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辨治

臨證時若口腔疾病( 如口瘡、齲齒) 、鼻咽疾病( 如鼻淵、乳蛾) 、其它病證( 如肺癰、胃脘痛) 等不明確而以口臭為主要臨床表現者, 即可按口臭辨治。

口臭是指以口內出氣臭穢為主,且日久不愈的一種病證。

臨證時若口腔疾病(如口瘡、齲齒)、鼻咽疾病(如鼻淵、乳蛾)、其它病證(如肺癰、胃脘痛)等不明確而以口臭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即可按口臭辨治。經多年臨床實踐,善於辨治口臭,每治必驗,現將其分證論治歸要如下:
1脾胃積熱證

主證:口氣臭穢、平素時有口糜或牙齦腫痛或有脘腹滿悶不適、口渴便秘、煩躁失眠、舌紅苔黃厚、脈滑數。治則:清瀉脾胃積熱。運脾化氣湯、清熱祛燥丸加中藥方:生大黃(後下)、黃連各5g,黃芩、生地、丹皮、生山梔、木通、淡竹葉、赤芍、生甘草各10g。

例1:男,32歲,因工作勞累緊張,口氣臭穢已近一年,於2009年10月16日初診。伴脘悶、煩躁失眠、口渴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瀉脾胃積熱。
處方:在基本方上加生苡仁、夜交藤各30g,20劑,1劑/d,煎服2次、加服運脾化氣湯、清熱祛燥丸。藥後口臭已除,二便正常,睡眠改善。續服10日,病癒。
患者因工作勞累緊張,脾胃氣機壅滯,致使脾胃運化失常,郁而積熱,故出現口臭、脘悶、煩躁、便秘、尿赤等脾胃積熱症狀。
故以生大黃、黃連、黃芩清瀉脾胃積熱,赤芍、生地、丹皮、梔子助之;木通、淡竹葉、苡仁引熱至膀胱而清利之;夜交藤除煩安神,諸藥合用共奏清瀉脾胃積熱之功,故治之有效。臨證時若有傷陰之象加玄參、麥冬、天花粉各10g,以養陰清熱;若伴有胃脘疼痛,加蒲公英30g、延胡索15g,以清胃止痛。
2肺熱證
主證:口氣臭穢、平素時有鼻塞流涕、咽痛口渴,舌紅苔薄黃,寸脈滑大。治則:清肺瀉熱。基本方:桑白皮、地骨皮、黃芩、黃連、知母、生甘草各10g,銀花、生石膏(先煎)各20g。
例2:女,2歲,因口中出氣臭穢一月,於2010年8月10日就診。伴口渴喜飲、鼻塞。查見咽紅,舌紅苔薄黃,寸脈滑大。治宜清肺瀉熱。
處方:基本方各藥藥量減半,5劑,1劑/d,水煎分2次服。藥後病癒。[按]患兒因外感風熱之邪,從表入里,侵襲肺系。患病近1周,風邪已去,但熱郁肺臟,熱邪外現,則口氣臭穢、鼻塞、咽紅、舌紅苔薄黃、寸脈滑大。故以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知母清瀉肺熱;黃芩、黃連、銀花清熱解毒;生甘草調和各藥之性。諸藥合用共奏清瀉肺熱之良效,且小兒髒氣清靈,隨撥隨應,故藥到病除。臨證時若伴咳嗽、咯痰者,加杏仁10g、桔梗3g、密炙麻黃6g;若鼻淵者加香白芷、蒼耳子、辛夷花(包煎)各6g。
3食滯證
主證:口氣臭穢、脘脹、噯腐酸臭、納差,大便臭如敗卵,舌苔厚膩、脈滑實。治則:新市場行銷法則助推企業成長電子商務行銷食品餐飲行銷建築房產行銷消費品行銷健脾消食導滯。基本方:黨參、白朮、神曲、谷麥芽、山楂、川朴、枳殼各10g,萊菔子、雲苓各20g,陳皮、生甘草各6g。
例3:男,40歲,因口氣臭穢近半年,於1998年3月23日初診。伴脘脹、噯腐酸臭、納差、大便臭穢且溏滯不爽,舌苔白膩,脈滑。自訴因工作需要常宴客陪酒,每於餐後諸證加重。治宜健脾消食導滯。
處方:在基本方上加葛花、白茅根各30g,7劑煎服,1劑/d,加降胃化濁丸,健脾消積丸,數藥合用。藥後口臭、脘脹減輕,無噯腐酸臭,食慾漸佳,舌苔稍膩,續服上方20劑,諸證消失,病癒。
患者因工作需要,長期飲酒,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常,食滯於中,腐氣上犯,故口臭、脘脹、噯腐酸臭、納差、苔膩等。方中以黨參、白朮、雲苓健運脾胃;以神曲、谷麥芽、山楂、萊菔子消食化滯;以川朴、枳殼、陳皮行氣以助健脾消食之功;葛花、白茅根解酒毒。諸藥合用健脾消食作用加強,故效佳。臨證時伴口黏不爽者,加藿香、佩蘭、砂仁(後下)各10g;大便不通者,加大黃(後下)、玄明粉(沖服)各5g以導滯通便;嗜酒者加葛花、白茅根各30g以解酒毒。
慢性腎炎尿毒症患者,口氣如尿臭;糖尿病患者口出爛蘋果之氣;肝病患者口臭如泥沼氣,皆是病情危重的表現,不按本治療方。另外臨床上若進食韭蒜口臭者,可嚼食茶葉或黑棗數枚以除之;口臭輕證者可用藿香10g或佩蘭10g煎水漱口,嚼食砂仁、白蔻仁少許即可。
人們還使用了各種去菌辦法,如多刷牙、嚼口香糖、吃茶葉等。這些方法雖說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還是不夠理想,有的也不方便。漱口水是科技時代的新型產物科學家們把多種治療口腔、咽喉疾病的藥物成份相配合,能直接作用於患病處,有良好的滲透性,在治療口腔疾病的同時,也能清除口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