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平裝: 8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1235780
條形碼: 9787501235780
尺寸: 23.2 x 17.2 x 2.6 cm
重量: 939 g
作者簡介
趙海均,工商管理碩士,在經貿學院、大型企業集團任職20餘載。曾研讀於世界著名的美國沃頓商學院,是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和國務院授予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2000年以來連續出版了多本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專著。 專著:《30年:1978-2008年中國大陸改革的個人觀察》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5,《經濟中國》朝華出版社2005.1,《中國經濟沉思錄》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5,《ST中國》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8,《再解中國經濟之謎》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8,《破解中國經濟之謎》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8,《什麼在左右中國經濟》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5。
內容簡介
《六十年中國大變革(1949-2009)(上下卷)》講述了:歷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加減法,我們的目的是把那些逐漸被有意或無意淡忘的、被驅逐到歷史記憶深處和社會生活深處的歷史情節打撈出來;或者是把這些情節連線成一個時代、一個歷史階段的片段,向您輕鬆展現歷史的來龍去脈!
目錄
上卷
第一章 歷史的遺憾
1.1 抗戰勝利後的建國要求
1.2 中共的建國方針與建國程式設計
1.3 1946年政協會議改組國民政府
1.4 全面內戰爆發與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
1.5 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
1.6 毛澤東對建國程式的構想
第二章 新中國建國計畫和程式設計
2.1 新中國建國計畫的重大改變
2.2 米高揚秘訪西柏坡
2.3 七屆二中全會與“兩個務必”
2.4 毛澤東說進京“趕考”
2.5 劉少奇秘訪蘇聯取經
2.6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第三章 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3.3 國旗是如何升起來的
3.4 1949年10月21日:政務院成立
第四章 恢復經濟與統一全國財經工作
4.1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4.2 建國初期大行政區建立
4.3 沒收官僚資本
4.4 統一全國財政經濟工作
第五章 發展經濟與統一貨幣
5.1 建國前中國的貨幣狀況
5.2 董必武與中國人民銀行
5.3 人民幣制度的誕生
5.4 貨幣統一與財政經濟工作的統一
第六章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四大運動”
6.1 土地改革運動與“劃分階級成分”
6.2 為什麼要打抗美援朝戰爭
6.3 建國初期的鎮壓反革命運動
6.4 “打老虎”與“三反”、“五反”運動
第七章 建國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運動
7.1 震動全國的文化事件——批判電影《武訓傳》
7.2 建國後改造農民的批評教育運動
7.3 1954年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
7.4 1955年:“胡風反革命集團”案
第八章 過渡時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8.1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畫
8.2 “156項”援建工程與新中國工業發展
8.3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三大改造
8.4 中國為什麼必須選擇社會主義
8.5 農業合作化運動與反冒進
第九章 過渡時期的經濟政策及重大舉措
9.1 建國後國家對資產階級的政策及演變
9.2 糧食統購統銷制度的建立
9.3 “一五”時期投資與計畫體制的確立
9.4 從供給制到職務等級工資制的演變
9.5 歷史的記憶:“中國第一票”與票證的興起
9.6 歷史的檔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第十章 1957年:中國歷史激盪的前夕
10.1 經濟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
10.2 “雙百”方針與反右鬥爭
10.3 全國農村兩條道路的大辯論
第十一章 “三面紅旗”出台的前前後後
11.1 總路線是如何形成的
11.2 “大躍進”運動是如何興起來的
11.3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11.4 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製度
11.5 歷史留給後人的教訓
11.6 在歷史的記憶里
第十二章 中國歷史在1959年的轉折
12.1 毛澤東與第二次鄭州會議
12.2 關於人民公社的若干問題
12.3 毛澤東為什麼力辭國家主席
12.4 “廬山會議”是是非非
12.5 歷史的檔案(1959年)
第十三章 “三年經濟困難”,天災還是“人禍”
13.1 “三年自然災害”的計量考察
13.2 “共產風”與“信陽事件”
13.3 歷史留給後人的教訓
第十四章 1961年:中央發布條例最多的一年
14.1 國民經濟轉入調整階段
14.2 《農業六十條》及其修正案
14.3 《商業四十條》和《手工業三十五條》兩個條例出台
14.4 科教文藝工作條例
14.5 鄧小平與《工業七十條》
第十五章 “七千人大會”的前前後後
15.1 “七千人大會”的重要議題:糧食問題
15.2 “包產到戶”的風波
15.3 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的斷言
第十六章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始末
16.1 “四清”運動的起因
16.2 劉少奇與“四清運動”
16.3 全面高漲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6.4 “四清”運動中的分歧和轉折
16.5 歷史是一面鏡子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
17.1 全面發動“文化大革命”
17.2 上海“一月革命”與“全面奪權”
17.3 “二月逆流”與劉少奇冤案
17.4 廬山會議與“九一三事件”
17.5 “批林整風”和糾正極“左”思潮
17.6 “批林批孔”運動
17.7 鄧小平領導1975年整頓工作
第十八章 毛澤東與四個現代化
18.1 毛澤東與中國發展道路
18.2 毛澤東與中國科學技術
18.3 毛澤東與中國的四個現代化
18.4 在歷史的記憶里
上卷 結束語:中國需要文化現代化
下卷
參考資料與文獻
附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