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應在雅加達辦廠經商期間,參與領導改組華僑社團工作,將“客屬總義祠“改組為”華僑公會“,先後任該會副主席、主席。任內,積極支持祖國抗日戰爭,資助有志參加抗日和民族解放戰爭的華僑青年返國,熱心籌款賑濟祖國難民。還對僑居地的貧苦民施藥贈醫,並與熱心人士一起倡建華人學校,開辦華僑數理化講習所,帶頭集資建雅加達華文中學校舍,歷任聯中、吧中等校董事。1940年至1949 年,捐款合建梅州東山中學第二宿舍,與劉家祺合資捐建”松山堂“校舍1座。新中國成立後,雅加達進步僑團聯合組織中國印尼建交促進會,劉宜應被推選為主席。中印(尼)建交後,促進會改組為雅加達中華僑團總會,他被選為主席,盡力促進華僑與當地人民友好和協助中國駐印尼使館開展團結僑民工作。 1951年國慶節,劉宜應以首批印尼華僑回國觀光團副團長的身份,率團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慶典,受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劉宜應舉家回國,在廣州華僑新村定居。之後,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先後當選廣東省第一、二、三屆大人代表、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常委、致公黨廣東省委委員、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委員、廣州市僑聯副主席、梅州市梅縣區僑聯主席、梅縣區人民委員會副區長及廣東省華僑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等職。推動廣大僑胞和歸僑、僑屬支持地方建設,先後投資興建梅縣區華僑戲院、華僑大廈、華僑造紙廠、僑光墨水廠、黃石侖水電站,倡辦梅縣區華僑中學,捐資興建梅縣區華僑中學教室及設備,還貸出巨款購買進口化肥支援農業,在家鄉投資營造花果山。
劉宜應在雅加達辦廠經商期間,參與領導改組華僑社團工作,將“客屬總義祠“改組為”華僑公會“,先後任該會副主席、主席。任內,積極支持祖國抗日戰爭,資助有志參加抗日和民族解放戰爭的華僑青年返國,熱心籌款賑濟祖國難民。還對僑居地的貧苦民施藥贈醫,並與熱心人士一起倡建華人學校,開辦華僑數理化講習所,帶頭集資建雅加達華文中學校舍,歷任聯中、吧中等校董事。1940年至1949 年,捐款合建梅州東山中學第二宿舍,與劉家祺合資捐建”松山堂“校舍1座。新中國成立後,雅加達進步僑團聯合組織中國印尼建交促進會,劉宜應被推選為主席。中印(尼)建交後,促進會改組為雅加達中華僑團總會,他被選為主席,盡力促進華僑與當地人民友好和協助中國駐印尼使館開展團結僑民工作。 1951年國慶節,劉宜應以首批印尼華僑回國觀光團副團長的身份,率團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慶典,受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劉宜應舉家回國,在廣州華僑新村定居。之後,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先後當選廣東省第一、二、三屆大人代表、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常委、致公黨廣東省委委員、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委員、廣州市僑聯副主席、梅州市梅縣區僑聯主席、梅縣區人民委員會副區長及廣東省華僑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等職。推動廣大僑胞和歸僑、僑屬支持地方建設,先後投資興建梅縣區華僑戲院、華僑大廈、華僑造紙廠、僑光墨水廠、黃石侖水電站,倡辦梅縣區華僑中學,捐資興建梅縣區華僑中學教室及設備,還貸出巨款購買進口化肥支援農業,在家鄉投資營造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