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建立‘治未病’ 服務平台和特色化健康管理,建立常見病聯動干預模式,開展特色‘治未病’服務,進行‘治未病’服務效果評價和理論研究”——這是在8月28日召開的“治未病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研討會”上,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專家提出的中醫“治未病”社區服務的總體思路。該思路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有關專家指出,應搭建一個凸顯中醫特色和優勢,臨床、社區和理論研究相互支撐,患者、社區和醫生聯動的服務平台,為社區居民提供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治未病中心 :“治未病”服務平台包括“治未病”診療中心、“治未病”研究室和信息化支撐的社區“治未病”服務平台。該平台充分利用北京市東城區社管中心全國領先的社區信息化健康管理網路和東直門醫院在中醫證候研究和中醫體質研究方面的優勢,在北京市東城區社管中心信息化健康管理網路中加入“中醫證候”和“中醫體質”兩個模組,建立社區“中醫證候”和“中醫體質”監測網路,並納入社區信息化健康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逐步摸索並建立常見慢性病(中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中醫“治未病”服務技術規範和聯動干預模式,提供冬病夏治敷貼治法、中醫體質診斷和治療方法等來進行常見病的預防,為社區居民建立“中醫證候”、“中醫體質”網路監測,提供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中醫監測與全程特色干預等服務內容。
著名中醫藥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指出,落實中醫“治未病”工作,是對中醫學科發展的延伸,同時擴展了中醫藥的發展空間。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通過建立“治未病”中醫社區服務平台,建立常見慢性病的中醫“治未病”服務規範,提高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規範中醫“治未病”服務方法,降低常見慢性病的死亡率和復發率。同時套用臨床流行病學/DME/EBM法,評價中醫“治未病”的服務效果,包括預防疾病的療效、安全性和衛生經濟學評價,使之能夠在全國更大範圍內推廣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