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在美國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之時,他進入了華盛頓大學,並於1931年獲得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來到西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斯蒂格勒進入芝加哥大學。1936年離開芝加哥來到艾姆斯地區的依阿華州立大學任助理教授。
在斯蒂格勒的早期學術生涯中,他對經濟學的許多領域都感興趣。他就著手撰寫他的第一本專著《競爭價格理論》(1942)。1946年,他又推出了《價格理論》。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學派在個體經濟學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是信息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認為,如果消費者在獲得商品質量、價格和購買時機的信息成本過大,那么,使得購買者將既不能,也不想得到充分的信息,從而造成了同一種商品存在著不同價格。斯蒂格勒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市場現象,並不需要人為的干預。斯蒂格勒的觀點更新了個體經濟學的市場理論中關於一種商品只存在一種價格的假定。在研究過程中,斯蒂格勒還把這種分析延伸到勞動市場。這些研究開創了一個被稱“信息經濟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斯蒂格勒在價格理論上的重要著作是其《價格理論》。在其《價格理論》中,斯蒂格勒對不完全信息下的消費者價格搜尋活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斯蒂格勒指出,在不完全信息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價格受到價格分布和消費者的搜尋成本的影響,在不完全信息下,同樣的商品的實際售價可能不同,而在完全信息下,同樣的商品之間的價格偏差將接近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