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劉招偉,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導,現任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任中國錨固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協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岩石力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等,現為中國建築業協會專家、國家優質工程及魯班獎現場複查專家組組長,現從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與技術管理工作,擅長淺埋暗挖技術、監測量測與信息反饋技術、工程爆破技術。基本信息
劉招偉於1962年7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自幼家境極其困苦,過著缺吃少穿的生活,但勤奮好學他為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科研項目“淺埋暗挖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在全國推動套用,產生了巨大的效率和經濟效率,他主持的廣州捷運公園前車站和楊體區間工程信息化施工經驗,並作為樣板在全線套用,僅最佳化設計一項就為國家節約投資300多萬元,劉招偉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經在軍都山隧道、廣州捷運一號線、公園前捷運車站、烏稍嶺隧道等工程中成功套用;共發表相關核心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或EI收錄30餘篇,編寫專著6部,參編規範2部,申請發明專利5項,編寫教材10多部。 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進站博士後1名,碩士研究生1名,他曾參與過北京、天津、深圳、廣州等國內幾乎所有城市的捷運設計與建設,,也承擔過武江過江隧道等多項重點工程科研項目,先後主持、參與了多項城市捷運、鐵路、公路隧道等工程的施工與科研工作,有多項成果通過省部級鑑定並獲獎勵,做為主研人員,以北京地 鐵復興門折返線工程為依託,全過程參與了淺埋暗挖施工技術的試驗研究並取得成功,在此基礎上總結形成了淺埋暗挖工法並全面推廣套用,為淺埋暗挖施工技術的 形成與推廣作出了貢獻,以西氣東輸穿江工程為依託,主持了泥水盾構在複合地層中穿越江河段的施工技術研究並取得成功,為盾構工法在軟硬不均地層穿越江、河 施工奠定了技術基礎,在實踐的基礎上,全面總結了城市地下工程監控量測與信息反饋技術,為信息化施工提供了技術依據。主要作品
《岩溶隧道災變預測與處治技術》本書在學習和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作者近年工程實踐,系統總結了國內外岩溶成因、岩溶探測預報技術以及岩溶處治技術;簡要分析了岩溶產生條件 、岩溶發育特徵、岩溶水運動特徵和岩溶突水災變特徵等;以圓梁山岩溶隧道為工程背景,進行了岩溶突水類型的力學分析,通過概化岩溶突水地質模式,構建岩溶突水計算模型,對岩溶隧水災變過程和災變機理進行了系統分析;在對岩溶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總結了岩溶處治的基本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岩溶,闡述了各類岩溶隧道施工中的關鍵處治技術、施工工藝和工程對策。
本書內容豐富,實踐性強,是一本集岩溶隧道施工經驗和研究成果為一體的綜合書籍。本書可供礦山、地質、交通、國防、水利水電等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參考使用。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監測與信息反饋技術》
本書內容包括監測技術基礎知識,詳細介紹各種監測項目的原理、方法、儀器儀表、測點布設技術以及盾構法、淺埋暗挖法、明挖法等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監測 同時介紹了遠程監測系統,論述了制定監測控制基準的一般方法,同時給出了國內外監測控制基準。
獎勵及榮譽
1997年被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優秀科技工作者”;1997年被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1998年被評為“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2000年被評為“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3年被評為“洛陽市優秀專家”,同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七屆青年科技獎及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
200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建設部華夏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中國鐵道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河南省科技進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