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教格言》一部最濃縮的現代大藏經、一本學佛必備的手冊、一種研習佛教教義的課本。
作者簡介
陳兵,四川大學宗教與道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語句,短小精悍,內涵豐富又都明白易懂。讀者可由此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義,如有志於佛法的修學,還可以由此樹立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並以之為路標,進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奧。
——淨慧法師(虛雲和尚入室弟子、生活禪倡導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本書立足大乘,而融大小顯密於一貫,以淨土為歸。旨在以警句形式濃縮全部佛典之精華,以供學人誦讀……可使學人簡明佛法的要義,其中多可取為修持的口訣。
——吳立民(前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東密、藏密大阿闍黎)
陳兵教授作為中國大陸學術界享有盛譽的資深佛教學者,能積數十年深入經藏並親身實踐之功力,循佛學教理行果、信解行證之內在理路,故能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
——王雷泉(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哲學學院教授)
名人推薦
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語句,短小精悍,內涵豐富又都明白易懂。讀者可由此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義,如有志於佛法的修學,還可以由此樹立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並以之為路標,進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奧。
--虛雲法師入室弟子、生活禪倡導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淨慧法師
本書立足大乘,而融大小顯密於一貫,以淨土為歸。旨在以警句形式濃縮全部佛典之精華,以供學人誦讀……可使學人簡明佛法的要義,其中多可取為修持的口訣。
--前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兼研究員,東密、藏密大阿閹黎 吳立民
陳兵教授作為中國大陸學術界享有盛譽的資深佛教學者,能積數十年深入經藏並親身實踐之功力,循佛學教理行果、信解行證之內在理路,故能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
--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哲學學院教授 王雷泉
圖書目錄
一、現法安樂
(一)勤營生
(二)會理財
(三)遠惡習
(四)慎交遊
(五)善養生
(六)知足常樂
(七)備聖財
二、報恩盡責
(一)孝親教子
(二)夫敬妻愛
(三)敬師供僧
(四)關愛親友
(五)待人處世
(六)佛法在世間
三、歸依三寶
(一)佛陀
(二)正法
(三)僧寶
(四)正信
(五)正歸依
(六)善知識
四、勝進心·出離心·菩提心
(一)人身難得
(二)觀無常苦
(三)老病死苦
(四)觀輪迴苦
(五)發出離心
(六)發菩提心
五、智慧修學
(一)佛法乃智慧之學
(二)聞思修慧
(三)得正知見,學一切法
(四)法四依
(五)佛法總持智
六、業因果報
(一)業力、業報
(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三)報通三世
(四)業由心造,業隨心轉
(五)懺悔消業
七、緣起·空·無我·中道
(一)緣起法
(二)五蘊無常
(三)諸法皆空
(四)無生,如幻夢
(五)諸法無我
(六)中道
八、實相、真如、佛性
(一)法性離言
(二)實相無相
(三)如來藏、佛性、法身
(四)真妄一如,事事無礙
九、萬法唯心
(一)染淨由心
(二)心宰、心生、心造
(三)一切唯心
十、染淨因果
(一)四諦
(二)十二因緣
(三)涅槃
(四)大乘因道果
十一、自治其心·自淨其心
(一)守護自心
(二)明覺與正念
(三)調伏自心
(四)知慚愧
(五)淨化自心
十二、慈悲喜合
(一)慈悲
(二)歡喜,隨喜
(三)舍
十三、持戒
(一)戒為道基
(二)持、犯之利害
(三)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四)出家正業正戒
(五)大乘戒
十四、布施
(一)布施得福
(二)如法布施
(三)無住相布施
十五、安忍
(一)忍辱息嗔
(二)不爭不諍
(三)八風不動
(四)無生法忍
十六、精進
(一)人命無常,當勤精進
(二)正勤不放逸
十七、禪定
(一)定慧相須,戒為定基
(二)修定
(三)念佛持咒禪
(四)實相禪
十八、觀心見性
(一)觀心為修證樞機
(二)觀心行相
(三)心性本淨,即心即佛
(四)心性本空
十九、利樂眾生
(一)自利利他
(二)恆順眾生
(三)慈善公益
(四)作眾生友,代眾生苦
二十、莊嚴國土
(一)教化眾生
(二)心淨則土淨,度人先度己
(三)弘揚正法
(四)四攝
(五)大眾和合
(六)如法管理
二十一、淨土為歸
(一)淨土莊嚴,彌陀本願
(二)究竟法,易行道
(三)信願往生
(四)念佛
序言
淨慧法師原序
本世紀初期的白話文運動給當時面臨挑戰的中國文化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其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於歷史的地平線上;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時對古代文言的揚棄使其後的人們與傳統文化日益隔膜。到現在,就是一般文科大學生對於古代典籍也望而生畏,惶論普通人了。因此,佛教要為當今時代的人們所了解和接受,首先就面臨著語言上的障礙。詰曲聱牙、晦澀難懂,是許多人對佛典的印象;再加上佛教經論浩如煙海,研究、修學佛法的人要從中摸出一條路子,誠非易事。
於是乎,以白話文翻譯佛典、精選佛典這樣普及性的工作,便受到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陳兵先生編輯的《佛教格言》當是這方面的又一次努力。
《佛教格言》從四百多種佛典中,精選出一千餘條警句偈頌,分二十一類,按佛教教義體系的線索排列,旨在用準確、精煉的語言表述佛教教義。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語句,短小精悍,內涵豐富又都明白易懂。讀者可由此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義,如有志於佛法的修學,還可以由此樹立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並以之為路標,進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奧。全書以漢語系佛法為基礎,也博採了藏傳、南傳的精華。顯然,從浩瀚的佛典中披揀出這些言意俱佳的言句並整理成有機的整體,作者需要付出大量艱辛的勞動,並要有良好的佛學素養。
陳兵先生是長期從事佛教研究的學者,我和他已有多年的交往。近幾年來,他經常在我主編的《法音》、《禪》上發表佛學論文,深受讀者重視和歡迎。他在佛學上有了新的見解和成果,也多與我交流。對於佛教在當今時代被疏遠、被誤解的命運,他總是深懷憂慮,並立志於用現代人熟悉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解說、弘揚佛法的教理教義。為此,他不畏煩難,深入經藏,廣泛研讀佛教典籍,並精進於佛法禪定領域的探索,獲得了一些切實的體驗。我覺得,他對佛法的知見是正確的,他為弘揚佛教文化作出的許多努力是值得讚嘆的。現在,他又不辭辛勞,從佛法的大海中採擷出這些閃光的珍珠,奉獻給廣大佛學愛好者,我感到十方歡喜,並樂為之序。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
1994年1月8日於趙州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