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穀城縣西南部,地處大巴山東延的兩條支脈武當山山脈東南麓,荊山山脈北麓以及兩山脈之間。保護區分為南河部分和沈埡保護點2個部分,南河部分地理坐標為北緯31°53′11.9″-32°4′44.3″,東經111°19′55.29″-111°30′56.6″,沈埡保護點地理坐標為北緯32°9′54.9″-32°10′25.4″,東經111°15′7.9″-111°16′1.7″。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水源涵養林,種類繁多的古老孑遺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及其生境,種群豐富的珍稀野生動物及其繁衍棲息地。保護區總面積14833.7公頃,其中核心區4385.5公頃,緩衝區3466.5公頃,實驗區6981.7公頃。

2003年,南河自然保護區設立;2010年6月,經湖北省政府同意,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2000年5月,薤山縣級保護區成立。

2003年9月,原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薤山市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12月,保護區更名為南河自然保護區。

2007年,穀城縣政府對南河自然保護區進行了整體規劃,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和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專家教授對保護區進行了野生動植物科學考察。

2010年6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保護區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保護區晉升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穀城縣西南部,地處大巴山東延的兩條支脈武當山山脈東南麓,荊山山脈北麓以及兩山脈之間。

地質構造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崑崙-秦嶺緯向構造體系東秦嶺南亞帶,淮陽山字型西翼反射弧構造,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第二沉降帶中段交接部位。保護區地質為遠古時代武當變質岩和石灰岩。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為志留紀頁岩區域,海拔500~800米的為震旦紀和寒武紀的石灰岩區域,海拔在800~1200米的屬武當變質岩區域。

地形地貌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中國地理結構的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過渡段。群山環抱,地勢南高北低,區內山巒重疊,切割強烈,溝壑、谷澗縱橫,地勢起伏多變。區內有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20座,以青龍山為最高點,海拔1584米,最低點在南河大谷峪,海撥140米,相對高差1444米。

氣候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國南北氣候交替帶,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常綠闊葉混交林自然帶,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冬乾夏濕、雨熱同季的特點。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全年平均氣溫在9~15.4℃。代表中山的沈埡為13.1℃,代表高山的韓家山為10.6℃。溫度垂直遞減率0.45℃/100米,7月最熱,日均氣溫:沈埡為24.3℃,韓家山為21.6℃。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各地年降雨量為354~1254毫米,其分布由丘陵向山區逐漸增多,沿紫金、粟谷、南河一帶的西南山區降雨量最多。年最大降雨量為1581毫米,7月、8月最多,為122.30~300.20毫米;12月、1月最少,為25.40~30毫米。西南部山區降雨量月際變化較大,丘陵區月際變化較小。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夏季盛行東風和東南風,冬季盛行西風和西北風,南風極少。歷年平均風速為1.70米/秒,6月最大為2.10米/秒,9~11月最少為1.50米/秒。

土壤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因地質複雜、海拔高低懸殊,水熱狀況不一,以及人類活動眾多因素,形成土壤的多樣性,並呈立體分布。根據土壤普查結果,保護區土壤共分為2個土類:黃棕壤土類和石灰土類;3個亞類:黃棕壤性土、山地黃棕壤和棕色石灰土,3個土屬:粗骨性黃棕壤、山地泥質岩黃棕壤和碳酸鹽類土;13個土種,分別為:黃石渣子土、薄層黃石渣子土、林黃石渣子土、山地黃砂泥土、山地黃石渣子土、林山地黃石渣子土、林山地黃砂泥土、棕黃土、棕面黃土、薄層棕面黃土、灰石渣子土、林棕黃土和林灰石渣子土。

水文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7條,南河部分以兩河口為西界,白水峪緊貼其北界。7條河流在保護區內總長達34.30千米。其中:南河1.50千米、兩河口1.20千米、東河3.40千米、棋彥河7.20千米、老廟河3.50千米、白水峪9千米和萬興河8.50千米,其中河流流量以南河最大。 南河屬典型的副熱帶山溪性河流,為長流河。中、上游沿岸多為缺草少木的嶂谷,河床落差較大。南河發源於神農架東南麓,為漢江中游西南岸一大支流。幹流全長303千米,流域面積6490平方千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031.70毫米,年徑流總量24.70億立方米,由紫金鎮瑪瑙觀村入境,至城關鎮格壘嘴村注入漢水。

區域範圍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圖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圖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穀城縣,涉及南河鎮、趙灣鄉和紫金鎮的12個村,總面積14833.7公頃,由主體部分和沈埡保護點兩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地跨北緯31°53′11.9″-32°4′44.3″,東徑111°19′55.29″-111°30′56.6″,沈埡保護點地跨北緯32°9′54.9″-32°10′25.4″,東徑111°15′7.9″-111°15′7.9″-111°16′1.7″。保護區核心區4385.5公頃,緩衝區3466.5公頃,實驗區6981.7公頃,分別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9.56%、23.37%和47.07%。

保護目標

綜述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其水源涵養林,種類繁多的古老孑遺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及其生境,種群豐富的珍稀野生動物及其繁衍棲息地。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湖北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共183科731屬1548種,其中蕨類植物30科53屬103種,裸子植物6科15屬21種,被子植物147科663屬142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銀杏、紅豆杉2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巴山榧樹、榧樹、鵝掌揪、厚朴、樟樹、楠木、金蕎麥、野大豆、櫸樹、黃皮樹、喜樹、香果樹、崖白菜13種。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277種,其中,獸類67種,鳥類125種,爬行動物31種,兩棲動物21種,魚類3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雲豹、豹、林麝、金雕、黑鸛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獺、黃喉貂、大靈貓、小靈貓、金貓、鬣羚、斑羚、褐冠鵲隼、黑冠鵲隼、鳶、蒼鷹、赤腹鷹、雀鷹、松雀鷹、大鵟、普通鵟、毛腳鵟、禿鷲、白尾鷂、鵲鷂、白頭鷂、白腹鷂、游隼、灰背隼、紅腳隼、紅隼、紅腹腳雉、勺雞、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褐翅鴉鵑、草鴞、紅角鴞、雕鴞、毛腿漁鴞、領鵂鶹、斑頭鵂鶹、灰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大鯢、虎紋蛙47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副縣級事業單位,其內設3個科室,下設5個保護站點,在職人員25人。

分區管理

核心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除必要的定位觀測、入山檢查等設施外,不得設定和從事任何影響或干擾生態環境的設施與活動。核心區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保持生態系統和物種不受人為干擾,在自然狀態下演替和繁衍,保證核心區的完整和安全。

主要措施:嚴禁各種形式的生產、生活活動;禁止閒雜人員外來人員進入核心區;移出核心區所有居民到保護區實驗區或保護區周邊地區。

緩衝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的作用是緩解外界壓力,防止人為活動對核心區的影響,對核心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必不可少的意義。緩衝區內可進行有組織的科研、教學、考察等工作。

主要措施:建立科研監測點,建立巡護管理路線。

實驗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建設項目立足於科研與生產經營相結合,主要安排科學試驗、宣傳教育、參觀考察、環境保護設施等項目建設。

主義措施:建設保護圍欄、科學觀測點、設立監測點和固定樣地等。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2012年8月,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院校專家、教授11人在南河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研究,重點研究了保護區內的青岡櫟地帶性植被群落、銀杏古樹群落和麻櫟原始性植被群落。

●旅遊開發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位於穀城縣南河鎮,該鎮在保護區實驗區 外圍建有南河小三峽風景區。截至2014年,該鎮在遵守保護區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對臨街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對景區內旅遊道路和停車場進行刷黑、綠化,安裝路燈,新建兩處污水處理廠、36個垃圾池、100多個垃圾桶,改造遊船、完善安全防護系統。

生態價值

南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是中國第三紀植物區系重要保存地之一。區內森林植被類型具有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青岡林、麻櫟林、短柄枹櫟林、槲櫟林以及大片的珍稀植物群落如銀杏林等,具有明顯的地帶典型性。區內氣候環境適宜,地理環境複雜多樣,保存了較多、古老、孑遺、珍稀樹種所形成的稀有珍貴樹種群落和較多特有種屬,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綠色基因庫”,對於維護地區生態安全,保護南河水資源不受污染,構建南河流域生態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