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一:《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實用化標準化——為公文寫作提供標準化整體解決方案
規範化——將繁瑣的公文寫作條理化、簡單化
流程化——將公文寫作和整理歸檔有序化
實用化——為公文寫作提供規範的格式與範例
編輯推薦二: 《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力求簡短,剔除冗繁;力求經典,竭避泛化,以突出其實用性、指導性和借鑑價值!
可以說,公文撰制的水平,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該公文撰制機關的工作水平和作者的綜合素質,代表了他們的形象,同時也是做好文書工作的重要體現。為了提高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文書寫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促進公文寫作的規範化、制度化,並使其能夠正確運用各類公文寫作文體,我們特編寫了這本《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
編輯推薦三:《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公文文種分類明確!
我國行政系統通用公文文種體系中包括有:條例、規定、辦法、決定、命令、指示、批覆、通知、通報、公告、通告、議案、請示、報告、調查報告、總結報告、函、會議紀要等,它們性質不同,各有特定的適用範圍。
選擇公文文種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看作者與主要受文者間的工作關係;二是看作者的法定許可權;三是看行文目的、行文要求和表現公文主題的需要。
作者簡介
張保忠,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主要創始人之一,曾任該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多年,現任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顧問組組長、中國公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退休前,一直工作在黨政機關的秘書工作崗位上。從事公文研究多年,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出版作品,現已出版《中國黨政公文寫作大全》、《跟毛澤東學公文寫作》、《中國黨政公文解疑全書》等方面的圖書多部。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公文文種分類明確,寫作技巧闡述通俗,寫作格式標準規範,寫作範例精選典型。
名人推薦
《公文寫作與處理一本通》——通過學習本書,能夠使大學生為自己將來的求職和出色地履行工作職責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正在工作的機關工作人員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也是本書作者的最大心愿。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公文的基本常識
第一節 歷史上的公文 / 3
第二節 公文的概念及特徵 / 9
第三節 公文文種 / 12
第四節 各類公文的行文規則 / 22
第五節 公文格式 / 27
第六節 公文的制發程式 / 39
第2章 把握公文的寫作藝術
第一節 公文的寫作含義及要求 / 47
第二節 比較公文寫作與文學寫作 / 50
第三節 豐富多彩的顯旨藝術 / 52
第四節 多彩多姿的結構形態 / 57
第五節 公文的用語技巧你掌握多少 / 63
第六節 靈活準確運用公文的表達藝術 / 79
第3章 上行文種——如何向領導傳達你的意思
第一節 讓上級快速批准你的“請示” / 87
第二節 準確地向領導“報告”你的情況 / 94
第三節 巧妙地提出“意見” / 110
第四節 掌握“議案”的寫作技巧 / 120
第4章 下行文種——如何讓下級全面領會領
導的精神
第一節 掌握“決議”寫作技法 / 131
第二節 不偏不移地下達你的“決定” / 142
第三節 毫不含糊地作出“指示” / 154
第四節 讓大家清楚明白“通知”事項 / 165
第五節 最大程度發揮“通報”功效 / 178
第六節 孿生兄弟——“批覆”與“批示” / 186
第七節 “會議紀要”歸納整理的技巧 / 198
第5章 掌握公布性、規範性文種的寫作技巧
第一節 乾脆果斷地下達“命令” / 211
第二節 “公報”你了解嗎 / 222
第三節 “三告”——公告、布告、通告 / 231
第四節 “近鄰”——條例、規定、辦法 / 241
第6章 其他公文莫忽視
第一節 巧妙用“函”達成共識 / 255
第二節 全面“總結”前期工作 / 262
第三節 認真調查、據實報告——“調查報告” / 274
第四節 合理安排“計畫”未來工作 / 287
第五節 彰顯個性與魅力的公務講演詞 / 295
第六節 公文中的“輕騎兵”——專用書信 / 322
第七節 工作的探索與研究——“工作研究” / 334
第八節 慎寫“大會工作報告” / 339
文摘
第一節歷史上的公文
一、我國公文的起源及歷代發展
公文在我國的實際套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尚書》,就是一部國家文書彙編。“書者,古之號令”,《尚書》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上古時代的命令”。從公文的物質載體來看,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已經有了公文。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約10萬片殷墟甲骨文,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公務文書。
甲骨,是龜甲和獸骨的總稱,是占卜的用具,也是一種書寫材料。商代帝王崇尚迷信,無論祭祀、打仗、出巡、狩獵、畜牧、農事、災害、疾病等,都要在神廟前用龜甲或獸骨占卜吉凶。之後,將占卜的時間、占卜人的姓名、所占卜的事項,以及事後的結果等,都刻制在甲骨上,這就是“甲骨文書”。
商代後期,出現了青銅器銘文,因其多刻鑄在鐘鼎上,所以又稱為“鐘鼎文書”。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著商、周、春秋、戰國時代統治階級的重大政治、軍事活動,以及重要的契約、冊令、賞賜、訴訟等。《毛公鼎》上刻有497字,就記載了周宣王褒賞臣下毛公厝的故事,以及西周奴隸主統治不穩定的狀況。晉國、鄭國曾把法律鑄在鼎上公布出來,教育人民不得違犯。
在商代後期,出現了以竹片和木板為書寫材料的公文,寫在竹片上的叫“簡策”,用木板寫的叫做“版牘”,兩者合起來稱做“簡冊文書”。近年來,在我國湖南、湖北、山東及西北敦煌、武威等地出土的大批竹簡,大多屬於戰國至魏晉時期的公務文書,記載著當時的重要法令、戶口和賦稅制度等,內容已經相當豐富。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以絲織品為書寫材料的縑帛文書。《墨子·非命》篇中就有“書之竹帛,鏤之金石”的記載;秦漢以後,縑帛文書日益增多。《文獻通考》中曾描述東漢末年董卓的軍隊在毀壞皇家檔案庫後,把庫中存放的大的帛書做成帷帳車篷,小的帛書做成囊袋的情形。
兩漢時期開始有了紙張。東漢的蔡倫為紙的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到了唐、宋時期,紙張生產日多,質量也大大提高。用紙張作為載體來書寫和印製檔案,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從公文文種的演變情況來看,《尚書》作為中國早期的文獻彙編,書中收集了虞、夏、商、周四個朝代的公文,並把文體劃分為典、謨、訓、誥、誓、命六種。《周禮》晚於《尚書》,是戰國中期的著述,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其中提到當時的公文形式,如祠、命、誥、會、禱、誅,較之《尚書》中所記載的公文形式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
近年出土的大批秦簡、漢簡,絕大部分是各種公文。結合有關的文獻資料來看,說明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公文體式已經日臻完善。三國時期,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把當時的各種文體劃分為四種,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而公文則列為四科之首。其實,在這個時期公文的文體已經區分得很細,有詔、命、策、檄、書、奏、箴、銘、祭、祀、哀、誄、章、表、駁議等十餘種體式。
從漢代到清代,下行文包括制、詔、策、冊、敕、教、令、諭、符、檄、旨等一二十個種類;上行文,在漢代以前只有“奏”一種,後來則發展到了包括牒、申、啟、呈、章、表、題、奏、狀、文冊、揭貼等十多種;平行文有關、刺、咨、照會等。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個《公文程式條例》,專門規定了公文的名稱和使用範圍,廢除了幾千年來封建王朝所使用的制、詔、誥、奏、表、敕、題等公文名稱,表現了革命黨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思想,也是公文名稱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我們黨和政府是一貫重視公文工作的。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對文書工作就作出了許多規定。1923年成立的海陸豐總農會和廣東省農會,都設立了“文牘部”。1931年,周恩來又組織文書部門制定了《檔案處置辦法》。在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還頒發了《陝甘寧邊區新公文程式》;在解放戰爭後期,陝甘寧邊區政府又頒布了《陝甘寧邊區政府公文處理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9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公文處理暫行辦法》,對公文處理工作的原則、文種、體式及撰寫要求等,作出了比較全面、具體的規定;1951年2月中共中央頒布了《關於糾正電報、報告、指示、決定等文字缺點的指示》;198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規定國家行政機關使用的主要公文種類為9類15種;1987年2月又發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主要文種擴大為10類15種;1993年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再作進一步修訂,將主要文種規定為12類13種;2000年8月24日又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了新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要求從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主要文種仍為13個。在黨的機關公文方面,198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了《中國共產黨各級領導機關檔案處理條例(試行)》,文中規定黨的機關正式檔案的常用種類為13個;歷經七年的實踐之後,又於1996年5月3日,以中辦發〔1996〕14號檔案正式發布了《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條例》的出台與《辦法》的修訂,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黨政機關公文處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與規範化的水平。
二、我國歷史上主要有哪些公文處理制度?
我國歷史上公文處理制度主要有:
1簽名制度
公文採用簽名制度,始於商代,如甲骨文中的前辭部分,除記錄占卜日期之外,還要寫上貞人的名字。由史官簽名制最後發展成為行政長官簽名制。如宋代的公文必須由主管官員簽字,以示對公文的實施負有一定責任,同時也表示一種權力。有的主管官員在公文上籤字,字跡潦草,名為花押。
2正副本制度
公文正副本制度始於周代,西周時期從王命文書到各類重要公文都有正副本,有的要有幾份副本,分存各處。王命文書宣讀後,正本交承辦者,內史另抄副本藏於王室備考。
3璽封(泥封)制度
戰國時期,為了公文的保密,建立了公文用“璽”(官印)的制度。即對來往公文用璽加以印封,亦叫“封泥”。所謂封泥,就是將封發的簡策公文用繩捆好,在繩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上黏土,然後黏土上加蓋印章,防止途中被人私拆。這種做法和以後郵件中的火漆近似。晉以後,紙帛載體的公文盛行,此法漸變。
4虎符制度
古代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制度,始於戰國時期。虎符形狀如虎,上有文字,分為兩半,底有合榫,右半在國君處,左半在將領處。軍隊調動,必須憑國君的右半個和將軍手中的左半個會合後才能生效。
5驛傳制度
驛傳即郵遞。始於西周,以後逐朝不斷加以完善,如陸驛每隔三十里設一驛站,用於傳遞朝廷與地方官衙之間來往的文書。同時還有水驛。
6稽程制度
古代承辦下行公文的一種制度。即皇帝的詔敕文書,一旦確立,必須即日下發,不得有誤。各衙門收到皇帝的詔敕,要“當日受,次日付”。
7判署制度
對公文制度進行核准的一種制度。例如:漢代主管官員如同意下級人員擬寫的文稿,就在文稿之末簽字“畫諾”。到了隋唐時期改在文稿之前寫上“依”“從”“可”等字樣稱之為判署。
8避諱制度
始於秦,歷代都承襲下來。如唐代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在公文中要諱“民”字,以“人”字代之;宋代為了避太祖趙匡胤的名字,在公文中遇到“匡”字以“正”字代之,還把“匡城縣”改成“鶴丘縣”,把“胤山縣”改成“平蜀縣”。
9平缺制度
始於秦漢,延續至明清。即公文中遇有“皇上”“陛下”等詞,要提行頂格,稱為“平頭”,接下去低兩格敘說其他文字,故又稱“缺行”。“平頭”與“缺行”合在一起謂之“平缺”。
10三省制度
隋代逐漸完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執行最高政務機構的職權。由朝廷下達的詔、敕、皇命,交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下級上報的奏章,則循尚書、中書、門下的順序上呈皇帝。到了唐代,門下省掌管發布皇帝命令,中書省負責下級來文上呈、起草以皇帝名義發布的重要檔案,撰擬者稱“中書人”,其中一人為“閣老”,一人為“知制誥”。元代撤銷門下省、尚書省設定,改由中書省總攬政務,公文的上報下達一律由它承辦。到了明代,“三省”都被撤銷,公文撰擬工作歸內閣大學士。清代沿襲明代的做法,仍由內閣處理公文,除此,另設軍機處。
11用紙制度
擬制公文所用紙張的規定。如唐代皇帝的敕書用黃紙,稱為“黃敕”,征討性的命令和拜免將相的制書用白麻紙,臣民上書和官府往來之平行文,只能用白紙等。在用紙尺寸上,唐代規定皇帝詔敕文書高一尺三寸、長三尺,一般臣僚的文書要小於這個尺寸;到明代全國更有了統一的規定。
12一文一事制度
始於宋代,即一份公文里只能講一件事情,不同的事情不得寫在一份公文中。由於這種做法大大方便對公文的處理,故延用至今。
13官印移交制度
始於南朝宋。改變了過去一官一印的做法,如果罷官要將官印移新任官員。
14貼黃制度
唐代制敕等文書是用黃紙書寫的,如有更改之處,先貼上黃紙再改寫,故稱“貼黃”。宋代要求臣下上書意有未盡,摘要另書於後為“貼黃”。明代要求大臣給皇帝的奏摺,撮其要點粘附於後,類似今天的公文摘要,也稱“貼黃”。
15摺疊制度
始於宋代,將公文從先前的捲軸式改為摺疊式,這是我國公文處理工作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它大大方便了檔案的傳遞與保密。
16票擬制度
明清時期公文處理上的一種做法,類似今天文書處理程式上講的擬辦。即內閣對下級報送的奏章,先用小票寫出初步批簽意見,然後再報皇帝朱筆批簽,這種做法稱作“票擬”。
17謄寫制度
始於宋代。在謄抄檔案時,如有改動,必須在改動地方加蓋印章,方能有效,否則,視為篡改、偽造。
18批紅制度
明清時規定皇帝批答下級的奏章用朱筆,故稱“批紅”。
19廷寄制度
清代的一種發文形式。凡由軍機處密封交兵部捷報處寄發的諭旨,叫“廷寄”。
20明發制度
清代的一種發文形式,有關皇帝出巡及總兵、知府以上官員升降調補的諭旨,由內閣傳抄下發的,叫“明發”。
21編號制度
對公文實行編號,始於宋代,凡屬機密事務的公文,都要進行編號。
22登記制度
宋代對公文採取了登記的做法,目的是為了掌握承辦,便於催辦。
23錄副制度
清代處理臣僚上報奏摺的一種做法。凡經皇帝御批的臣僚奏摺,都要立即發還本人承辦,軍機處為了掌握情況和存檔,便將這種奏摺另錄一份,稱為“錄副”。
24清朝檔案歸檔制度
清代軍機處對辦理完畢的奏摺,以一日為一箍,以半月為一包,按季保存,隨之編制目錄。
序言
前 言
公文與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掌握公文寫作知識,提高公文寫作水平是對當代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而且隨著公文的套用日益普及,公文寫作已滲透到每個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鑒於公文在我們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特意編寫了本書,期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有效地提高公文寫作水平,成為大家的好幫手。
本書介紹的公文寫作知識,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國家公文處理辦法的最新規定編寫的,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強,便於學習和掌握。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公文文種的寫作基本知識,理論與範例緊密結合,以“文書概論→寫作技巧→文書範本”的組合模式呈現內容,內容新穎、豐富,設定精巧,可讀性和易學性好。
通過學習本書,能夠使大學生為自己將來的求職和出色地履行工作職責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正在工作的機關工作人員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也是本書作者的最大心愿。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和相關法規,在此,對這些書籍的作者、法規的制定者和為本書出版給予幫助和支持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紕漏和不成熟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朋友們予以批評、指正。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