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劉墉超強說話術:教你幽默到心田3》內容簡介:怎樣的表達才恰如其分?怎樣的拒絕才更有效?交談時,是咄咄逼人,還是幽默委婉?是正面交鋒,還是旁敲側擊?在《劉墉超強說話術:教你幽默到心田3》中,劉墉講述古今中外的幽默故事,逐一點評分析——如何點到為止、如何正話反說、如何熱話冷說、如何營造氣氛、如何諷而不刺……平常的場景,熟悉的對話,輕鬆的氣氛,將他積累數十年的“嘴”上功夫一一道來,十四章,一百多節,有生活實例的引子、有同類集合的例子,更有支招的點子,詼諧樸實,深入淺出,小故事中有大道理,給人啟迪。且聽劉墉如何打開話匣子,把話說到心窩裡!
編輯推薦
《劉墉超強說話術:教你幽默到心田3》編輯推薦:劉墉,全球華人公認的勵志大師,著述70餘種,全球總發行近1億冊,連續20多年被台灣金石堂評為最暢銷作家。劉墉:笑話可以死記硬背,幽默卻要隨機應變。
作者簡介
劉墉,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演講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
出版膾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餘種,全球發行量近1億冊,包括《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詐》《愛不厭詐》《以詐止詐》《把話說到心窩裡》等,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餘次,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國小四十所。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敲自己的鑼,打自己的鼓”;“不負我心,不負我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媒體推薦
劉墉一直用比較淺顯的文字,說了很多挺深刻的道理。他的作品差不多有20多種勵志類的圖書,長年累月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至少是名列前茅,非常好的成績,他的書影響了很多海峽兩岸正在成長,或者已經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
圖書目錄
前言 教你幽默到心田 001
第一章 恰如其分的幽默 001
第二章 營造氣氛的幽默 011
第三章 娓娓道來的幽默 025
第四章 兩段反轉的幽默 037
第五章 逆向思考的幽默 051
第六章 山不轉路轉的幽默 063
第七章 不正面作答的幽默 075
第八章 設下埋伏的幽默 091
第九章 冷麵笑匠的幽默 105
第十章 同音誤會的幽默 117
第十一章 雞同鴨講的幽默 127
第十二章 諷而不刺的幽默 141
第十三章 點到為止的幽默 159
第十四章 邏輯推理的幽默 173
後記 幽默就像太極拳 189
文摘
教你幽默到心田
有人說中國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這一點,我不同意,因為我從小就發現中國人處處在表現幽默。
就從小談起吧:
小時候,我右鄰的兄弟吵架。
“你欺侮我,我去告訴奶奶。”弟弟哭著說。
“你去告啊!別說告訴奶奶了,告子宮我也不怕。”
那家的奶奶也有意思,她子宮長瘤,開刀割除。
老太太就把幾個兒子叫到床前說:“兒子啊!你們的老家搬家啦!”
上中學,我的英文老師也很幽默。
最記得教“危險 dangerous”這個詞。
“想想‘單腳拉屎’,多危險!”老師說。
教到“大學 university”這個詞。
“這簡單嘛!”老師一笑,“大學就是‘由你玩四年’!”
進大學,老師們都是“書畫名家”,那幽默就更上路了。
記得有位教授,接到一個朋友送來的古畫,請他鑑定。明明是假的,他居然也蓋鑑定的印章,而且一邊蓋,一邊說:“唉!如果是行家看到,一定了解我是因為人情,不得不這么做。如果是外行看到,反正他是外行,沒什麼關係。”
他這文人的歪理,後來被我寫在書里批評,卻不能不說他很幽默。
倒是有位女同學的幽默,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上課時,我跟她開玩笑,從後面吹她的長頭髮。
她居然轉頭白我一眼:“有什麼冤情?”
她非但回了我的話,還給我一拳,把我說成有冤情的鬼,你說厲害不厲害?
後記
幽默就像太極拳
我有個球友,夫妻常常吵架。為了緩解他的“低潮”,每次打球“中場休息”的時候,我都會說幾個笑話給他聽,逗得他哈哈大笑。
時間久了,奇怪的事出現了,我發現前一天我說的笑話,第二天他太太可能已經聽過,而且屢試不爽。
有一天,我問這球友:“你不是說你們總吵架嗎?既然吵架,你怎么有情緒說笑話給老婆聽呢?”
他居然笑笑:“我聽你說了,那么精彩,怎么憋得住?而且不快點說,改天就忘了。所以常常先吵架,吵完了,我再說你說的笑話。”拍拍我,他神秘地笑笑,
“你知道嗎?明明那么好笑,她卻每次都閉著嘴,不笑,還罵‘不好笑!難聽死了!’可是有一天,我回家,聽見她正打電話,正在電話里說前天晚上我講的笑話呢!而且笑得稀里嘩啦的!”
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信他常跟太太吵架這件事了,因為就算吵了,他既然能接著說笑話,他太太也都能聽進去。那吵,就算不得什麼,大不了是“晴時多雲偶陣雨”,一下子,雨就討了。
幽默笑話的妙用真多!夫妻之間有了幽默,八成不會“成仇”,因為那仇還沒成,就被幽默化解了;同事之間有了幽默,八成不致鬧僵,因為本來會造成衝突的“直言”,都用幽默做了“暗示”。
至於這個世界有了幽默,才顯得有意思,“一笑解千愁”,你不見在經濟低迷的時候,人們反而愛說笑話嗎?因為笑話往往諷刺時事,借著那一笑,人們化解了心中的鬱悶。
大概沒有任何民族,不流傳有一堆笑話。甚至有人說,愈是笑話多的民族,愈顯示文化的深厚,也愈顯示政治的自由,因為笑話是一抹清香,總能在嚴肅的空氣里注入幾分生氣。相反的,如果那個國家嚴肅到連一點異議的空氣都進不去,那統治者禁錮了所有人民的心靈,笑話就難發揮了。
笑話實在也是最好的“極短篇小說”。想想,不過十幾字、幾十字,甚至一句話,就要能博大家一笑,那“鋪陳”的工夫得多講究?正因此,同樣一則笑話,經過不同人述說,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至於幽默,則是笑話的又深一層。沒有內涵、不懂推理的人不懂幽默;沒有機智、急智的人,更表現不出幽默。所以有些名人留給後人最深的印象,不一定是他們的作為和作品,反而可能是他們曾經表現的幽默。
舉個例子:
在個酒會上,有個貴婦倒了杯咖啡給邱吉爾,笑道:“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一定在咖啡里加毒藥。”
邱吉爾也一笑:“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把那咖啡一口喝光。”
你能沒聽過這“高級”的幽默嗎?你能不佩服邱吉爾的機智嗎?
無可否認,笑話可以死背,幽默卻需要臨機應變,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
但是,我也要講,如果你沒有開放的喜感、寬闊的胸襟和“調侃自己”的雅量,就不可能表現幽默。幽默是要由認識自己、融入民眾和營造氣氛開始的。
這本《教你幽默到心田》就在分析這些幽默的條件。當你細細看完前面十四章,或許可以得到個概念:
幽默先要認清環境、認清對象;幽默需要一步一步把別人的情緒引帶起來;幽默常常是逆向思考,出其不意地把“笑點”引爆。
幽默也是迴避尷尬的最好方法,你可以“埋下伏筆”,也可以不正面作答。
幽默可以利用同音異義字和“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組合成新的趣味。 幽默更是邏輯的發揮,而且要能點到為止,不致傷情。
幽默最大的妙用,就是不傷情:把要說的都婉轉地說了,又好像沒有真說;仿佛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卻又可能是“言者有心”,只是裝作無心的樣子。
想想,歷史上多少名臣,不就靠這種本事,“拐彎抹角”地勸諫了君王嗎?
所以幽默也像太極拳,它有軟中帶硬、實中帶虛、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最後,讓我舉近代才女林徽因的幽默做結尾吧!
當林徽因放棄徐志摩,跟梁思成結婚之後,梁思成問:“你為什麼選擇了我?”
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看樣子,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讓我們再三咀嚼這一代才女的機智與幽默,在她那一句話里,包含了多少人生的“不能承受之輕”啊!
幽默常常就是一種不能承受之輕。
序言
教你幽默到心田
有人說中國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這一點,我不同意,因為我從小就發現中國人處處在表現幽默。
就從小談起吧:
小時候,我右鄰的兄弟吵架。
“你欺侮我,我去告訴奶奶。”弟弟哭著說。
“你去告啊!別說告訴奶奶了,告子宮我也不怕。”
那家的奶奶也有意思,她子宮長瘤,開刀割除。
老太太就把幾個兒子叫到床前說:“兒子啊!你們的老家搬家啦!”
上中學,我的英文老師也很幽默。
最記得教“危險dangerous”這個詞。
“想想‘單腳拉屎’,多危險!”老師說。
教到“大學university”這個詞。
“這簡單嘛!”老師一笑, “大學就是‘由你玩四年’!”
進大學,老師們都是“書畫名家”,那幽默就更上路了。
記得有位教授,接到一個朋友送來的古畫,請他鑑定。明明是假的,他居然也蓋鑑定的印章,而且一邊蓋,一邊說:
“唉!如果是行家看到,一定了解我是因為人情,不得不這么做。如果是外行看到,反正他是外行,沒什麼關係。”
他這文人的歪理,後來被我寫在書里批評,卻不能不說他很幽默。
倒是有位女同學的幽默,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上課時,我跟她開玩笑,從後面吹她的長頭髮。
她居然轉頭自我一眼: “有什麼冤情?”
她非但回了我的話,還給我一拳,把我說成有冤情的鬼,你說厲害不厲害?
大學畢業,我到台北的成功高中任教,並且擔任中國新詩學會的副總幹事。
有一年國慶,舉行花車遊行,文藝界認為不可缺席,所以特別設計了一個燈塔的花車,並由我和一位名詩人隨車廣播。
“文藝是思想的燈塔。”詩人說,“這是我們一路上要廣播的口號。”
花車終於出發,燈塔聳立,果然比其他花車高出不少,十分壯觀。可是才開出去沒有五十公尺,就不得不停下了;因為燈塔太高,碰上了高壓電線。所幸製作花車的工人及時趕到,用電鋸把燈塔下面修去一截。
“現在不像燈塔了!”我問詩人:“怎么辦?”
“簡單!我們就說‘文藝是思想的堡壘。’瞧!它不是像個堡壘嗎?”
花車又開動了,拚命趕,追上隊伍的尾巴。可是走不到兩公里,又不能動了,因為碰上高架橋,“堡壘”還是嫌高。
工人又把“堡壘”鋸掉一截。
“還參不參加?”我問詩人。
“當然參加!”
“可是這么矮矮小小的,連堡壘都不像了啊!”
“沒關係!看看!多像衛兵站的小亭子。”他一笑,對著麥克風喊:“我們要當文藝的前哨!”
接著,我進了中視新聞部。
有一回,去秀姑巒溪採訪激流泛舟。
駕舟的人一邊盪槳,跟激流搏鬥,一邊對船上的救生員喊:“記者如果掉下水,先跳下去救攝影機,那機器很貴的!”
“天哪!為什麼不說救記者?”我喊。
“你們掉下去,到下游自己會浮起來,機器不會浮。”他喊了回來。
又記得有一次參加《傳記文學》周年酒會(忘了是幾十周年),《傳記文學》的創辦人劉紹唐致詞,笑說:
“這雜誌把死人辦活了,把活人辦死了,把我自己辦老了!” 短短三句話,幽默地道出他幾十年的辛苦和成就,以及對人生的感嘆,更是令我佩服。
出國之後,因為教文學和藝術的課,我常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更對中國人的幽默嘆服不已。
譬如在唐人的幽默故事裡,說有一天弄臣犯了錯,皇帝把他推下御花園的池子,再把他拉上來問:
“怎么樣?你在水裡有沒有見到屈原哪?沒見到,就再把你推下去。”
“臣見到屈原了。”弄臣居然說。
皇帝笑起來,追問:“屈原跟你說了什麼嗎?”
“他說了。”弄臣說,“他說他沒遇上好主子,所以投了水,我有這么英明的皇帝,為什麼也要投水?”
皇帝笑歪了,饒了弄臣。
又有一次讀古典笑話,說城裡來了土匪,見人就殺,有個矮子也被一把抓住,要砍頭。
“您別砍了吧!’’矮子求土匪,“大家都笑我矮,這一砍頭,就更矮了。”
土匪全笑彎了腰,居然把矮子放了。
據說這兩則都是真實故事,幽默居然可以救命,實存今人驚訝。
至於中國人在作對聯時表現的幽默,就更令我嘆服了。
譬如有個學生上課時身上癢,東抓抓西抓抓,把老師弄火了,給他出個上聯——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愈抓愈癢,愈癢愈抓。”
學生對不出來,挨了揍,哭著回家,爸爸見到了,說這有什麼稀奇?老子給你寫下聯,明天拿回去。
學生第二天把老子寫的下聯交給老師: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這對子,多損?又多幽默啊!
還有個近代對聯的故事:
有個官員在江邊看春天的景色,十分陶醉,於是出了個上聯:“五月黃梅天。”要隨從的官員對下聯。
半天沒人對得上,倒是一個睡在檐下的酒鬼,睜開眼睛說:
“三星白蘭地。”
多妙啊!五對三、月對星、黃對白、梅對蘭、天對地!
這“對聯”的幽默不是中國人才有的嗎?
就因為我從小對幽默笑話感興趣,又有些博聞強記的小聰明,所以幾十年來累積不少資料。看坊間出版許多談幽默的書,電視上甚至開了說笑話的節目,早想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
只是想想笑話集子已經不少,缺的是整理分析幽默技巧的書,所以又花了許多時間作整理的工作,希望這本書能幫助缺乏幽默感的朋友,把“僵硬”的語言變得“婉轉”,“單調”的語言變得“多采”。
為了閱讀容易,書中的每一章都分為“笑引子”、“笑例子”和“笑點子”三部分。
“笑引子”多半舉我生活中遇到的實例,引導大家進入那一章要討論的主題。
“笑例子”是集契約類精采的“笑料”。
“笑點子”則是分析這一類的幽默要怎樣達到。
當然,笑話是不斷流傳的,所以書里除了有我原創的笑話,也引用了許多古今中外的資料。雖然每個資料都經過我改寫,還是可能掠他人之美,像是本書的校對,我的文壇老友司馬特就是笑話專家,提供我不少資料。
《教你幽默到心田》原本要作為《把話說到心窩裡》的第三集。只是寫作完畢,我發覺這些東西似乎自成一格,所以決定把它單獨成書。
談到“自成一格”,我也不得不對書中許多“葷黃”的笑話有所說明。由於我一向寫勵志書,又有許多小讀者,我曾經再三考慮把“帶顏色”的笑話刪除。只是,黃笑話在幽默中也“自成一格”,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格,如果刪除,就談不上完整的幽默書了。這就好比談中國文學史,總不能不列入《金瓶梅》和“宮體文學”。但是為了顧及青少年讀者,我仍然決定分為“輔級”和“普級”兩種版本,並將後者中“帶色”的材料減到最低。
所幸我們早擁有一個開放的社會,使大家能以開放的心,在那葷黃之中尋找“人性的諷刺”。
幽默就是人性的諷刺,只是諷刺得更委婉、思想得更泰然。希望在《把話說到心窩裡》之後,能用這本多彩多姿的書:
教你幽默到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