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堰塞湖

冰河堰塞湖

冰河堰塞湖是山崩湖的一種。系由冰川引起的土石流堵塞河道而成的湖泊。如中國西藏波密縣的古鄉錯。

釋義

冰河堰塞湖是山崩湖的一種。系由冰川引起的土石流堵塞河道而成的湖泊。如中國西藏波密縣的古鄉錯。

組成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

各地情況

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見於藏東南峽谷地區,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長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東南波密縣的易貢錯是在1990年由於地震影響暴發了特大土石流堵截了乍龍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縣的古鄉錯是1953年由冰川土石流堵塞而成(實則也屬冰川湖)。八宿縣的然烏錯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灣地震活動頻繁,1941年12月,嘉義東北發生一次強烈地震,引起山崩,濁水溪東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處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壩,河流中斷,10個月後,上游的溪水滯積起來,在天然堤壩以上形成一個面積達6.6k㎡,深160.0m的堰塞湖。

較新形成的堰塞湖是2009年6月5日重慶武隆縣山體垮塌形成百米高的堰塞湖。

青藏高原東南部帕隆藏布江松宗地區晚更新世期間發生了一次可以識別的支谷冰川阻江形成冰河堰塞湖-松宗古湖的事件。松宗滑坡處的湖相沉積剖面厚度≥88m,其中厚達18.33m並具湖相沉積代表性的連續粉質粘土層底部和頂部的光釋光年齡分別為22.5±3.3kaB.P.和16.1±1.7kaB.P.,屬末次盛冰期。松宗滑坡處河谷兩側冰磧台地與湖相沉積的接觸關係和空間特徵指示該湖相沉積與末次盛冰期董曲支谷冰川阻塞帕隆藏布江有關。湖相地層的剖面沉積特徵揭示出這個冰河堰塞湖可能貫穿於整個末次盛冰期,但整個帕隆藏布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山谷冰川。

解決方案

冰河堰塞湖一般有兩種潰決方式:逐步潰決和瞬時全潰。逐步潰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是,如果一連串堰塞湖發生逐步潰決的疊加,位於下游的堰塞湖則可能發生瞬時全潰,將出現危險性最大的狀況。專家可根據冰河堰塞湖的數量、距離,堰塞壩的規模、結構,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進行判斷。如堰塞壩是以粒徑較小、結構鬆散的土石堰塞壩,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潰決的。

對於危險性大的冰河堰塞湖,必須以人工挖掘、爆破、攔截等方式來引流,逐步的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災。

在排險的同時,冰河堰塞湖要及時進行監測和預警。應立即開展對危害嚴重、情況危急的堰塞湖現場調查評估,進行動態監測,預測冰河堰塞湖潰決時間及泛濫範圍,撤離居住在泛濫範圍內的受災民眾,安置搶險救援人員的臨時駐紮場所,並制定下游危險區的臨災預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