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審稻2007022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5.3天,比對照Ⅱ優838遲熟0.4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6萬穗,株高126.2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58.3粒,結實率77.3%,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6.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平均6級,最高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8.7%,長寬比2.9,堊白粒率77%,堊白度10.0%,膠稠度81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7%。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8.44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81%(極顯著);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68.82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35%(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8.63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56%。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7.86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28%。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25天移栽為宜,不得超過30天。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規格以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3.3厘米為宜,每穴栽插2粒穀苗,每畝基本苗8萬~10萬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畝總施氮量以9~12公斤純氮為宜,氮、磷、鉀配比大致為1:0.5:1。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中後期控制氮肥用量,酌量施穗粒肥,基肥、分櫱肥、穗粒肥比例為50%、40%、10%。水分管理應掌握淺水插秧、寸水返青、夠苗擱田、薄水揚花、濕潤灌漿、乾濕乳熟的原則。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一般,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閩審稻2006020
特徵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28.7天,與對照汕優63相當。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櫱力較強,熟期轉色好。株高104厘米,每畝有效穗18.1萬,穗長24.8厘米,每穗總粒數128粒,結實率82.2%,千粒重28.6克。兩年抗稻瘟病鑑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兩年米質檢測平均結果:糙米率81.4%,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5.0%,粒長6.9毫米,堊白率69.5%,堊白度28.7%,透明度1級,鹼消值4.4級,膠稠度69.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7%,蛋白質含量7.95%。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省晚稻組區試,平均畝產473.0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8%,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71.7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4.9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67%。
栽培技術要點:作雙晚種植6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控制在15公斤左右,秧齡25天為宜,不得超過3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3厘米,叢插2粒谷,畝插基本苗8-10萬;畝施純氮9-12公斤,氮、磷、鉀比例1:0.5:1,氮肥50%作基肥,40%作為分櫱肥,10%作穗肥;水管上,淺水插秧,寸水返青,夠苗擱烤田,薄水揚花,濕潤灌漿,乾濕乳熟,切不可過早斷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兩優多系1號屬晚秈兩系雜交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與對照汕優63相當。群體整齊,分櫱力較強,豐產性較好,感稻瘟病。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秧齡掌握在28天以內,及時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適宜地區: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秧齡掌握在28天以內,及時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