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地
吃會子,源於古老的民間結社,至今流行於山西省臨猗、萬榮一帶的黃河沿岸 。
重要意義
會子又叫“會”,由同村義氣相投的同齡人組成。黃河沿岸民風淳樸,重感情,講義氣,人與人相處掏心窩子,往往把大伙兒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還重要,這可能是會子形成的基礎。會子有會首,或輪流擔任,或大家推選。一個會子裡的人見面不稱名道姓,互稱會仗。一家有紅白事,大家都有義務幫助,最髒最累的活都是會子門乾,禮金也會比別人多幾倍。妻子叫會婆婆,也參與其中。會子以窩論,一窩會子有十幾人至二十幾人不等,不同年齡的人組成不同的會子,一家有幾個男人就有幾窩會子。家裡有事,事主會酌情啟動幾窩會子,看是老輩的會子還是小輩的會子,老大的會子還是老二的會子。入了一個會子,從此就是弟兄,抱成團,無論你走到哪裡,當了多大官,發了多大財,一個會子裡的人如有事,一定要傾力幫助。這種結社比宗族關係更緊密。聽一位入會子的朋友說:前兩年,他們會子中有人新房落成請客,在外邊做生意的、工作的,都千里迢迢趕回來,有北京、上海、廣州的,熱鬧一兩天,再趕回去。
節期舉辦
春節是會子相聚的好機會,會首要擺好宴席,請會仗來家裡大吃一頓,此為吃會子。過去,年成不好的時候,就是一家湊一碗麵幾勺油,也要炸個油糕什麼的,讓大家聚聚。
近些年,這一帶青壯年經商者頗多,大家天南海北,平時見面機會極少,春節相聚更為難得。因而,吃會子,較過去更為隆重熱烈。一門會子裡,誰什麼時候回來,誰不回來,早就相互告知。會首早早就開始準備宴席,會子相聚是大事,宴席一定要比請親戚更加豐盛。會子門的人,若住在城裡,要提前一兩天回來,大家在一起徹夜長談,交流見聞,互通信息。誰發了財,誰還需要幫襯,一夜下來,人人心裡有數。到聚會那天,會婆婆都來幫忙,孩子也來湊熱鬧,沒有客套,惟有友情,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嬉戲鬧罵,親如一家。及至離別,仍依依不捨。
有的人在外發達了,有的人還在村里下苦,同為會仗,經濟狀況懸殊巨大,誰條件好,不妨多做些貢獻。今天,一位朋友要回村吃會子,光酒就帶去幾箱,其他美食無數。豪言:會仗相聚,不喝倒幾個不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