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劉伯溫題詩華山圖
劉伯溫遊覽西嶽時所寫的一首詩。此詩格調高雅,意境超邁,造語清奇,將西嶽描摹得崇高神聖,宛如仙山。劉伯溫不愧為元末明初著名的詩文大家。
角色介紹
劉伯溫曾在華山遊歷、隱居過一段時間,寫了不少讚頌華山的詩篇。他當年隱於華山大上方,曾靜心讀書,專意學道。大上方,即天界之意,本是神仙際會之所。唐玄宗御妹金仙公主曾在此隱身修煉。據傳,唐玄宗當年曾人西玄門探望過他的妹妹。自唐以後,大上方香火一直旺盛。峰上洞室甚多。有祖師洞、玉皇洞、八仙洞、希夷洞、四方洞、三官洞、丹陽洞等,堪稱洞天福地,神宮仙宅。上方峰上,地勢開闊,土肥水足,宜於種植。至今峰上道士們還種有土豆、玉米、豌豆、苜蓿和多種蔬菜。劉伯溫當年所居的石室在祖師洞之側,室僅容一人,卻很僻靜,內有藏書穴,傳為劉基當年藏書處。此室南向,正好對著華岳主峰,頗有點朝華山參岳神的意思。
創作過程
劉伯溫在華山,大約差不多過著一種半耕半讀的生活。忙時,即幫道土們種地、務菜,閒時,就一個人靜心地讀書、著書。據說他的《鐵冠圖》,就是在華山完成的。
後來,劉伯溫應朱元璋之邀,下山做了一名軍師,為朱元璋參贊軍機。由於劉伯溫熟讀兵書,且通天文地理,因而用兵如神,每每獲勝,朱元璋對他十分敬重,將他和蜀漢丞相諸葛孔明相提並論。一日,劉伯溫從朱元璋行轅議罷軍事回到帳中,忽有軍卒來報,說有一名叫徐資生的畫家前來拜訪。劉伯溫在帳中會見了這位畫師。只見其衣衫雖多風塵,但骨氣頗清,談吐不俗。自言新近從華山而來,慨談三峰之奇險靈秀。言罷,從懷中取出一巨幅山水畫軸,欲請劉伯溫親為題詞。並說這是他融會大量寫生稿而創作的一幅華山圖,已經三易其稿,借重劉先生大名,以作名山之藏。劉伯溫雖然軍務繁忙,但當年隱居學道於華山的情景卻時刻未忘,況且他又天生喜好丹青圖畫,便接過畫軸徐徐展開。只見圖上煙雲瀰漫,蓮峰插天,仙掌凝露,飛瀑高懸,正是華山的雄姿、氣韻。劉伯溫不覺極口稱妙,一時引動詩興,直如潮水奔涌不已,忙提筆運腕,一氣呵成。卻是題的一首詩,名《題徐資生華山圖歌》。歌云:
華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仙掌。
壁間擘出黃河流,大禹以之分九州。
河流滾滾赴溟漲,華岳拔出天河上。
雲宮霧窟疑本無,石室金台儼相向。
玉泉高通玉井津,中有蓮實如車輪。
時人肉食未羽化,可望不可聊相親。
高堂晚清圖畫展,眼明一見心自遠。
世間塵土今紛紛,吾當拂衣臥山雲。
劉伯溫題罷,興猶未盡,又吟誦一遍,這才洗手飲茶。但見詩如江潮,字似雲龍,與圖相配,妙若天成,徐資生與軍中諸人觀之,無不驚羨稱奇。
劉伯溫後來扶佐朱元璋,取吳越,收中原,平定天下,官封誠意伯。不料朱元璋上台以後疑心太重,大肆殺戮功臣。劉伯溫欲歸隱華山,又怕象高啟那樣因辭官而被腰斬,只好心驚膽顫地挨日子。後因胡惟庸一案受牽連,最終不明不白的含恨而死。
今人遊覽華山大上方伯溫洞,有詩專嘆劉伯溫,其詩曰:
高士辭蓮峰,負劍下金陵。
惟幄平二梟,袖中滅元雄。
何不效子房,見機須立行。
冤魂今安在,空留上方峰。
點評鑑賞
明畫的典型代表,風格鮮明,是典型的代表作。
作品影響
王履,本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塾師,只因在華山遊歷了三日,便一躍成為中國美術史上不可忽視的畫家。
作者簡介
王履(約1332年—1391年):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老人、奮翁,江蘇省崑山縣人,明朝初年的著名畫家、醫學家。
他曾學醫於朱丹溪,是其門人,盡得朱氏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