同性戀聚集點縱慾。一次,讓結識了17歲的模特羅娜,被她迷人的氣質所吸引。雖然讓告訴她自己喜歡男孩,羅娜因為不想放棄讓說她可以接受。不久,讓結識了高大結實的帥哥撒米,兩人同居起來,被羅娜發覺,羅娜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以死相威脅。讓心情更糟了,不時區尋歡作樂,以此擺脫苦悶。讓與羅娜及撒米分手後心情平靜了許多,他知道自己來日無多,開始陷入沉思,內心充滿對生命的嚮往。他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旅行中他明白了很多。
16、《星閃閃》(Twinkle)
<星閃閃>
日本,1992
[導演]Joji Matsuoka[主演]Etsushi Toyokawa、Michitaka Tsutsui、Hiroko Yakushimaru
[獎項]第23屆日本金像獎、5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劇情]女翻譯家笑子因專心工作而耽誤了婚姻大事,經介紹與醫生岸田結婚。岸田是一個同性戀者,婚前與年輕斯文的同性愛人紺同居多年,岸田結婚主要是為了掩人耳目,為此,紺非常傷心與無奈。笑子非常理解岸田與紺的心境,紺也體會她的痛楚,而岸田也越來越覺得什麼都放不下了。笑子含淚對岸田說:如果可能,她願意替兩個她都愛的男人同時懷個孩子——兩男一女開展了一段假鳳虛凰的婚姻關係,同時亦是一次責任與承諾的考驗。
17、《妖街皇后》(Bugis Street)
<妖街皇后>
新加坡,1994
[導演]Yonfan
[主演]David Knight (II)、Michael Lam、Hiep Thi Le
[劇情]17歲的蓮本是馬來西亞一個富家女僕,天真無邪。然而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快便被打了個粉碎,蓮被送到了緊挨著新加坡的Bugis街上的一家小酒店做工。在這條住滿了人妖的街上,蓮從各人的生存打拚中開始慢慢懂得了生活的含義。
18、《愈愛愈美麗》(Beautiful Thing)
<愈愛愈美麗>
英國,1996
[導演]海提·麥克唐納(Hettie MacDonald)
[主演]格倫·貝里(Glen Berry)、斯科特·尼爾(Scott Neal)
[獎項]聖保羅電影節最佳影片
[劇情]傑米是住在倫敦南區的一個青少年,他剛剛發現自己的性傾向,他有個想要在事業上有番作為的單親母親珊德拉,叛逆的鄰居女孩麗亞,以及時常受家人冷落的同學史提。史提的父親經常酗酒鬧事,基於同情,珊德拉常留史提過夜,也因此傑米與史提之間發展出一股莫名的情愫。困擾於自己這樣“奇特”的想法,傑米開始努力的尋求自我認同,與史提一同去同志酒吧“朝聖”,但被被母親發現…
19、《流沙歲月》
<流沙歲月>
日本
[主演]剛田義德 、濱崎步
[導演]橋口亮輔
[劇情]伊藤是個內向的高中生,他一直默默暗戀同學吉田,而吉田只把伊藤視作最好的朋友,而轉學生果沙音的出現改變了兩人一切……果沙音在學校冷顏不多話,沒人知道她曾在前一所學校遭強暴,而她一直在接受心理治遼,同學們都嘲弄伊藤喜歡男生,而在上體育課時,伊藤對吉田表達了愛意,但吉田並沒有反對伊藤,這反倒使伊藤感到尷尬。果沙音心裡喜歡伊藤,但她知道伊藤喜歡吉田,而吉田卻又喜歡果沙音,三個人錯綜複雜的關係在暑假的海邊展開……
20、《夜舞男》(Sibak)(英文片名Midnight Dancers)
<夜舞男>
[導演]梅爾·西翁格羅(Mel Chionglo)
[主演]Alex Del Rosario
[劇情]三位兄弟同時在酒吧里做舞男。大哥喬有妻兒,同時也有一個愛人,在家中,他必須肩負著養妻育女的重擔,工作時,他又享受著被愛的幸福,他試圖在兩種生活上到平衡點。老二丹尼斯是個沉溺在糜爛生活的邊緣人,除了當舞男外,他也幹些不良勾當。老三桑尼擅長於掛觀察察周遭的人、事、物,也有個人妖愛人。母親是維繫他們三人的主要力量,她是個堅強的傳統女性,她非常清楚三個孩子的心態。從他們三個人踏入酒吧當舞男所接觸到的聲色犬馬來映呼出生活的另一面。
21、《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Gazon Maudit)(英文片名French Twist)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法國,1995
[導演]約濟安妮·巴拉斯戈(Josiane Balasko)
[主演]Victoria Abril、Josiane Balasko
[獎項]法國凱撒獎最佳編劇
[劇情]一對婚姻生活狀似美滿的夫妻,妻子洛莉成日在家相夫教子,洛朗卻性好漁色,經常利用作之便到處偷腥.某日因為一名男性化女子瑪麗喬的闖入,使得這個家庭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瑪麗喬瘋狂地愛上了洛莉,洛朗大吃飛醋,而洛莉兩個都愛,於是決定星期一三五她跟老公在一起,二四六跟情人在一起,星期天則大家一起公休.但是事情並不會如此平靜結束,洛朗處心積慮要把老婆的情人趕走,他的情敵則使出絕招,只要洛朗幫她生個小孩,她就走人!……
中國電影
男人的世界
<藍宇>
主演:劉燁胡軍蘇瑾
必看指數
★★★★ ——那天早上你走了以後,我一直為你懸著心,一直覺得你仍然在我身邊,你知道嗎?
——在跟靜平的這些日子裡,我以為我可以把你給忘了,我以為我是一個可以讓女人幸福的男人。
——你知道嗎?在獄中這幾個月,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情,我跟你……是天生注定得走在一起的,我很高興!
——你知道嗎?這些年,北京還是老樣子,到處都在拆呀建呀的。每次經過你出事的地方,我都會停下來,不過心裡倒很平靜,因為總覺得你根本就沒有走……[經典對白]
<霸王別姬>
主演:張國榮張豐毅鞏俐
必看指數
★★★★★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為何身披袈裟,腰系絲絛……
——你答應過和我唱一輩子戲,差一年,一月,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大王,快將寶劍賜予妾身!
——《遊園驚夢》乃是<牡丹亭>中的一折,實為國粹,怎么變成淫詞艷曲了呢?! 不知道是誰在辱我民族,毀我國粹……[經典對白]
<春光乍泄>
主演:張國榮梁朝偉
必看指數
★★★★
——初到阿根廷,地方也不認識。有一天何寶榮買了一檯燈。我覺得好漂亮。兩個人好想尋找燈上的瀑布,很艱難才找到地方名字。想著到過瀑布就好返回香港了,結果迷了路……
——我一直沒弄清楚他那天去了什麼地方?我只記得他說一起的日子好悶,不如分開一下,有機會再從頭開始。他的“從頭開始”可以有兩個意思……
——離開時我拿了他一張相片,我不知道哪日會再見小張,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想見的話,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他……[經典對白]
<東宮西宮>
主演:胡軍
必看指數
★★★ 在他心目里,阿蘭仍是不可替代的。在我們的社會裡,同性戀者就如大海里的冰山,有時遇上,有時分手,完全不能自主。從這個意義上看,小史只是個剛剛開始漂流的冰山。生為冰山,就該淡淡地愛海流、愛風,並且在偶然接觸時,全心全意地愛另一塊冰山。但是這些小史還不能適應……他不知道該到哪裡去。他不想回家,但是不回家也沒處可去。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經籠罩住阿蘭的絕望,也籠罩到了他的身上……[故事情節]
<東方不敗>
主演:林青霞李連杰關之琳王祖賢
必看指數
★★★★★ 他帶著那個陌生的女子——東方不敗,在林間穿行,在山頂喝酒,俠客意氣,揮斥人生,是非恩怨,轉眼成煙……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為了自己的理想,東方不敗終於“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她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天地無盡,星辰有光,日出東方,唯我不敗。”她成功了,沒有人可以擊敗她,除了她自己。許多年以後,她才知道,“天地有情盡白髮,人間無意了滄桑”。年華已過,江湖依舊…… [精彩點評]
女人的世界
<今年夏天>
中國第一部女同性戀題材電影
必看指數
★★★ 小群在動物園裡當大象飼養員。每天,給一隻年邁的大象餵食悉心挑選的蘋果,或者在它身上濺起一片清涼的水花。她已把這工作看作生命里的一部分。因此,枯燥的生活痕跡,並沒有在她的臉上漫過……30歲的女人,依然沒有男伴,影兒也不見一個。身邊的人給她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相親。她在這些男人面前肆無忌憚地抽菸,說一些沒彎沒角的話。她甚至在一個男人面前坦白:我只喜歡女人……[故事情節]
<自梳>
主演:劉嘉玲楊采妮歸亞蕾
必看指數
★★★★ 從前有這樣的女子,發誓一生一世不要男人;如今,仍有這樣的女子,相愛不息。 原來愛情並非只是男女之間的遊戲,兩個女子的相互取暖,未嘗不也是一種愛的方式……在淡淡的藍光中,玉環輕吻著意歡的臉,兩人臉上流露出的甜蜜,我們可以感受到,意歡和玉環,這兩個深受男人傷害的女子,在相互偎依時,終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她們終將不再為愛受傷……[經典影評]
<心動>
主演:梁詠琪金城武莫文蔚
必看指數
★★★★★ 她任性固執霸道又獨立,心裡還有點脆弱,她會不讓你去結交別的女友,她會幫你跟初戀的對象傳條子,但一點不心甘情願而且眼神幽怨,她會變著法子甚至不惜弄傷自己來博取你的注意,她會仔細傾聽你的煩惱但從不在你面前落眼淚。這是一個愛著你的女人……若干年後,陳麗找到浩君結婚,只是因為他們愛的都是小柔。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同時愛著一個女人幾十年,這場愛,誰也得不到。只是一場注定絕望的愛……[精彩點評]
<遊園驚夢>
主演:王祖賢吳彥祖宮澤理惠
必看指數
★★★★ 30年代的江南,故夢煙雲,殘紅慘綠。誰在游誰家的園,誰又驚了誰的綺夢,往事像靜靜流逝的河水波瀾不驚。愛恨淡淡倦倦,“萬紫千紅開過,都付與斷井殘垣”,在夢裡依稀能聽到的只有那裊裊的崑曲……一個哀怨的江南女子,一笑一顰中,所有魅力都在眼波里流轉:愛情最美麗的時候,都藏在回憶之中;華麗如綢愛的感受,不冤枉年華錦繡……[電影評點]
<青蛇>
主演:張曼玉王祖賢趙文卓
必看指數
★★★★ 一切都像過眼雲煙,消失不見,若要選擇,白蛇青蛇,你會是哪一個?或許你誰都不是,你是泡沫,是雨里飛花,忽來即去,恍惚,不同。這樣恰恰好,留給我線索,做一點鋪陳誇張;飄渺無煩惱,片面,輕逸,留給別人去做想念。流水樣日子依然在過,紅白玫瑰之爭不只在古時上演,許仙去了還有第二任第三代,玫瑰卻已暗香凋零。只有女人自己,才可互相關愛,不離不棄……[經典影評]
精彩影評
《第六感生死緣》:愛與美與死的男同性戀寓言
像布拉德·彼特這樣年輕俊美的男孩,突然跟中老年媒體大亨(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形影不離、如膠似漆。每當有人問起這男孩到底是誰,大亨總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但見這一老一少,彼此互望的眼神,千番曖昧,萬般柔情。
馬丁·布雷斯特(Martin Brest)導演的《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怎能不被我歪讀成男同性戀寓言呢?
妙在布拉德·彼特扮演的是來引領大亨前往冥府的死神(這種說法有語病,且讓我稍後再作補白)。現實生活單調、無聊而又繁忙,合伙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死神如此這般俊美(讓我想起《直到永遠》中,奧黛麗赫本扮演的天使),如果你、我是那位行將就木的大亨,請問,是對死神避之惟恐不及呢?還是充滿喜悅迎上前去呢?大亨不拒絕死神,卻又不希望眾賓客知道死神的身分,不正像愛上美少男,但受制於世俗偏見不便向親友明言的男同志,同樣是“惟恐嚇走所有的人”嗎?電影把布拉德·彼特塑造成美的化身,固然是在包裝巨星、推銷巨星,更重要的是他的死神身分,有了美與死的夾纏、甚至美與死一體兩面的意涵,這不正是考克多、王爾德、維斯康堤(《魂斯威尼斯》)的藝文作品,男同性戀的美的追尋與獻祭嗎?死神原本沒有姓名更無軀體,他是借著一位俊美少男(布拉德·彼特飾演)的屍體,而顯現了形貌。
這種美男軀殼與死神靈魂的搭配與結合,隱含了“2”(也就是“雙重”)的理念。片中,“2”似乎無所不在。死神尚未借屍還魂現形之前,就已經跟大亨展開對話。兩造的問答,像是同一個人(大亨)的兩個“自我”。美與死,又何嘗不是死神的兩種面向呢?這雙重,正是從榮格學說到費里尼電影樂此不疲的搬演啊!死神依附俊美少男的身體,試著依循寄居體的身分去體驗死者的(愛情)經歷,倒有點安東尼奧尼的《過客》中的傑克尼柯森冒充別人身分,經驗人家的生活的思考與探索。老人(大亨)生命最後歷程的鋪陳,讓我想到雷奈的《天意》與柏格曼的《野草莓》,大言對家人的構想與家人的實際善惡有所出入,更接近《天意》的情境(而且同樣以老人的生日作結)。扯了半天,導演Brest讓我驚喜的是,他懂得在好萊塢的體制內,玩歐洲大師們的理念(而非實驗色彩的形式),以及偷渡同性情慾。大亨的女兒層層剝開布拉德·彼特的衣褲,正是導演利用這位女演員的手,在滿足影迷想看又想乾布拉德·彼特的心愿啊!
死神在醫院被一位黑人老婦識出身分,她萬分恐懼,死神安慰她時未到。可是她飽受腫瘤煎熬,痛苦不堪,寧願提早安息而向死神求助。這部電影的可愛不但把死神人性化,還有點王爾德童話《快樂王子》里的王子與小燕的色彩,抗衡天威神力為人間救苦救難。
布拉德·彼特扮演的那位猝死的美少男,死在剛與邂逅的女孩說再見而頻頻回顧時,畫面、配樂、男孩的表情都被渲染得無比浪漫;就在最美好的一刻,被兩、三輛車子輪番撞擊。何止是美與死一體兩面?愛與死又何嘗不是錯綜糾葛,快樂與兇險一應俱全呢?
人性之《東宮西宮》
有位同性戀藝術家說過:性的海洋是寬廣的,異性戀不是正常,只是尋常。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它:愛是唯一的,但戀人可以有無數;只要你愛上了,不必管是他還是她;但如果你選擇了同性,那你就成了具有叛逆意味(背叛社會、背叛眾人)的不"尋常"。
正因為"唯愛"的觀點和叛逆的味道,我深深喜愛同性戀電影。
從《心太羈》(wilde,1997)開始,我就一直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搜羅同性戀電影,這包括《情難禁》(maurice,1987)、《紫醉金迷》(the velvet goldmine,1998)、《衣櫃裡的男人》(most desired man,1994)、《狂野的愛》(savage night,1992)、《玫瑰少年夢》(my life in pink,1997)、《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1997)(雖然嚴格意義上它不能算同志電影)、《洛基恐怖晚會》(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1975)、《高檔貨》(high art,1998)、《愛的初體驗》(get real,1998),還有就是鍾德勝的《心灰》。
而《東宮.西宮》,我看到過的描寫同性戀的唯一一部中國大陸影片,是它們當中最好的一部。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我看來,同性戀電影無一例外也應該是情慾電影,而道貌岸然的中國人首先無法在畫面上鋪陳出強烈的肉感氣息。但《東宮.西宮》不靠赤裸裸的鏡頭卻同樣做到了,而只是因為它有阿蘭的緣故。
夜晚。公園裡民警抓著幾個正在搞同性戀的男人,其中包括阿蘭。
小史(向背對他的阿蘭):哎,你!你誰啊?你是不是路過這的?
阿蘭轉過身來,嫵媚地眨了下眼皮,一束手電筒的光向他射來,他迎著光對小史搖了搖頭。
小史:不是?(一手搭在阿蘭肩上,阿蘭用眼角瞟了一下那隻手)你這叫給臉不要臉,知道嗎?跟我走一趟。走!
阿蘭的魅力首先來自他身上強烈的自我認同感。當阿蘭面對小史,清醒而自然地陳述自己的過去時,沒有質疑自己畸形的童年,沒有掩飾與同性戀人的肉體關係,也沒有忽略他的受虐性傾向。這種敘述本身形成了巨大的引力,使每一個能與其發生反應的人黏附其上,從而消除了性別的界限。而小史的防線正是在這種強大的力量下被撼動、被摧毀。作為觀眾,接受阿蘭的自我認同,才能進入《東宮西宮》的世界,就像片中第一個鏡頭所寓示的,越過一道圍牆才是同性戀者聚集的公園內部:開放尋常性愛禁忌,我們才能深入同性戀者的感覺和思想,去理解他(她)們作為人的心理,體味他(她)們的痛苦。老實說,我不時覺得自己也像阿蘭,正如阿蘭覺得他像公共汽車一樣,受到壓抑、屈侮,同時又是孤獨、排外的。
阿蘭:這時我想哭,哭不出來。天快亮的時候起了霧,很冷。樹林裡突然來了很都鳥,唧唧喳喳叫個不停。這時我猛然想到:我是活著的!(激動起來) 小史(暴跳而起):……告訴你,你丫就是賤!
阿蘭(平靜地):我從小就這樣。
故事往往源自欲望。所以阿蘭的自我認同也從欲望開始。欲望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才會使人屈從它走上與社會道德規範背道而馳的道路,通過與詆毀、蔑視的鬥爭奪回他們的權利。阿蘭順從自身性愛欲望,因為他愛自己,並珍視自己作為“人”也要快樂地生活在人世的權利,阿蘭第一個同性戀人是他自己,這與病態、令人反感的自戀是有區別的,阿蘭從擦拭內心那面鏡子開始,才能始終以自愛的姿態,從容地去反射這個注定要反對他的世界。這構成了貌似卑賤的阿蘭高貴的精神氣質,是他自覺、徹底的反叛。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
一天醒來,我問自己:對阿蘭的欣賞,是不是僅僅出於他以同性戀的姿態挑釁道德教條?當答案在昏昏沉沉的腦子裡慢慢顯現出來時,我發現只有一個字。他身上更迷人的是隱蔽但無法抑止的愛的衝動,布滿他的所有眼神,每個肢體語言,他說出的每一句話,噴薄、勇敢(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很肉麻)。在我喜歡的同性戀者形象畫廊里,有《心灰》中愛上教授的男孩執著而充滿憧憬的眼神,有《愛的初體驗》中史蒂文和知心女友談心時直言不諱對其他男性的情感衝動,以及《玫瑰少年夢》中總想把自己扮成女孩的小男孩一臉的懵懂無辜。如果把阿蘭身上這種愛的衝動比喻成一株稀少的花樹,這些形象的集合就像花樹的幼年,不自覺地隨風搖曳,古怪然而清新,透著討人喜歡嫩綠;到了阿蘭,樹幹上已有了斑駁粗糙的樹皮,枝頭掛著銹黃的老葉,但此時花樹才泄露出更強大的生命意志。
是的,最終感動我的只能是這種在無法選擇的痛苦中沉澱下來的深沉的感情。 (yola)
影評:在道德泥沼中掙扎的另類情愛
作者/水滴
情感、婚戀是人類永不厭倦的話題,也是電影業最感興趣的主題。從電影的誕生至今,表現男女情愛的影片多得不勝枚舉。而有關情感世界中的另類主題——同性戀,卻由於諸多複雜的原因而被遮蔽了很久。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才陸續有一些“前衛”的製作者以謹小慎微的姿態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並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對之進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具有相當深度的挖掘。幾乎每一部這樣的影片都立刻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到了人權和自由意識高漲的今天,與同性戀從隱秘走向半公開的歷程相伴隨,表現同性戀的影片也已成為某種勢頭強勁的“類型電影”。從《費城故事》(Philadelphia)到《夜幕低垂》(When Night Is Falling),從《心太羈》(Wilde)到《倫敦故事》(Maurice),這些影片向主流社會展現了一個同性戀的立體世界——尊嚴與無奈,愛與不捨,掙扎與困惑,尤其是主人公們在道德與人性邊緣苦苦掙扎的生存境遇,對觀者的觀念和情感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費城故事》是好萊塢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一部引起轟動的影片,他在片中飾演一位大律師,因同性戀感染愛滋病而被解僱。他為了捍衛個人正當權益不惜將一場官司打到底,直至死前也沒有放棄努力。雖然對同性戀情本身的探討不是這部片子的重點,它要討論或者說它要表現的,是個人權利和自由的至高無上。但是影片告訴人們,這種自由表現在各個方面,不僅是工作的權利,而且有“性偏好”的權利。一個人,不論他是不是同性戀,是不是有愛滋病,他都不應該被歧視。影片的結尾處,律師終於獲得了成功——雖然贏得這場官司對他的生命已經並無太大的現實意義(他在贏得官司後很快就死去了),但他在被主流社會擯棄時毫不灰心不氣餒地為個人權利和自由而鬥爭的精神,卻深刻地留在人們心中。與其說是律師贏得了這場官司,毋寧說是自由和權利的信念贏得了這場官司。
同美國的《費城故事》相比,一向痛恨同性戀的英國出品的類似影片就更為引人注目。在《心太羈》中我們看到了大文豪王爾德浪漫奇特卻又不幸的一生;而《倫敦故事》則是細緻入微的探討兩個生活在20世紀初的男同性戀者的內心世界。這兩位屬於英國上流社會的男主人公,在最初相愛後,卻因社會和個人的原因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目睹某爵士因同性戀而被判刑後終於“痛改前非”,在心理和行為上強迫自己完全回歸了主流社會的道德體系;而另一個,卻在理智與情感的反覆掙扎與折磨中,在歷經同性愛人“變心”和社會打擊後,仍不能改變自己的立場,最終選擇了與後來結識的同性愛人長相廝守,其間的心路歷程充滿了焦慮、困惑和欲罷不能的尷尬。他在影片中說的一段話頗具令人玩味的感動——那是作為一個有社會地位的“紳士”的他懇求出身窮苦家庭的愛人不要離開他、而他的愛人警告他這樣會毀了他的地位和前程時,他說:“地位又能算什麼?工作又能算什麼?我寧願失去地位和金錢,哪怕失去一切,只要能擁有你!”情感衝動超越了一切道德倫理和所謂的人世常情,擁有至愛便是擁有了全世界,不論這個“至愛”社會是否認同——個人自由意志在不經意間又占了道德的上風。
同樣的同性戀主題,在《夜幕低垂》里有著與眾不同的別致。這不僅是指它畫面優美精緻,更主要的是它把鬥爭的焦點極端化——一位即將結婚和準備終生獻給上帝的神學院女教師Camille,卻在偶然的一次遭遇中跌入了一個陌生女人Petra的柔情深淵之中。她不僅要對抗世俗道德,而且還要對抗強大的宗教信仰。抗拒、屈服、再抗拒後的認同,一場完整的搏鬥線路清晰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基督教文化對同性戀的嚴厲制裁,一直是以《聖經》上的訓誡為依據的,如《舊約》上有言:“如果某人象同女人交合那樣地同一個男人交合,他們兩人就都是邪惡的,他們應當被處死。”基督教之所以反對同性戀,不僅僅在於認為其製造了道德敗壞的氣氛,更有因為其不具備生殖後代的功能。而這對整個文明社會的基本秩序和價值觀念都是顛復性的。在西羅馬帝國,同性戀者要被判處火刑;16世紀英國發生過活埋同性戀者的事件;而素以浪漫著稱的法國直到18世紀中期還對同性戀者實行殘酷刑罰。宗教、道德和社會的規範可以束縛甚至扼殺人的心靈或肉體,但縱然如此,它們仍然無法毀滅這種刻骨銘心的“另類愛情”。《夜幕低垂》中的Camille為了與Petra無望的相守,不惜以自殺來求得解脫。而她幸運的獲救和終於與Petra共乘馬車而去象是一種同性戀者歸宿的暗示,在陰鬱色的優美中圓滿了心靈。
對於同性戀的成因已有先天與後天的多種說法,但終無定論。人的同性戀情結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隱秘的自戀的體現,也可以說是社會化“失敗”的產物。同性戀者除了要經歷“正常”愛情的一切期待和不安外,更要經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19世紀以前鎮壓同性戀的法律中,同性戀並不是被視為刑事犯罪,而一直被當作一種“違反人的天性的罪行”,作為游離於社會道德體系之外的一種叛逆,同性戀注定了要在道德與情感的泥沼中不斷掙扎。由此看來古希臘或許是同性戀者們最嚮往的樂園——它的法律不僅允許同性戀行為,而且同性戀在社會上被視為愛情的最純潔的形式。
談到這裡不能不提及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作品《春光乍瀉》。王家衛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黑白與彩色畫面的交替,意義不明的象徵和平凡含混的日常對話來描述一對流浪在異國他鄉的同性戀者的生活。最後的結局是離棄——曾有的親密最終消失在一陣可疑的風中,有情人終不能長相廝守。懷疑、失望、寂寞和焦慮充斥在影片的各個鏡頭中,王家衛的憤世嫉俗也在兩個男人苦痛的分分和和中淋漓了出來。有人說,影片的內容只是表象,叛逆和拒絕才是王家衛的母題。而我倒覺得,與其說叛逆和拒絕,倒不如說一種冷徹透骨的失落貫穿於影片的精神之中。對於世界無奈的黑暗與混亂,除了叛逆和拒絕,更根本的方式是極端的冷漠。在這裡,拒絕成為一種姑且觀之的漠然——除了無奈,還有一種“業已如此,你又能怎樣”的悲涼自在。
同王家衛的漠然呈現相對應,當代西方正在涌動一股強大的同性戀政治和社會運動,它由過去對同性戀的被動辯護轉變為主動出擊,從過去的破壞傳統轉變為建構新秩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酷兒理論(“酷兒”一詞來自英文單詞Queer,原意為對同性戀者的貶稱,後被激進理論者借用來概括其理論的精華,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大張旗鼓地指出:超越了性別界限的同性戀不但不應該受到歧視,而且應當成為某種值得重視的新的價值追求。在他們看來,同性戀決不是一種可憐的、躲在陰暗角落裡的生活方式,它甚至揭示了一種新型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法國思想大師福柯就多次說過同性戀生活方式對於現存文化秩序來說是一種“發明”:通過同性戀的實踐去“定義和發展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造就一種文化和倫理”。按照福柯的觀點,性活動本來是人們追求快樂的一種活動,而同性戀之所以在人們心目中成為一種固定的有異常傾向的少數派群體是權力鬥爭的結果,是話語爭奪的結果。酷兒理論正是表達了邊緣群體對主流意識形態和權力話語的挑戰。
然而不論今天的酷兒理論多酷,處在挑戰者位置上的同性戀在社會現實中始終還是尷尬的、弱勢的。他們作為主流社會的異己分子從出現之初就承受著道德的重負——儘管人們知道道德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所謂文明社會的基本準則其實也是歷經千年而變動不居。既然如此,也許我們可以用更為平和的心態來注目這一次運動。同性戀影片用其特定的視角和語言記錄下了這一段歷史,在這裡,抗拒、爭取尊嚴和自由的鬥爭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Petra在《夜幕低垂》中所說的一句話深刻的體現了同性戀者在道德上的評判:“尊嚴?!什麼是尊嚴?還有什麼比摟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跳舞更有尊嚴的事情?”
影評:所有的電影都是男同性戀電影
作者/李幼新
有人笑稱任何一部電影在我眼裡都會被讀成(男)同志電影。我回答說,電影的本質就很男同性戀,非常男性(其實是我最不喜歡的“男性沙文主義”,連導演與觀眾都是男性居多,且看男生逾時可以爬牆回學校宿舍非關名節,女生看晚場電影歸途多風險、逾時返校還有校規懲罰伺候,電影幾時兩性平等過?)。電影本質也很同性戀,而且是男性的同性戀(這是我喜歡的面向)與自戀一體兩面,甚至跟男性的雙重自我構成三位一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狂》(原題是《業餘者》)在這方面講得最好。
對於台灣導演余力為的《天上人間》,多位評家都著眼於近年大陸前往香港的“新移民”族群寫照。我倒覺本片在性/別、情慾方面有點另類,雖然表面上是租賣色情錄像帶的阿健(梁家輝飾演)跟餐廳/電梯女職員阿燕(呂麗萍飾演)、大陸來港當娼妓的阿英(王寧飾演)一男兩女的異性戀三角愛欲,不過畫面的呈現方式與理念思路卻很不主流,很不異性戀男性心態。譬如阿健去嫖阿英,不忙著做愛,惱得女方主動並斥喝:“你要乾你就脫褲子上床乾!”反倒男的流起鼻血卷揉衛生紙由女的為他塞進鼻孔,好一幅男性“落紅”而女方“插入”男方洞洞的性別反轉圖像!至於阿英深夜凌晨到阿燕與阿健的房裡相援/投靠,阿燕非但不嫉不怨,反倒體貼為阿英療傷擦藥,讓阿英睡床,在我看來有別於傳統一夫二妻的男性沙文主義模式,而是在瓦解異性戀一對一的框架,既有三人分享情慾 (Menage Atrois) 的狂野, 又見女與女互相扶持的省思(女性主義?女同性戀?任你解讀)。
Solveig Anspach 導演的《春天的小孩》(Haut les Coeurs)里的年輕人艾瑪(Karin Viard 飾演)懷孕後罹患乳癌,治療手術與生產相互影響不易兼顧。本片淡淡地、生活切片般地展演了很多事,又好象什麼重點都沒講(或是沒講清楚)。這是一些朋友的看法。我不完全同意。因為第二位醫師主張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一同使用,讓艾瑪必須捨棄胎兒,艾瑪不從,換到大醫院由醫療小組分工合作,到頭來勉強保住孩子卻斷送艾瑪生命,讓我既怕又怒的是大醫院的“零售”未必比第一位醫師的“批發”安全,同樣無法兩全齊美,能不教人深思?本片開場不久有艾瑪的男友、不必一紙婚約契約的丈夫西蒙(Laurent Lucas 飾演)跟艾瑪的弟弟奧立維(Julien Cottereau 飾演)吻抱的鏡頭,起初我只當成法國的外地移民(片中人物有點吉普賽風情,不像一般法國人)的習俗禮儀,但是看看往後艾瑪由於放射治療而脫落頭髮、乾脆剃光,又因癌細胞蔓延而切胸割乳,種種女性特質被“去性”的意象,你能說本片全然不是偷渡男同性戀嗎?只是,為了成全男男情慾,竟讓“女”性被如此這般連根拔起,我不免有著椎心刺骨的痛楚。你說呢?
希臘電影《迷走愛情》(片名主標題是 BLACK OUT,但有個附記是P.S. Red Out)的現在式是黑白,過去式是彩色,現在式中,年輕俊美的男飛行員克里斯托(似由 Aliks Athanassopoulos 飾演)已經“死”了,黑白畫面用偶然讓某個對象(譬如小燈、杯中潑灑出來的酒)單獨呈現紅色,而紅與黑又暗暗呼應到本片片名(原意是飛機急速變向或變速讓人短暫失明、暈眩的術語)。這位帥哥的女友瑪麗亞( Mirto Alikaki 飾演)是位模特兒,她的前任男友司達佛( Kleon Gregoriades 飾演)則是攝影師。司達佛與瑪麗亞在情慾糾葛外,還有“看”與“被看”、“拍攝”與“表演”的牽扯。另外,詭異的是,克里斯托在某些時刻被司達佛操控誘導的有點基督(Christ 跟克里斯托的名字同一字根)樣貌,而司達佛(是不是有點撒旦Satan的諧意呢?)卻十足撒旦化身。再思量司達佛身為電影工作者,以及他拍攝的美男美景,似乎,地獄比天堂更迷人、更美麗。異性戀俊美男孩(空有容貌?)其實是被同性戀男導演(擅用大腦)操控擺布的。請問,本片究竟是同志電影呢?抑或反同性戀呢?再看看克里斯托大量虐殺動物的寫實鏡頭,真是教人憎惡。這是(男)同志電影在動物權方面的欠預設思呢?或是導演對異性戀男性無知又無慈(慈悲)的鄙夷呢?
同志電影世俗禁區的突破
世界:一個世紀的纏綿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四日
《與眾不同》——第一部以(男)同性戀為主題的電影在柏林上映,這確乎是驚世駭俗的手筆。之前,同性戀只有作為“罪惡”才偶爾獲得被發現的資格。但是這部《與眾不同》卻毫不含糊的正面描寫了同志戀情。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因為說:“柏林是這個世界的性都”,他聲稱自己後來移居柏林更是因為“柏林意味著男孩”。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與眾不同》一般是二十分鐘左右的片長,裡面會出現馬格努斯·赫施費爾特(Magnus Hirschfeld)的身影,他當時是聲名赫赫的同性戀組織領袖。這部電影在柏林的大戲院阿波羅上映後,立即引起轟動,警方馬上在維也納、慕尼黑等地下了禁演令,一年後,在創下接連的票房紀錄後,該影片被全面禁映,除了“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場所,醫生和學醫的可以看”,因此莫名其妙的,這部影片與眾不同的成了一個科教片。
其實,影片裡的有些鏡頭對今天的觀眾來說還是非常具有挑逗性:一群男女莫辨的人在舞廳里排成一列跳康加舞,一個叫保爾的看中了一個叫弗蘭茲的,便把他帶回家。一路上,他總試圖去撫摩他的胸部。而且,因為扮演保爾的演員康拉特·法伊特(ConradVeidt)實在有一種魔似的的美,一種說不出是男性還是女性的美麗,讓這個本來是控訴同性戀受社會虐待的影片帶上了強烈的同性色情。所以,這部影片最後會令人覺得保爾的墮落和死亡都是因為他沒有和原來的同性戀人柯特長相廝守,而縱容了自己泛濫的同性情慾。
《與眾不同》中關鍵的一場戲是柯特和弗蘭茲打架,保爾衝過來分開他們並和弗蘭茲打起來。導演里察德·奧斯瓦爾特(Richard Oswald)非常高明的沒有繼續表現他們打架的近景,攝影機追蹤著柯特臉上的表情,那種絕望和痛苦成了一個世紀同性戀人的表情。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天才詩人雷蒙德·哈第蓋(Raymond Radiguet)孤零零的死在巴黎的一間醫院裡,病因是傷寒。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導演讓·考克多(JeanCocteau)聞訊痛不欲生,從此靠鴉片來麻醉記憶,他說自己“心是空了”。
哈第蓋生於一九零三年,是巴黎一位商業藝術家的長子,十五歲就在巴黎被喻為“詩壇瑰寶”,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二十九歲的考克多。他們迅速為對方的魅力所俘獲,相攜旅行,一起寫作,那是他們一生中最為璀璨的時光。但同時也迅速的聲名狼借。哈第蓋因為不願讓社交圈的人戲稱他為“考克多夫人”,開始獨來獨往,並很快讓酗酒和鴉片毀掉了健康。哈第蓋死後,考克多在療養院用了漫長的時光來恢復健康,此後,他拍攝了幾部不朽的電影,包括《詩人的血》、《奧菲》和《奧菲遺言》,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常常是一位孤獨、自戀(同性戀)傾向的男人,喜歡和鏡子或鏡子般的東西在一起;而籍此,考克多也創造了電影史上最令人心魂蕩漾的一個鏡頭:主角奧菲向鏡子伸出絕望的手,鏡子開始波動起來,奧菲的身體也輕盈起來,穿過鏡子,進入另一個世界。至於一九六三年的《奧菲遺言》則成了考克多的絕唱(畫家畢卡索也在其中客串演出),之後,再也沒有導演象他那樣用一種遺世的超現實的美來表現男人在塵世外所唱的歌。而考克多影片中的男性也總是帶著某種讓同性戀男人砰然心動的氣質和容貌。
一九三一年某個夜晚
第一部女同性戀電影問世。
《穿制服的女孩》的故事背景是一所女校,裡面的學生都是軍官的女兒,戀情發生在學生瑪努拉和老師弗勞蕾之間之間。瑪努拉剛剛死了母親,她象所有的同學一樣崇拜老師弗勞蕾——因為她是所有教師中唯一不相信棍棒教育的人。但是不久她們便彼此感到異樣的吸引,雖然老師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一次,在學校的戲劇節上,瑪努拉領銜主演了席勒的《唐·卡洛斯》並大獲成功。在其後的慶祝會上,當所有的女孩都喝得有點醉晃晃時,瑪努拉向弗勞蕾表白了她的愛情,但是不巧校長聽到了熾熱的尾聲,遂把瑪努拉送進了醫務室。但是,瑪努拉卻在校長和弗勞蕾談話時,從醫務室逃了出來,爬到學校樓梯頂端,打算跳下去。這時,其他同學和弗勞蕾都趕出來要救她。而遠處的校長只有一個人慢慢走向走廊的陰影處。
這部德國電影從上映開始就好評如潮,票房頗佳。而且,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被禁。和第一部男同性戀電影的命運截然不同,雖然裡面也有女孩一起沐浴的鏡頭,只是燈影班駁,拍得非常抒情。不過影片裡有一個細節卻是影片的真正高潮:弗勞蕾到宿舍去和女孩們說晚安,她在每個人的額頭上吻一下,輪到瑪努拉時,女孩很興奮的勾住了老師的脖子,弗勞蕾輕輕把她的手移開,但在接下來的一個漫長特寫中,弗勞蕾很不尋常的吻了瑪努拉,吻在她嘴上。所以,瑪努拉才會在酒後大聲表白:“她給了我一個禮物,一件襯裙。我真幸福因為我確信,確信她在乎我……”而扮演瑪努拉的赫爾塔·提勒(Hertha Thiele)自影片公映後,也源源不斷的收到求愛信,有男人寫來的,也有很多女人寫來的。表現女同性戀的電影在電影史上的命運一向比男同性戀影片好,而有女同性戀傾向的演員也常比男同性戀演員走運。象瑪琳·黛德麗和梅·惠絲特這些女明星有時還能籍著身上的男性魅力而走紅;但誰又知道蒙哥馬力·克力夫特和洛克·赫得森是同性戀呢?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日
《欲望號街車》在紐約戲院公演,一夜沸騰。導演伊立亞·卡贊(Elia Kazan)因此寫道:“威廉斯和我之間有一種默契,那種屬於同性戀世界的默契——一種幽閉的默契——把他放在我特異身份同病相憐的處境。我們兩個都活在正常社會以外的世界,美國的生活使我們倆變得特別反叛。”
他說的威廉斯就是美國最有名的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威廉斯是著名的同性戀者,縱慾無度,但是在認識法蘭克·梅洛之後,卻共同生活了十四年之久,直到1962年法蘭剋死於癌症。生離死別後的田納西說“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隨法蘭克消逝了”。而介紹法蘭克認識田納西的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蒂(他本人也是同性戀者)說,田納西就是他筆下的布朗許,即《欲望號街車》中的女主角。
《欲望號街車》是田納西最好的劇本。他自己表示,除了卡贊外,他不接受任何人改編這個劇本。而卡贊則一定要求好萊塢讓當時籍籍無名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來扮演男主角。這樣,卡贊給了白蘭度二十美圓,讓他搭火車去見田納西;但是白蘭度先把錢用了,改坐便車去,花了三天才見到田納西。也許就是白蘭度身上那種滿不在乎的氣質吸引了田納西,也許是馬龍潛在的同性戀傾向讓田納西很傾倒,反正,威廉斯對白蘭度滿意之極。而事實上,白蘭度身上日後彰顯出來的同性戀傾向確實成了《欲望號街車》成功的隱性要素。在戲中,男主角史丹利不但不同情女主角布朗許,反而相當粗暴的和旁觀者一起嘲笑這個有點神經質的女子。而布朗許在戲中的台詞——不管你們是誰,我總是依賴陌生人的好心——被卡波蒂認為是“滿腔悲哀,滿腔情慾”,說出了田納西自己的愛恨心酸。
一九五七年某個夏日
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開始為費里尼(Fellini)的《卡比利亞之夜》寫羅馬方言的對白,從此,他進入電影世界,留下了讓世人驚呼不已的許多“可怕”電影,尤其是他最後一部影片《所多瑪一百二十天》,至今還在禁映之列,被稱為“電影史上最骯髒的影片”。這部片子的背景是二次大戰納粹占領期間,一夥窮奢盡欲的首腦人物網羅了一批少男少女,在一處隱秘的城堡里窮盡性的所有獸性和殘酷,包括同性戀。因此,有影評(圖片-新聞-網頁)人說:“情色,在帕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夜》里是愛,在帕索里尼的《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中卻是恨。”不過,帕索里尼的手筆非凡還在於,在性的激烈到達虛無和疲憊時,巴赫的音樂響起來,越來越響直至結尾,其特殊的驚心動魄處至此超越了美醜善惡的領域。帕索里尼本人可能是義大利電影史上聲名最壞的導演——同性戀、流氓的辯護人、實驗詩人和小說家,他長期是報刊醜聞的主人公,包括他的死亡:他路遇一個男孩,企圖挑逗他,被拒絕,最後被殺,而且死狀很慘。帕索里尼說他自己是在最前衛的位置上,當時的一個影評人說:“不管是帕索里尼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無法在他的時代理解他,那要等很久很久。”也許,至今,帕索里尼還在等。
一九六七年八月九日
英國劇作家喬·奧頓(Joe Orton)和他的同性戀愛侶肯尼斯·霍利維爾(Kenneth Hal liwell)被發現雙雙死在喬的書房。他們是在奧頓成名四年後互相殉情,並且死亡的方式幾近恐怖:喬·奧頓讓肯尼斯用鐵錘在他頭上連砍九下,霍利維爾隨即用葡萄酒吞服了二十二片安眠藥。當時,喬三十四歲,肯尼斯四十一歲。他們共同生活,一起寫作了十五年,彼此穿對方的衣服,分享一切,包括死亡。
一九七○年英國出品的《消遣司隆先生》就是改編自喬的劇本。話說有一天,四十多歲的老處女凱斯瞄見身材修長的青年司隆先生倚在墓碑上曬太陽,這個肥胖的老處女便把這個金髮俊男收留在家。此外,她家裡還有一位同性戀的哥哥艾德和一個老朽的父親。自然,中年的同性戀者艾德對鮮嫩的司隆很是愛不釋手,讓他當了家裡的司機;而凱斯更是春風解凍般地愛上了司隆,並且懷了孕。家裡這一切顛鸞倒鳳的景觀終於讓沉默了二十年的老父勃然大怒,他告訴兒子說司隆其實是個殺人兇手。老頭子的這番話終於讓他要了自己的命——司隆趁兄妹倆不在,把老頭子送上了西天。不過,這個兇手的結局卻是喜上加喜:兄妹倆把老爸的屍體放在廚房的餐桌上,答應大事化無,只要司隆答應和他們兄妹倆結婚!於是,艾德從老父的手上扯下聖經,先為凱斯和司隆證婚;接著,凱斯如法炮製,幫哥哥和自己的愛人再證一次婚。
喬的不少劇作如今都成了英國劇壇和影壇的精品,包括《贓物》和《領班見聞》,而且裡面總少不了同性戀人物;這些人物往往沒有家族倫理概念,但是因為他們對倫理的漠視帶點孩子般的天真,所以他們顯得並不冷漠。而且因為劇作家自己是同道中人,所以他筆下的同性戀人物總是能獲得劇情的庇護。比如《贓物》中的兒子侯爾,他母親死後,棺材放在旅店的客廳里,他就和他的同性戀男友設法把搶劫銀行的贓款藏在亡母的棺材裡,同時,母親的屍體只好暫時被取出來委屈在運送食物的升降櫃裡。幽默幫同性戀的罪人承擔了罪,所以喬·奧頓總能為他的人類開闢生路。
一九七九年三月八日
那天,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寫道:“我該改變我自己了。”這句話標誌了一部最重要的同性戀電影的誕生:《葛海勒》(或譯《霧港水手》Querelle,見上圖),改編自讓·熱內一九四七年的小說,不少大牌國際影星出演該片,包括布萊德·戴維斯和珍尼·摩露。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布來斯特的港口,那兒有家水手們熱愛的酒吧,主人是Nono和他風情萬種歌手妻子。這個酒吧有個規則,去那兒喝酒的水手一定得和Nono賭一把,贏了可以嫖妓,輸了就得讓Nono玩。葛海勒和他的弟弟羅伯特一起來到酒吧,葛海勒故意地輸給了Nono,讓他玩了他,這是葛海勒第一次和男人做愛。他的弟弟看了很受不了,和哥哥打起來,警察過來勸開了他們,後來警察又和葛海勒有了性接觸,這讓暗戀葛海勒的船長嫉恨不已。但葛海勒此時又愛
上了另一個水手吉爾,當吉爾殺了人後,葛海勒一邊幫助戀人逃走,和他深情地吻別;一邊卻有告訴警察吉爾的去向。最後,影片結尾的時候,葛海勒和船長做了愛,和酒吧老闆娘做了愛,而且,老闆娘發現羅伯特並不真是葛海勒的弟弟。此時,葛海勒心裡感到死亡不遠了。這部影片上映以來,就受到影評人的熱烈歡呼。斯帝夫·詹金斯(Steve Jenkins)說《葛海勒》是“法斯賓德的房間,熱內的布局,馮·斯登堡的燈光”。而此部影片和法斯賓德之前電影的最大不同在於:法斯賓德以前的同性戀常帶有明顯的社會、階級和種族的痕跡,而《葛海勒》里的同性戀人們卻只接受欲望的等級——玩水手的黑人Nono永遠是強大的,船長因為愛葛海勒而變得非常弱小,所以葛海勒在輸給Nono後說:“我只給屁股,不接吻。”因為,接吻在同性戀的世界裡一種情感和愛,意味著你對自己同性戀身份的接受。但是霧港很快讓葛海勒迷失了自己,他後來既想送走吉爾,又最終去告了密的行為就表達了對吉爾的強烈愛欲——“留下來,永不消失!”當《葛海勒》享盡聲名時,法斯賓德卻突然死亡,他的同性戀人哈利·拜厄(Harry Baer)不久亦自殺身亡。哈利是法斯賓德最心愛的演員,主演了他的《瘟神》,也許是他身上確鑿的死神氣息讓法斯賓德眷戀不已,並在自己的電影裡一再表現。
一九六八年四月十五日
讓·熱內(Jean Genet)死了。同性戀電影世界裡的旗手殞落了。這個早年生涯在感化院和監獄度過的著名小偷、詩人、小說家、戲劇家一生孜孜不倦於同性戀實踐,後來多虧西蒙·波夫娃和薩特等人的奔走才使他得以提前脫離囹圄。(女性主義者長期來倒是庇護男同性戀的。)不過,如今“熱內”這個名字已經成了同性戀電影中的一個專有名詞,代表著一種濃的化不開的情緒,一個你一旦進入就無法離棄的世界。電影圈裡有無數的偉大導演都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在向熱內表示敬意,比如大島渚就在他的名片《新宿小偷日記》里,讓他的小偷去偷一本熱內寫的書;帕索里尼的遺作《所多瑪一百二十天》即取材自熱內的作品。
熱內攝於一九五○年的《情歌愛曲》是同性戀電影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片長二十多分鐘,被禁於商業院線發行,即使是今天也只能在同性戀電影節這樣的時刻才有可能看到,理由是“太藝術了,無法成為春宮片;或者是太春宮了,無法成為藝術”。《情歌愛曲》由四個交織的部分構成,毫不掩飾地歌頌了監獄裡繽紛的男同性戀世界。影片開始,獄卒去監獄巡邏,他看到有的犯人在手淫,有的在隔牆交談。然後他走進了關突尼西亞人的房間,解下皮帶抽打他,可獄卒走後,突尼西亞人卻滿足地笑了;獄卒重又回頭,拿一把槍插入了突尼西亞人的口中,但是沒有扳動機關。然後影片穿插了一段異常美麗的鮮花場景,在明暗變幻的燈火下,同性戀的做愛場景被渲染得有超凡脫俗的魅力。尤其是最後一段,突尼西亞人和另一個殺人犯從監獄裡出來,奔跑著,追逐著,把一朵花從你的嘴上傳到他的唇間,宛如初戀一般。非常奇異的,熱內用這種“罪惡般”的愛把“罪惡”本身變得無足輕重,真正重要的是此刻的同性戀情,那種帶罪的純潔的確一點都不遜於維斯康蒂的《魂斷威尼斯》之美。所以,當時著名的批評家熱奧赫耶·巴塔伊(Georges Bataille)說《情歌愛曲》有一種“珠寶之美”,而世人是永無權力“為熱內定罪”的。
一九九一年某日
《我的自己的私人的愛達荷》(又譯《男人的一半是男人》)在美國上映,這是一個完美的關於同性戀的寓言。故事講兩個男孩,同性戀的麥克和異性或雙性戀的司考特,他們倆都是男妓,不過司考特當男妓就像跟票友玩京戲,一滿二十一歲,他就會回到市長父親身邊。而好男孩麥克卻是又貧窮、又遭家人拋棄,而且他的哥哥和母親有亂倫的關係;所以,麥克看見年長的女客總是想到母親,有一回,一個女客幫他脫衣時,他還暈了過去。(時時閃現達到麥克的暈睡成了影片的一個句逗。)麥克一往情深地愛著司考特,但是司考特卻總向他強調自己是異性戀,並在最後斷然地和他說了再見。影片結尾的時候,麥克又站在他在影片開始時所站的公路上,沒有家,沒有目標。影片一再地表現麥克上路去找他的媽媽他的家,但是每次,他總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地,所以麥克說:這個地方看上去就像是被強暴過的臉。由此,影片暗示了同性戀的男孩是永遠找不到家的,而同時,造成他們痛苦的,又常常是異性戀的人。
影片裡有一個細節:麥克在一個女客的家裡左右環顧時,看到一隻海貝,他拿起來,放在耳邊聽,聽到了波浪悲切的轟鳴聲和一種兒童八音盒的叮咚聲。接著,那個女客過來,也拿起了海貝聽,但是她什麼也聽不到。藉此,導演范·桑特(Gus Van Sant, Jr.)把一個藝術、美好但悲哀的世界饋贈給了同性戀的男孩,把一個平庸無聲的現世留給了異性戀人。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哪一個更好,只有神知道。”
台灣:蔡明亮的三面大旗
台灣同志電影的最高成績由蔡明亮來體現。
《青少年哪咤》開場和高潮段落,精心設定了兩組相互映襯的鏡頭。開場時,李康生飾演的小康呆在室內,窗外下著雨;雨中的夜晚,陳昭榮飾演的阿澤在偷公用電話的錢。劇情進入高潮時,場景是另一個雨夜,一廂是阿澤在旅館的房間跟阿桂做愛,一廂是小康淋著雨弄壞了阿澤的機車,爾後,是小康住進旅館,而阿澤走出來。但是,小康與阿澤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一直是影片未解的謎。
在《愛情萬歲》中,這個謎團方被解開。小康和阿澤各偷了一把沒有戶主的二手房鑰匙,當阿澤與楊貴媚飾演的林小姐在床上做愛時,小康恰恰躲在床下自慰。待楊貴媚走後,小康悄悄爬上床,小心翼翼地在陳昭榮的唇上吻了一下。在人與人相互隔絕的台北,小康與阿澤似乎是唯一一對可以相對共餐的人。
《河流》走出《青少年哪咤》和《愛情萬歲》的同性戀自我認同的困惑,把題旨直指千年不壞的倫常:在同性戀聚集的三溫暖中,苗天飾演的父親和李康生飾演的兒子於黑暗中把對方作了性夥伴。這一種同性亂倫。徹底地剔除了父權/男權威風赫赫的面具。蔡明亮的批判現實的鋒芒,在此嶄露無疑。
香港:熱鬧的九十年代
香港同志電影,在九十年代大行其道。導演舒淇、關錦鵬和王家衛等人都拍出了相當優秀的此類題材影片,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春光乍泄》和《愈快樂愈墮落》。
《春光乍泄》一啟鏡,就把情節劇式的影片經常置於“高潮”位置的床上戲展現出來:粱朝偉和張國榮在“眾目睽睽”之下激情噴然。看貫了走向大團圓結局的觀眾對此一時難以適從:上場就已經“高潮”的一對同性情侶將在影片中怎樣度過“餘生”呢?一個“好的,讓我們重新開始”,猶似《霸王別姬》中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反反覆覆出現在影片中,但是用意和寓意卻全然不同。《霸王別姬》的那個警句布滿了歷史的塵埃,而《春光乍泄》的這個警句則鮮明地表達著當代愛情的真率和勇敢。
《愈快樂愈墮落》不再從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的分界點上分割人與人,而是把目光集中在人對人的興趣上,這種興趣不再被社會的,法律的,婚姻的,性別的,性向的“現實”所框限:一個男人可以愛上一個已婚的太太,同時又對這位太太的丈夫心懷愛戀;一個做了丈夫的男人可以與一個單純身份的同性戀者親密相處。這一切,不但沒有加重人與人之間的危機,反而構造出一幅悽美又和諧的欲望幻夢圖:或許,這就是《愈快樂愈墮落》的反諷用法。
舒淇導演的《基佬四十》,張之亮導演的《自梳》,林正盛導演的《美麗在歌唱》和《春花夢露》,何平、鄧安寧、朱延平導演的《捉姦強姦通姦》,楊凡導演的《美少年之戀》等香港影片,都或深或淺地涉足了同性戀這個古老而現代的話題。
大陸:緩慢成長的探索意識
李幼新在台灣文志出版社的《男同性戀電影》的補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1993年6月初見中國導演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電影以及擔綱的男演員謝圓都很‘好看’。本片很男性肉體美(而且精神美),很……男同性戀情境。(如果你不喜歡,可怪導演男性沙文!)”陳凱歌導演的另一部影片《大閱兵》也被視為展覽男性肉體美的艷異之作。他導演的《邊走邊唱》中所出現的小瞎子黃磊的裸鏡,似乎更直截地體現著導演對美好男體的關注。沿著這種路線行下來,《霸王別姬》終於藉助梨園情誼與同志情誼的混淆不清的曖昧未明,使男人對男人的情慾以及獨占欲成為影片主題。
《霸王別姬》有一種壓抑和暴烈兼具的器質。張國榮所飾的程蝶衣一上場就用道白腔不斷地重複著“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一類的“正名”工作。要么是當年的陳凱歌尚不懂性別越界的理論,要么就是他服膺於男女二元劃分的性別俗見,《霸王別姬》的“畸戀”仍沿襲著易裝/性別易位的古老遊戲規則——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愛情是被異化的結果:他終日裡穿戲裝扮女角,久而久之便被“異化”成“女人”。很顯然,陳凱歌通過程蝶衣和葛優飾演的袁四爺進一步強化和確認的是這樣一個文化鏈式:女性-類女性-戲子-觀賞物-尤物-玩物。
《霸王別姬》將同性之愛封存在男/女二元對立的性別模式里,並進而投誠於更強大的悲劇歷史。正如戴錦華在《鏡與世俗神話》一書中指出:“陳凱歌將李碧華故事中的畸形改寫成為雙重的鏡像之戀。不再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愛情’,不再是程蝶衣對段小樓的苦戀;而是虞姬,而是作為‘虞姬再世’的程蝶衣對楚霸王的忠貞。而程蝶衣對段小樓的痴迷,只是舞台向現實的延伸,是對虞姬的貞烈和師傅的教誨:‘從一而終’的執著與實踐。”
由王小波編劇,張元執導的《東宮西宮》,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擺脫僵化的性別二元劃分,直面性向自由,正視“情愛無性別之分”的身體自然。假如影片中的小史果真可以正名為“異性戀者”的話,那么同性戀者阿蘭則對他構成了一道激流:堤壩是否能夠確保,標誌者“異性戀”是否可以作為一種固若金湯,永劫不壞的事實而保全下去。影片所展現的華彩是:小史身為警察,身為“審訊者”,卻被“犯人/被審訊人”阿蘭的魅力和故事所打動,對他展開“意淫”。
《東宮西宮》顛復了權力/男人/異性戀中心的傳統理念,打翻所謂原版的,正典的愛欲模式,把長期被歧視,被有意遮蓋的另一種愛欲自然──同性相戀“正常化”。另兩部中國大陸獨立製片電影《郵差》和《誰見過野生動物的節目》也部份觸及了同性戀這個主題。《誰見過野生動物的節目》導演為康峰,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該片是他的處女作。《男男女女》,全方位反映男女同性戀情的獨立製作影片也已於2000年完成並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