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西二屯是木蘭縣東興鎮五一村的一個二十幾戶人家的自然屯,地處小興安嶺余脈的大山深處,三十年前這裡一窮二白,是教育的盲點。屯裡的孩子要想念書就得翻山越嶺十幾里到五一村國小。1980年教育實施密網布點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將要設制下伸點。
三十年前的一天,作為村里唯一一名知識分子,只有國中畢業的劉效忠被村長告知他被任命為下伸點的帶課教師。起初擔著生產隊好幾項工作,工分最多的劉效忠還有些不情願。家裡人也堅決反對。但村領導幾次上門苦心相求,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走上了講台。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從此他校長、主任、各學科教師,一肩全挑。
由於屯裡的11個孩子年齡參差不齊,班級是四組複式。劉效忠每天要備一至四年級各學科的課。當時只有國中畢業的他深感自己業務能力有限,為了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老師,他參加了縣裡組織的中函學習,從此每個星期天和寒暑假他都要騎車幾十里去鎮裡學習。
由於學校門前那條小河一到汛期就會漲水,劉效忠每天早早的站在河邊挽著褲腳等待著迎接學生的到來,把他們一個個抱過河去,放學時再把他們送過河來。這一抱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年前交到劉老師手裡的學校是兩間四處透風冬天不暖夏天陰冷潮濕的小土屋,一塊大黑板、兩盒粉筆、四五張缺胳膊少腿的桌椅,為了改善教學環境,劉效忠老師利用業餘時間,從自家拿來木板釘子把桌椅修好,從村里要來報紙帶領學生把牆棚裱糊一新,自費買來玻璃和油漆把門窗裝飾一新。
劉效忠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家人,他的愛人承擔了幾乎全部的家務活,安排著一家人的起居,默默支持著他的工作。
西二屯地處貧困山區,農民們對孩子上學的事並不十分在意。學生輟學在當地是常見的事,也是農村學校最頭痛的事。作為班主任,劉效忠下定決心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學生王晶的父親遭遇車禍去世,她與年邁多病的祖父相依為命,無力繼續讀書。劉效忠主動承擔了王晶的全部讀書費用,並且頂著家人的反對,讓她吃住在自己家裡。多年後,王晶順利拿到了高中錄取通知書。
一九九二年春,村邊的樹林引發了一場山火,坐落在村邊山崗的學校,和火場只有一道之隔,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險,劉效忠當機立斷跑回家把家裡的被褥全部抱來了,在河溝里浸濕蒙在了校舍的屋頂上,火被撲滅了,學校保住了,可他家的被褥已經千瘡百孔,污水淋淋難以再用。一家人只能用外套當被褥將就了好幾天,為此,劉效忠的愛人埋怨了他好久。
盡心盡力
後來政府投資大面積改造學校教室。學校領導決定讓學生放假幾天,為了不耽誤上課,劉老師把學生帶到了自己的家,把年邁的父母,白天寄住在鄰居家,晚上再接回家中,他的愛人成了孩子們的臨時清潔工。他利用課餘時間,抬石頭、壘牆腳,到村林場砍樹。早上幫泥工們把泥和好,白天上課、課間乾勤雜活,晚上睡在工地看材料,幾乎日夜泡在工地,在他的努力下,一所新校舍終於提前竣工。
朝鮮族學生金明明父親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去韓國打工,多年杳無音信,金明明失去了母愛,每天還要承擔很多家務活,幾次想要輟學都被劉效忠一次次的家訪給找回來了。劉效忠在生活上體貼關心他,贈衣物學習用品,還讓同學們主動和他一起玩耍,讓金明明感受到了學校集體的溫暖,走出了生活的陰影,通過努力學習他考上了高等學府,走出了大山。
班裡品學兼優的學生李冬雪由於家庭困難輟學,劉效忠踩著濕滑的小路去家訪。從一條冰凍的河面上走過時,因為著急,他重重地摔倒,腳被扭傷了。看到這一幕,學生的父親被感動了,表示就算再苦再窮也要讓孩子念書,就是憑藉這種真誠與執著,劉效忠在任教的三十餘年中,西二屯沒有不入學的適齡兒童,沒有中途輟學的學生。
桃李芳香
劉效忠的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給父親在縣城買了房子,希望他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西二屯距離縣城有20公里的山路,從外面根本派不來老師。劉效忠放不下他的學生們,放棄了這一切。
幾十年的教學生涯里,劉效忠十分注重創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外,成立繪畫小組、閱讀小組等課外小組,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能更快樂地學習。從1995年至今,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西二屯,由劉效忠教出來的學生,先後有16名學生考入全國統招大學。
劉效忠使西二屯這個落後的村落的人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西二屯雖然至今不富裕,但家家砸鍋賣鐵也供孩子讀書的重教精神是全縣聞名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劉老師的功勞。從西二屯走出來的學生以及村裡的人對他都心存感激。
魏茂嶺是劉效忠的學生,2006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至今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體公司,在單位經營處任副處長,參與了神舟八號的設計,受到過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
懷著對劉老師的感恩和尊敬,他寫了這樣一封信:
“我慶幸我生在那個小山村,我更慶幸這個小山村有劉老師,我有幸成為您的學生,而且您教了我整整4年。
您選擇了鄉村最荒蕪的一角——孩子的心田來耕耘。自小到大,我得益過許多良師,您不是知識最淵博的一個,但您是第一個扶我走上知識台階的人。老師的形象在我們的眼裡就定格成您的樣子:親切、樸實、有活力,寫字一筆一畫,講故事繪聲繪色,在冬季您默默的為我們生好爐火,讓我們走進教室就感到家的溫暖,夏天背我們趟過那條小河走向文明和知識。
在您目光的延伸中,我走出了小村,可老師卻在貧窮的村落里駐足下來,最後在小村里紮下根。
您就像家鄉田野蒲公英一樣樸實,在山野田間一年復一年用胸懷放飛著一代又一代的種子。用青春和智慧引領一撥一撥的學生,我欽佩當年老師選擇留下的勇氣,然而正是因為您失去了很多,我們才得到了更多。名不見經傳的西二屯小村走出了我們一批又一批的學子,我只是其中的一員,並且很光榮的成為了一名航天事業的工作者。”
正是那些飛出大山的孩子電話里的問候,賀卡上的祝福,和看到他們取得的進步和成功的喜悅,以及鄉親們看待他的真誠與期待。在計畫生育的影響下,西二屯適齡學生只有一兩名,不得已和其他幾個下伸點合併為五一分校。由於資金不足,人手短缺,59歲的劉效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把家搬到了學校里,兼任學校的值班員,還有兩年退休的他決心要站好這最後一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