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兵權
拼音
bīng quán
出處與詳解
1、用兵的權謀;計謀。
①《管子·兵法》:“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權者也。故舉兵之日而境內貧,戰不必勝,勝則多死,得地而國敗:此四者,用兵之禍者也。”
②《北齊書·斛律光傳論》:“戰術兵權,暗同韜略,臨敵制勝,變化無方。”
③唐 張九齡《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亦由卿指揮得所,動不失宜,明於兵權,暗合神道,故能致此也。”
2、掌管和指揮軍隊的權力。
①唐 韓愈《次潼關上都統相公》詩:“暫辭堂印執兵權,儘管諸軍破賊年。”
②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吾已知曹兵常來寨前辱罵。程德樞既同掌兵權,何故坐視?
③《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老將軍年逾六十,孤立於衰王之庭,猶貪戀兵權,持兇器而行危事,欲何為乎?”
④朱敏《懷念敬愛的父親》:“﹝張國燾﹞奪了他的兵權,還對他進行了種種摧殘和迫害。”
原文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譯文
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占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賓士嬉戲,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
本篇文章論述了為將當帥的首要問題——帶兵用兵的權威。
文章首先給兵權下了定義:“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接著指出掌握這個權力的重要:“這是將帥建立自己指揮權威的關鍵。”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突出,單刀直入,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問題,十分突出地擺出了為將統兵的根本問題、必要前提——權威。
文章接著從正反兩方面,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有力地加以論證。諸葛亮先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掌握了兵權,就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翅,可以翱翔於四海,應變自如。”言簡意明地論述了兵權對於將帥的重要。接著,諸葛亮又用“魚龍離開江河湖泊”,比喻失去權威的將領,非常準確精彩地說明了沒有權威的將領的窘困。誰都知道,魚龍在水中可以自由遨遊,能夠搏擊風浪,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但是,魚龍一旦離開了河湖,失去了水,就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還能有什麼作為呢?一員將領,如果失去了按自己意志指揮軍隊的權威,上受種種挾制,自己只有虛名,或者下面不聽指揮,命令不能下達貫徹,指揮不動,那不就和離開河湖的魚龍一樣了嗎!任你有多么高的才能,也無從施展,也只能毫無作為。
文章僅用七十九個字,就準確、生動、形象地闡明了為將當帥的根本問題。
拓例 周亞夫嚴明軍令
公元前158年,匈奴結集了重兵,大規模地進犯漢朝北部邊境。漢文帝任命宗正(官名)劉札為將軍,駐軍灞上;任命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命令河內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命令他們分別守衛京城長安附近三個戰略據點,防備匈奴進攻。
後來,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來到灞上和棘門軍營的時候,勞軍的車駕都是長驅直入,毫無阻攔,將軍以下的軍官都騎著馬迎進送出。但文帝來到細柳軍營,情況就大不一樣:軍官和士兵都披著鎧甲,手裡拿著擦得雪亮的刀槍,張開了弩搭上箭,真是戒備森嚴。
文帝的先行官吏來到營門,門衛不讓他們進去。那些先行官吏說:“皇上就要到了!”守衛營門的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上的命令’”。
過一會兒,文帝的車駕到了,也照樣被擋住不能進去。於是,文帝派使者拿了符節憑證進營去向將軍周亞夫傳詔令:“我要進軍營慰勞將士。”這時周亞夫才下令打開營門,放車駕進來。
進去的時候,守衛營門的軍官鄭重地對文帝的隨從人員說:“將軍有規定,軍營內,車馬不許奔跑。”文帝聽了,只好吩咐放鬆馬的僵繩,慢慢地走著。
文帝來到中軍營帳,只見將軍周亞夫全副戎裝,手執兵器,威風凜凜地站在那裡。他見了文帝,只拱手表示歡迎,說:“戎裝在身,例不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朝見皇上。”文帝聽了,大為震動,在車上嚴肅地進行答禮。慰勞完畢,文帝離開軍營。
出了細柳軍營門,隨從的官員都感到十分驚訝,文帝卻讚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前些時候,我看到灞上和棘門兩處的隊伍,就像兒戲一般!”過了一個多月,情況好轉,這三路大軍都撤除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為中尉、負責京城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