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三十五中學

南寧市三十五中學

南寧市三十五中地處南寧市科園大道16號,地處新興的科園大道路口、美麗的心圩江畔,創辦於1963年。學校原名南寧市郊上堯第一中學,2001年12月,學校劃歸南寧市教育局管理,正式更名為南寧市第三十五中學。2008年11月,學校併入西鄉塘教育局管理,轉為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21.3畝,目前學校有21個國中教學班,學生人數930,教職工88人。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4 4

南寧第三十五中學地處城郊結合部,生源多為郊區、農村的孩子,學生家長對子女沒有明確的發展觀,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學生自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不強烈,基礎差,面對不如人意的生源,南寧市三十五中領導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學校的具體情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城郊中學的辦學之路。學校認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心理健康,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掌握一定生活技能的社會人,才是教育之根本。

一直以來,三十五中正在探索並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一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我們的辦學宗旨,“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學習、生活氛圍,培養一種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情感”是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營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已成為全校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發展歷史

南寧市第三十五中學是南寧市郊區上堯第一中學、上堯中學的繼承學校。其前身是四十三年前的南寧市上堯人民公社上堯農業中學,由上堯公社學區輔導員何漢同志奉命籌辦於1963年秋,由於當時沒有校址,暫借用上堯中心國小一間教室招生上課。

上堯農業中學始建於1963年大躍進年代,當時上堯公社為解決貧下中農子女上中學讀書難的問題,決定在公社範圍內辦兩間中學,即南寧市上堯人民公社上堯農業中學及南寧市上堯人民公社西鄉塘農業中學。上堯農業中學始建時暫借用上堯中心國小上課,當時只招收一個班學生(40人),生源來自上堯、中興、永和三個大隊的國小畢業生,學生是半農半讀,即半天在校上課,半天回家勞動生產,在職教師除了何漢作為負責人外,其三名都是臨時代課的國小教師,課程只開設語文、數學、政治、農業常識等科目。

1964年9月上堯農業中學從上堯中心國小遷往在上堯村邊菜地建成的新校舍上課,當時有兩個班學生(共90人)。由於新校舍太狹小,占地面積僅1畝多,學校無發展空間,同時為了便於學生入學,1965年夏,四清工作組決定將上堯農業中學搬入上堯公社內辦學,借公社舊房作教室。1965年秋正式開學上課,當時又招收了一個國中班(40人),生源從原來的農村子女擴展到招收附近工廠、單位的非農業人口子女,學校終於有專職教師三人,上堯農業中學開始步入全社會辦學軌道。由於公社場地太小,又無運動場地,1967年公社決定將學校遷往位子淥村西南面(現校址),占地面積約10多畝。

1968年底新校舍建成,1969年春西鄉塘農業中學與上堯農業中學合併,並搬入新校舍開始上課,至此,上堯農業中學終於有了比較正規且固定的校舍,此時學校共有四個班學生。1969年秋,新的上堯農業中學開始招生,當時招收四個國中班新生,生源已擴展到上堯公社8個大隊,還有心圩公社、沙井公社以及附近工廠、機關單位、部隊。新招收的四個班仿照軍隊編班,即一連、二連、三連、四連。1973年開始招收高中班學生,上堯農業中學更名為上堯中學,之前的半學半農改為全日制完全中學。

1978年秋生源不斷擴大,從原有的上堯公社、心圩公社,擴展到安吉公社,三塘公社、石埠公社,在校學校有高中6個班,國中6個班,在校學生人數約700人,教學設施逐漸完善,教學場地逐步擴大,學校占地面積由原來的10多畝增加到近20畝。

3 3

1979年上堯中學更名為上堯第一中學,生源主要來自整個郊區及市區內部分學校國中畢業生,學校以辦高中為主,是一所寄宿制學校。

1979年發生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保證戰時傷員用血,市政府決定在位子淥西面建血站。血站在向位子淥征地時,除了生產隊菜地、墳地外,還徵用我校的足球場和菜地(在約五畝),這片地是位子淥於1970年劃撥給學校使用的,但土地所有權仍屬於位子淥。當時血站與公路段協商決定:將公路段6畝地給上堯中學作學生運動場,另找6畝地給公路段搬遷。由於種種原因,公路段拒絕搬遷,而血站已建成,血站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硬給學校3萬元作為補償,但因各種原因,此款未能用於徵用土地,最後建造了第一棟教師宿舍樓。

1996年科園大道擴建,學校面積又被占用了一部分,所得補償資金經郊區教育局及郊區政府同意,用於學校向位子淥村徵用7.62畝魚塘專款,此魚塘回填後成為學校運動場。至此,學校占地面積共21.395畝(14038.72平方米)。
2001年12月隨著南寧市郊區的撤銷,南寧市郊區上堯第一中學更名為“南寧市第三十五中學”現校名,由南寧市教育局直接管理,是年學校有8個國中班,17個高中班,在校學生人數1368人,其中在校寄宿生就有878人,教職工77人,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

2004年2月及5月學校兩棟教學樓被鑑定為D級危房而相繼拆除,學生分別到水電學校及位子淥開明學校上課,同年8月市教育局撥款並幫助學校興建三棟平房教室,作為學生臨時簡易教室。

2005年南寧市發改委同意學校新教學綜合樓項目立項,2007南寧市財政同意撥款給我校建新教學樓,目前教學樓正在施工建設中。由於教學用房不足,繼2005年以來,我校招生規模逐步減少,並停止招高中新生,至2007年秋季學期起,我校只有國中學生,成為九年義務教育制學校。

辦學特色

先進的理念優質的教育

遵循以人為本,主張留給學生髮揮個性與想像的餘地,張揚他們的個性閃光點,引導他們獲得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最後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尊重、愛護、理解學生,講究教育藝術,才能達到點石成金的教育效果。

3 3

德育拓展新路培養優秀品質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網路,在師生中開展各種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動,以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的方式,用“至真”“至善”“至美”的靈魂之光去洗滌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讓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和美麗的心靈。把學生培養成為心理健康,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掌握一定生活技能的社會人。

人道·仁愛·和諧

學校的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在三十五中所有的學生,無論其背景、天賦,既便殘疾,都有權享受學校優質的教育及其提供的豐富內容,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都能得到來自於學校的鼓勵和幫助,都能在這裡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它以人文的角度來關注人的教育和發展,主張和諧的育人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人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勵,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揚與光大。學校的特色教育呈現“繁花競開,各領風騷”的景象。

辦學實績

近幾年來,學校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先後建成了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校園網路中心,校園環境不斷改善,電教設備不斷更新,現代辦學理念和現代教學手段使學校在規範辦學、依法治校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腳步,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基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該校中考、會考年年躍上新台階;中考的成績打破了多年沒有學生考上二、三中錄取分數線的記錄;2007年中考有9名考生考上二中、三中,考上示範性高中有82名,創出歷史最好成績;2001年10月,學校與廣西師院簽訂了“廣西大學生教育實習基地”和“廣西師院校外輔導員基地”的共建協定,開創了該區大中學校德育教育資源共享的先例,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

學校榮譽

3 3

近年來,學校傾力打造品牌,發揚三十五中精神,走出一條“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成功之路。學校2005年、2006年、2007年連續三年獲得教育局教育工作管理目標達標一等獎、獲2005年南寧市教育系統宣傳工作先進集體三等獎,05、06、07年度西鄉塘區計畫生育工作達標一等獎、2005年南寧市學校工會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7年南寧市中國小校常規管理示範優秀學校稱號、市“衛生優秀學校”稱號,政教處獲“南寧市先進集體”,2004、2007年獲南寧市教育系統高考工作優秀獎等榮譽,2007年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與兄弟單位組建了“廣西師範學院青少年德育研究基地”、“廣西書畫藝術發展促進會書畫培訓基地”。

未來展望

如今的校園綠樹婆娑、鳥語花香,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習、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教學設備先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科研實力日益增強。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三十五中成為了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校園,三十五中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在逐步升華,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成為家長放心、學生舒心的和諧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