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起源
位於美國紐約長島冷泉港,建於1890年。以定量生物學而著稱。它分別與15個大學的非贏
營利研究組織相結合進行研究工作,在財政上由美國政府、慈善部門、基金會和當地機關團體支持。著名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鏇模型的發現者之一──J.D.沃森在該實驗室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有:微生物遺傳、染色體結構、動物病毒、細胞培養、腫瘤免疫和神經生物學等。並在細菌遺傳、噬菌體、動物病毒和腫瘤病毒方面進行夏季博士後的指導工作,每年出版定量生物學論文集刊載年會和專題討論會的發言;其他研究成果通過試驗室在科學雜誌或文摘上刊載。設有圖書館,收藏基礎生物學書籍約3萬冊。
成績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不僅如此,冷泉港實驗室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還是國際生命科學的會議中心與培訓基地。冷泉港實驗室負責人沃森(James D. Watson)先生是DNA雙螺鏇結構圖的發現者之一,諾貝爾獎得主,同時也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倡導者和實施者。冷泉港多蘭DNA學習中心(Dolan DNA Learning Center)是全球最有影響的生命科學教育基地,冷泉港出版社因出版名家名著在全球享有盛譽。同時,這五種期刊具有非常高的影響因子,例如基因與發育一刊,影響因子為20.88。五種期刊均名列相應領域的前三名之列,都是同生物領域的研究人員不可或缺的研究參考資料。
地位
冷泉港實驗室為一家非政府、非營利的科研與教育機構。在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Bruce Stillman博士的領導下,大約330名科學家在這裡就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冷泉港實驗室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在美國指定的八所基礎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橫跨三個州份的基礎研究中心。
其他作用
冷泉港實驗室成立於一個世紀以前,如今以其豐富的教育活動而享譽國際,其中包括一項廣泛的科學會議計畫和每年吸引8千多名科學家的課程。冷泉港實驗室下屬的“沃森生物科學學院”(Watson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以實驗室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 D. Watson的名字命名,它為少部分格外優秀的學生提供富於創新的博士教育項目。此外,冷泉港實驗室還設有培訓大學生的“大學生研究項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面向中學生的“未來合作夥伴項目”(Partners for the Future Program)、以及針對國小生的“自然研究”夏令營(Nature Study summer camp)。另外,實驗室還在冷泉港村開辦了“多蘭DNA學習中心”(Dolan DNA Learning Center),為理科教師、學生和美國其它團體提供實驗室場地。冷泉港實驗室的其它組成部分還有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共出版5種學術期刊和多種實驗室手冊和書籍;設在勞埃德港(Lloyd Harbor)的班伯里會議中心(Banbury Conference Center),舉辦參與者少的專業會議;還有位於伍德伯里(Woodbury)附近的癌症基因組研究中心(Cancer Genome Research Center)。
冷泉港實驗室的科研工作是眾多科學家集體協作的成果,具有世界影響力。每年,實驗室還舉辦大約20場學術會議,加強交流與互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7000多位科研人士參與。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還與其它實驗室和大學、以及生物科技和製藥行業的科研人員合作,旨在把基礎科研領域的新進展轉化為拯救生命、豐富生活的實踐。冷泉港實驗室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年輕的科研人員都非常有興趣作為碩士研究生或博士後在這裡進行研究工作。
冷泉港亞洲
冷泉港實驗室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冷泉港亞洲於2010年正式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掛牌,同時,冷泉港亞洲的首次會議“沃森癌症研討會”在此舉行。諾貝爾得主詹姆斯·沃森(1962年生理學醫學獎),琳達·巴克(2004年生理學醫學獎),以及托馬斯·施泰茨(2009年化學獎)先後親臨會場,並就各自的研究領域及發展歷程做主題報告。
冷泉港亞洲的主旨是以冷泉港實驗室會議的形式及風格為原型,在亞洲建立由一系列科學會議構成的年度項目。該項目包括大型學術會議、小型培訓研討會以及特邀Banbury會議等多種形式。會議將討論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各類話題,如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神經科學、癌症研究、細胞和發育生物學,以及植物生物學等。冷泉港亞洲沿襲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各地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