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特稿

冰點·特稿

《冰點·特稿(2012-2013)》內容簡介:發現被遮蔽的真實生活和生活中堅實的希望,給沉默的大多數以溫暖、勇氣和力量。《冰點·特稿(2012-2013)》精選了中青報《冰點周刊》2012~2013年最具影響力的冰點特稿。在喧囂嘈雜、光影浮動的時代中,冰點記者以少有的悲憫、誠懇、勇氣與專業操守,將焦點對準現實生活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努力發現被遮蔽的生活與被覆蓋的希望:從罹患絕症的北漂到四平米里蝸居的農民工,從以為村野立傳為己任的中國老漢到打撈種族屠殺受害者生平的德國藝術家,從中國“憲政民主踐行者”蔡定劍到哈佛大學“公正課”教授桑德爾,從不為人知的愛滋病感染者到默默無聞的盲人足球隊員……從小人物的生存、情感與心靈出發,呈現大時代的浮沉與變遷,並挖掘其中所蘊含的信仰與價值,願冰點能給予每個普通人一份前行的溫暖與力量!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冰點·特稿(2012-2013)》編輯推薦:有品質、帶良心、見操守的新聞書寫,訴說普通人的命運與尊嚴,最具影響力冰點特稿全新集結。《永不抵達的的列車》(冰點特稿2010~2011)一書出版後,獲得了讀者、媒體的一致讚譽,引發了強烈持久的反響。2012~2013年,冰點特稿同樣誕生了許多溫暖動人的力作,如《為心道歉》《拐點》《機關里的年輕人》《憲法課》等,它們一經刊發,就領風氣之先,萬千讀者口耳相傳,知名網站競相轉載。《冰點·特稿(2012-2013)》精選了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批,按照“城與人”“鄉土中國”“面朝歷史”等主題結為六輯。相信它們集結在一起所傳遞的信息,將帶給讀者思想的激盪與心靈的感動!
書寫普通人的命運與尊嚴。“再廣大的悲傷也比不上一個具體而微的悲傷。”冰點從誕生之日起,便懷揣真摯的新聞理想,以平民化的視角、細節化的描寫展現普通人“不普通”的生活與命運,訴說他們的願望、歡欣、苦痛與掙扎,挖掘其背後所隱藏的人性、信仰與價值,比如善良、堅韌、悲憫、正義、自由等,並以點帶面地勾勒時代與社會的面貌、反映時代與社會的變遷。這些充滿命運質感和生活細節的、基於人性溫度的報導,正是冰點安身立命、為人稱道之所在,也是《冰點·特稿(2012-2013)》最吸引人之處。
人文與藝術的交織,故事與思想的融合。冰點在追求新聞的認識價值的同時,亦注重文本自身的美感與精緻;在追求新聞思想性的同時,亦在尋找時代的經典意象,對其進行形象的解讀。《冰點·特稿(2012-2013)》中的每一篇特稿都講述了一個好看的故事,以豐富傳神的細節、樸素真摯的語言、娓娓道來的口吻,帶給讀者一種平淡含蓄卻又意味深長的審美體驗,引人入勝且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徐百柯,中國青年報社編委,《冰點周刊》主編,著有《民國風度》,主編《永不抵達的列車》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不放棄社會“熱點”與“焦點”的同時,更多地去關注尚不那么顯著的人群和事物,更多地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與想法,更多地發表一些人所未言的真知灼見。
——冰點發刊詞

名人推薦

喜歡冰點的讀者,並非想從這裡尋找簡單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冰點也許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不太一樣的視角,也許觸動了社會神經的某種痛覺,也許撥動了大眾內心深處的某根琴弦,也許點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盞人性的燈。
——中青報副總編 杜涌濤
如果冰點的新聞能讓人看到社會上還有一些沒有被壓倒、不可能被吞噬的價值,那么作為媒體人,我們很欣慰。
——冰點主編 徐百柯
通過冰點特稿,我得以見到並記錄多種多樣的世界,特別是那些人性中最難向外人表達的善、美、智慧、寬容、醜陋、痛苦,以及愛。
——冰點記者

圖書目錄

序言冰點:有溫度的故事
第一輯城與人
北京愛與病
四平米的家
拐點
2013好好混
寓言鎮上的神話中學
第二輯 鄉土中國
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
尋找高密
村野史記
出西海固
第三輯面朝歷史
為心道歉
遲到的懺悔
歷史的絆腳石
往事並不如歌
女勇士
大玩學家于光遠走了
被遺忘的先鋒
第四輯活著與死去
餘震
荒蕪老人院
彬縣少年殺人事件
高考落榜生之死
第五輯生命奏鳴
生命最後的尊嚴
愛滋病病人的秘密花園
驅散黑暗的足球
童書有道
第六輯有所思
錢不該買什麼
憲法課
個體戶憂思
機關里的年輕人

序言

冰點:有溫度的故事
徐百柯/文
你相信嗎,在這個國家,城市和鄉村每扇緊閉的門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我們相信。並且,這就是《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存在的理由。
一個從業3年的年輕記者在總結里寫道:“冰點之於我的意義,就在這一篇篇特稿中透露出來。我得以見到並記錄多種多樣的世界,特別是那些人性中最難向外人表達的善、美、智慧、寬容、醜陋、痛苦,以及愛。”
而一個社齡近30年的老記者這樣說:“紙媒完蛋了嗎?原來去敦煌採訪,一個在那兒工作了48年的老藝人領我逐個洞子地參觀壁畫。從他的解說中,我悟出,無論社會怎樣變幻、歲月如何更替,有一種東西是不變的、千百年來一直存活著,那就是我們從先人身上遺傳下來的人性和人情。現時代,生活方式、傳播方式總在變,但人性和人情還是沒被改變的吧?我又想起冰點在創辦之初受到讀者喜愛的理由,那就是打動人。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運中,展示出一種價值——善良、勇敢、堅韌、抗爭、同情心、愛、創新等人類共同尊崇的優良品質。它們仍在默默地、頑強地存在和生長著,正是它們打動著讀者。”
因為某些機緣,我們得以敲開一扇又一扇的門,取得信任,讓裡面的人開口講述他們的故事。
透過這些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數——在經歷怎樣的命運。從關注人的命運出發,冰點一直著力維護許多最基本的價值,比如悲憫、比如同情、比如寬恕、比如正義、比如自由。不是說我們的每篇報導都會觸及這些東西。不過,十多年以來,冰點的人員儘管有變動,但這套相對恆定的價值觀一直都在,涉及這些價值的新聞線索對我們會特別有吸引力。
寫特稿是技術活,但新聞樣態里包涵著上達於道的東西,所謂“明道”。道是什麼?即新聞的價值觀、報導的價值取向、記者的價值追求。具體到冰點,從大家耳熟能詳的開山之作《北京最後的糞桶》起,我們就亮明了視角:關注那些被忽視、被遺忘,甚至被禁止的人與事。冰點,不是焦點或熱點。然而,我們又是以最深的情懷去關注這些故事、以不“冰”的方式把它們傳遞給讀者,讓閱讀感受不“冰”、讓引發的思考不“冰”。
所以,冰點,講的其實是有溫度的故事。
曾有一位給冰點寫過稿的學者對我講:“你們要堅持下去,要知道,這種堅持是有意義的。我平時接觸過一些冰點的讀者,尤其是基層的朋友,他們很看重冰點帶給他們的溫暖。冰點讓他們相信,這個社會上不是光有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是什麼?就是弱肉強食、就是不擇手段、就是“拼爹”、就是工具理性完全地壓倒和吞噬價值理性。如果冰點提供的新聞,能讓人看到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的社會中,還有另一些沒被壓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價值,那么冰點同人是可以欣慰的。
常聽到一些朋友——媒體同行也好,關注我們的讀者也好——提起冰點的定位時愛說:“這是辦得挺好的一個欄目,經常發一些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東西。”實際上,這裡面稍微有些誤解。如果你翻看從1995年開始的冰點特稿,便會發現這個欄目的主體並不是扒糞式、揭黑式的報導,而是一種基於深切的情感關懷、命運關懷的報導。這恰恰才是冰點最大的特色。冰點當然出產過影響頗大的調查性報導,但整體的基調還是落腳在這個“冰”字上面。
話說回來,大家是為了讚揚冰點,覺得它做得不錯,才以揭露性報導來為冰點定位的。在我看來,這一方面反映了在當下的傳媒領域裡,此類報導稀缺,而此類問題在社會上又特別嚴重;但從另一方面看,這是不是也正好說明了,那種充滿命運質感和生活細節的、基於人性溫度的報導更稀缺呢?這種報導,甚至稀缺到了大家都沒有專門把它作為一種類型來加以“讚揚”的程度。
而這恰恰是冰點安身立命的、也是冰點最樂於奉獻給讀者的一類報導。
平面媒體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在於深度。報紙能提供什麼?已經越來越不是簡單地告知信息,而是告知深層的真相和邏輯。這便是所謂的“深度報導”。揭露真相毫無疑問是深度報導的職責。而同時,從城市和鄉村的那些門後面尋找動人的故事,並從中萃取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意象、闡釋這個時代的演進邏輯,則展示了深度報導迷人的另一面。冰點周刊不排斥前者,但更專注於後者。
寫這篇序言時是2012年6月,如今已是2014年夏天。
或許該感謝出版社催促我為2012~2013年冰點特稿結集作序的電話——這讓我從周復一周的編輯工作中短暫抽開身來,端詳一下我和我的同事們苦樂在焉、酸甜在焉、累與愛在焉的這份周刊。
2014年對冰點而言,略有一些特殊。從1995年創立算起,這是第二十個年頭了。若按2004年成立周刊,則已整十年。寫下這幾行文字時,我們剛剛出完最新一期——報面上不知疲倦的“計數器”顯示,這是冰點特稿第920期。
無論二十年,還是十年,冰點一直追求一種有品質、帶良心、見操守的新聞書寫。這奠定一個新聞欄目持續恆定的價值觀,也構成一個新聞團隊內部傳承的專業標準。也就是說,一茬一茬的冰點人,不同題材、樣貌、風格的冰點稿,“吾道一以貫之”。
既然這樣,將兩年前特稿結集的舊序照錄於此,似乎也就不算太過偷懶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