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嶺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保甲制度,宿松全縣設6區25鄉267村,2929個小組。
現在的千嶺鄉區域內,當時的建置為:
1949年10月—1950年5月,全鄉區域內設有一個鄉,叫木梓鄉,屬九姑區政府(亦稱四區)。
1950年6月,區域內設有毛壩鄉(從虹嶺鄉劃部分區域組建成毛壩鄉)、石龍鄉、孫嶺鄉、築墩鄉、何林鄉(由木梓鄉改為何林鄉)、千嶺鄉等6鄉,屬九姑區政府。
1952年3月,何林鄉改為木梓鄉。11月石龍鄉改為新前鄉,同月增設了楓樹鄉、雨福鄉(從九姑鄉劃部分區域組建成雨福鄉)。區域內有毛壩、孫嶺、築墩、木梓、新前、千嶺、楓樹、雨福等8個鄉,均隸屬於九姑區政府。
1955年5月,楓樹鄉撤銷,併入新前鄉,區域內有7個鄉。
1956年4月,雨福鄉撤銷,併入九姑鄉;孫嶺鄉撤銷,併入新前鄉;築墩鄉撤銷,併入木梓鄉。9月,木梓、千嶺兩鄉撤銷後,劃歸新前鄉。10月,毛壩鄉與萬元鄉合併,鄉名仍叫毛壩鄉,鄉政府所在地設在萬元墩。經過撤併,區域內有新前鄉、毛壩鄉的一半(原毛壩鄉區域)。
1957年4月,恢復了木梓鄉。
1958年10月,各鄉成立人民公社。區域內有毛壩公社4個大隊(毛壩公社有8個大隊,其中坪嶺、金川、毛壩、平崗4個大隊在現在的千嶺鄉區域內,黎沖、萬元、楊樹、橫港4個大隊在現在的五里鄉區域內)、新前公社、木梓公社、均屬九姑區。
1960年1月改鄉社為區社制,公社下設管理區。有毛壩管理區、新前管理區、木梓管理區,均屬九姑人民公社。1961年9月撤銷區社制,恢復區鎮建置。
1968年8月成立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革委會”),有毛壩公社革委會、新前公社革委會、木梓公社革委會。1969年3月,新前、木梓兩公社合併為千嶺人民公社。1972年6月,千嶺公社又撤分為新前、木梓兩公社。
1981年3月,恢復區公所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4月,取消人民公社建置,恢復鄉人民政府,村設村民委員會。有毛壩鄉政府、新前鄉政府、木梓鄉政府、均屬九姑區公所。
1992年2月27日,撤銷九姑區,原屬九姑區的木梓鄉、新前鄉和毛壩鄉的坪嶺、金川、毛壩、平崗4村合併為千嶺鄉。
2004年5月,撤村並村,原18個村撤併為10個村,同時雨福村由九姑鄉併入千嶺鄉。為此,撤併後千嶺鄉共轄11個村,國土面積93.0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