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鴨求罵

偷鴨求罵

偷鴨求罵,本文作者蒲松齡,白某偷鄰居家的鴨子吃,身上長出了鴨毛,最後不得不向鄰翁坦白承認,讓他把自己痛罵一頓,鴨毛才褪落。這則故事以荒誕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有了缺點或做了壞事,只有把它揭露出來,並痛加批評,才能真正改掉缺點和錯誤。

簡介

白某偷鄰居家的鴨子吃,身上長出了鴨毛,最後不得不向鄰翁坦白承認,讓他把自己痛罵一頓,鴨毛才褪落。這則故事以荒誕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有了缺點或做了壞事,只有把它揭露出來,並痛加批評,才能真正改掉缺點和錯誤。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省淄博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蒐集編定為《蒲松齡集》。他的書中常常出現“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多多少少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

原文

邑西白家莊居民,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 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征於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深畏罵,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閒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盜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癒。

譯文

在縣的西邊白家莊有某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煮來吃。到了夜裡,覺得全身的皮膚刺癢難耐。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渾身長出了毛茸茸的鴨毛,碰到就疼。這個人恐懼了,沒有辦法可醫治。一天夜裡他夢見有個人告訴他:“你的病是上天給你的懲罰,只有讓失主罵你,鴨毛才會脫落。”可是鄰居老人一向氣量大,平常損失東西,並不會表露在臉上或嘴上。於是,這個偷鴨的人就騙老人說:“您的鴨是被某甲偷走,他最怕人罵,您責罵他也可以警告他不再來偷。”老人笑著說:“誰有閒氣去罵那些惡人呢?”最終並沒有罵他。這個人感到尷尬,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罵他,而這個人的病就痊癒了。

作品注釋

1、邑(yì):縣城。
2、葺(qì):重重疊疊
3、翁:稱老年人,老頭兒。
4、詭:欺騙。
5、雅量: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
6、征於聲色:表現在語言和臉色上。
7、征:這裡是表現出來的意思。在原文中意為表露
8、聲色:聲音和臉上的表情。
9、某甲:舊時書面語中稱“某個人”,沒有姓名,就說“某甲”。
10、卒:最終。
11、窘:尷尬。
12、良:的確。
13、已:止,這裡指病好了。
14、攘:竊取。
15、大懼:害怕。
16、盜:偷盜。
17、無術可醫:沒有辦法可醫治。
18、而鄰翁素雅量:可是鄰居老人一向氣量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