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東大學出版社; 第1版
平裝
ISBN: 9787560735887
條形碼: 9787560735887
尺寸: 20 x 13.8 x 1.2 cm
重量: 240 g
內容簡介
《伯明罕文化學派領軍人物述評》主要內容: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文學理論自身出現萎縮,有學者起身對其合法性、合理性與適用性從多方面進行了抨擊和解構,並隨後從西方文化研究視野特別是法蘭克福學派與伯明翰學派得到啟發,結合社會學,把不能成立的“文學理論”進行了文化社會學性質的重建、重構,並沿用西方Cultural Study一詞,稱為“文化研究”。那么,文化研究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還擁有文學理論的成分?在這點上儘管眾口不一,有人認為文化研究是文學理論的社會學延伸,即文學社會學或日文化社會學;有人認為文化研究早已“自立門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然而,在作者看來,文學社會學或日文化社會學之所以能夠成立,說明這裡的文學與文化可以等同,可以畫上等號;而文化研究之“自立門戶”並非“另起爐灶”,而是承繼了文學研究、文學理論“內功”之後的學科獨立。也就是說,文化研究合法性的邏輯基礎是“文學”這一概念內涵的擴大,文學的範疇和文學研究的對象不再僅僅局限於文學的範圍,而是包羅了一切文化現象,實現了文學向文化的轉向,從以往僅針對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的文學研究,擴大至涵蓋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隨後又囊括了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大眾文化現象的文化研究。
稱作文化研究的文學理論“改頭換面”式的重構,具有更為廣泛的普遍適用性,不僅消除了過去文藝理論意欲涵蓋藝術而不得的尷尬境遇,而且套用於所有文化現象當中仍能有效,因而給內部危機重重的文學理論帶來了新的生機。這是文化研究在當代中國生命力旺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伯明罕文化學派最初的創始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文學理論研究者,而且是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研究者,這些在《伯明罕文化學派領軍人物述評》的前幾個人物的章節記載得很清楚。
正因為文化和文學不應有一個刻板固定統一的模式,所以才會對文本闡釋的相異性產生如此廣泛的興趣。媒體的客群更會製造出不同的標準和評價體系……”
目錄
導語:作為文學理論的文化研究
懷舊與批評:霍加特《識字的用途》
文化與大眾文化:威廉斯的文化研究
重構與拯救:湯普森的文化研究
斯圖亞特·霍爾
約翰·費斯克
戴維·莫利
安吉拉·默克羅比
珍妮特·巴茨麗爾
比爾·施瓦茨
夏洛特·布朗斯頓
理察·戴爾
呂蓓卡·奧羅克
露茜·布蘭德
茉莉·麥克雷爾
佳姬·巴塔恰爾亞
黑茲爾·卡比
麥可·丹寧
莉蒂亞·柯蒂
伊恩·錢伯斯
附:伯明罕學派何去何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