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二戰時期,華沙在德軍斯圖卡轟炸機的肆虐下變成了一片廢墟, 城裡的動物園也一起遭了殃,動物死了一大半。動物園園長簡 和他的夫人安東尼娜 開始將猶太人偷偷帶進空蕩蕩的獸欄。動物牢籠變身為諾亞方舟,躲藏在獸欄內的人以動物為代號,而動物卻起了人的名字。每當夜幕降臨,“遊客們”便走出黑暗,一同用餐、交談,遇到少有風平浪靜的光景,還能來場鋼琴音樂會。簡活躍在波蘭的秘密抵抗組織中,他將彈藥埋在大象的圍欄里,將炸藥藏在水獺、獾、小土狼、猞猁這些動物的身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傑西卡·查斯坦 | 安東尼娜 | |
約翰·海爾登貝格 | 簡 | |
丹尼爾·布魯赫 | 盧茨 | |
伊多·戈德堡 | 墨里西 | |
Michael McElhatton | Jerzyk | |
Shira Haas | 烏爾舒拉 | |
Val Maloku | 理夏德 | |
戈蘭·卡斯蒂克 | Kinszerbaum | |
Brian Caspe | 德國士兵 | |
Efrat Dor | 瑪格達 | |
Magdalena Lamparska | 旺達 | |
Slavko Sobin | 凱勒先生 | |
Yaz Canli | 秘書 |
職員表
製作人 | Jeff Abberley、麥可·托林、Kim Zubick、Diane Levin、Marc Butan、傑西卡·查斯坦、米奇·利德爾、Katie McNeill、Jennifer Hilton、Jamie Patricof、Pete Shilaimon、Roberta Rowe、Kevan Van Thompson、Julia Blackman、Joanne Sennitt |
原著 | Diane Ackerman |
導演 | 妮琪·卡羅 |
副導演(助理) | Phil Booth、Robert Grasmere、Marek Matousek、Tom Mulberge、Michaela Strnadova、Daniela Paulova |
編劇 | Angela Workman |
攝影 | 安德里傑·帕瑞克 |
配樂 | 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士 |
剪輯 | David Coulson |
選角導演 | Elaine Grainger、Maya Kvetny |
藝術指導 | Suzie Davies |
美術設計 | Jan Kalous、Dan Taylor、Magdalena Zemanova |
服裝設計 | Sabine Daigeler |
視覺特效 | Robert Grasmere |
布景師 | 夏洛特·瓦茨 |
角色介紹
| |
| |
| |
|
音樂原聲
專輯封面 | 曲目 | |
專輯類別: 原聲帶、影視音樂 發行時間: 2017年03月31日 唱片公司: Filmtrax | 1 Warsaw Zoo, 1939 2 The Bombings 3 Aftermath 4 The Escape 5 Pray for Us 6 Wall Paint 7 Bring Them Out 8 Burning the Ghetto 9 Come Back to Us 10 In Plain Sight 11 Heck’s Realization 12 Refugees 13 Home Again 14 Jan Returns |
幕後花絮
•該片改編自黛安·艾克曼於200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講述了二戰時期的華沙動物園的真人真事,作者黛安從事件原型安東尼娜本人的日記譯本和其他歷史資料取材,還前往華沙動物園訪問園長夫婦的兒子以及當地居民,才重新還原出這段發生於二戰期間的故事 [8]。
•華沙動物園的園地在二戰中已多被破壞,但製作團隊為了追求真實性,沒有選擇另外搭景或用電腦動畫的方式重現動物園及動物們,卻選擇將全部劇組搬到捷克布拉格的動物園進行實景拍攝 [9]。
•兼任該片監製的傑西卡·查斯坦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故事,親自飛到波蘭,和故事原型安東尼娜的親生女兒泰瑞莎見面,並一同參觀了華沙動物園 [8]。
•傑西卡·查斯坦在拍攝時大膽撫摸獅子、豹、斑馬,更和駱駝玩腳踏車追逐戰,和動物們對起戲來完全不陌生 [10]。
•傑西卡·查斯坦在受訪時稱拍攝過程中她最喜歡的互動,就是當她拿著蘋果跟大象莉莉玩的時候,莉莉會用她的象鼻去找蘋果,弄得她全身都是莉莉的鼻水 [5]。
•在片中傑西卡·查斯坦所飾演的園長夫人必須用鋼琴提示家中的猶太人何時該躲起來,為了能夠忠實地再現角色,傑西卡拒絕使用替身,下苦功練習,最終成功在影片中彈奏出完整的貝多芬鋼琴曲 [11]。
獲獎紀錄
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2017年 | 第27屆加拿大聖何塞電影節 | 長篇電影 | 妮琪·卡羅 | 提名 |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2017年3月31日 波蘭2017年3月24日 波蘭華沙2017年3月7日 美國(Cinequest電影節)2017年3月12日 新加坡2017年3月30日 匈牙利2017年3月30日 土耳其2017年3月31日 加拿大2017年3月31日 | 愛沙尼亞2017年4月7日 立陶宛2017年4月14日 葡萄牙2017年4月20日 英國2017年4月28日 荷蘭2017年5月4日 澳大利亞2017年5月4日 德國2017年5月11日 西班牙2017年6月23日 |
主創單位
製作公司 | 1. Scion Films 2. Rowe Miller Productions 3. Czech Anglo Productions 4. Liddell Entertainment [美國] |
發行公司 | 1. 焦點電影 [美國] (2017) 2. 環球影業 [法國] (2017) 3. 環球影業 [巴西] (2017) 4. Sierra Pictures (2017) 5. Universal Pictures [挪威] (2017) 6. Universal Pictures[波蘭] (2017) 7. Cathay Keris Films [新加坡] (2017) 8.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德國] (2017) 9.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英國] (2017) 10.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法國] (2017) 11. Mongkol Major[泰國] (2017) 12. Elevation Pictures [加拿大] (2017) 13. Red Apollo [美國] (2017) 14. GEM Entertainment (2017) |
上映發行資料來源
票房收益
該片上映首周在541家院線小規模公映,以周末三日330萬美金的成績位列周榜第十名。
影片評價
該片實現其宏偉的架構並非依靠大動作的描寫, 而是通過不斷轉移的注意力和閃爍變化的靈魂(《舊金山時報》評)。雖然定位為戰爭題材,但卡羅的處理卻非典型,雖然有爆炸和槍擊事件,但只是背景而非重點(《紐約郵報》評)。
該片是一部喜聞樂見的“二戰救猶”題材,影片算不得漂亮也未逃脫平庸,但依然有種超然的喜悅(《猶他新聞報》評)。
出色的編導和出色的演員並沒有帶來出色的作品,但還是達到了及格水準(《紐約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