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

伊春[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
伊春[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春區 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的湯旺河畔,湯旺河、伊春河從伊春區境內流過。截止到2012年全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1個鄉、7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93個居民委,總人口15萬人。2012年全年伊春區生產總值實現258億元。伊春區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沿革

伊春區名源於伊春市名。伊春,為滿語譯音,漢譯為“衣料毛皮”之意。原屬湯原縣管轄。

1939年隸屬湯原縣帶嶺村管轄。

1940年日本侵略者設“八大櫃頭”,進行木材掠奪式採伐。

1945年初,設伊春街。

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

1950年改隸第五區。

1952年10月,劃歸新設定的伊春縣管轄,設定第一區

1955年9月改設伊春鎮。

1957年7月,伊春撤縣設市。

1957年11月20日,將烏馬河、烏敏河、伊春3鎮合併設立伊新區。

1960年與伊東林業局合併,實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

1961年政企分開。

1965年4月5日,撤銷伊新區,分設伊春鎮和伊東區。

1967年10月,撤銷伊春鎮,設立伊春區。

1992年,伊春區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

1992年末,區政府駐地繁榮路。

1985年,伊春區行政區域劃為旭日、紅升、向陽、制材、扶林、朝陽、前進7個街道辦事處和 1個東升鄉,共劃為81條街和7個自然村。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伊春區現轄5個街道辦事處,35個社區居委會,4個行政村。

旭日街道下轄社區:繁榮社區、正陽社區、鐵林社區、站前社區、復建社區、機修社區、中心社區、團結社區、愛民社區、育林社區、森東社區。

紅升街道下轄社區:森林社區、普新社區、新興社區、衛星社區、治安社區、高潮社區、永興社區、紅旗社區、永慶社區、豐林社區、永紅社區。

前進街道下轄社區:新園社區、新欣社區、紅光社區、前衛社區、農林社區、扶林社區、愛林社區、奮鬥社區、光明社區、桃園社區。

朝陽街道下轄社區:靠河社區、新豐社區、園林社區、對山社區。

東升街道下轄社區及行政村:東風社區、聯合社區、新興社區、東升村、長征村、青山村、迎新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伊春區位於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西、南、東部與烏馬河區接壤,北鄰友好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8度49分至東經128度50分30秒,北緯47度40分50秒至北緯47度48分30秒。伊春區全區總面積為60.93平方公里。地形由低山和平原組成,地勢西高東低。

地形地貌

伊春區山地面積33.07平方公里,約占全區總面積的55%。山地集中分布在伊春河的南北。南北山巒對峙,連綿起伏。山地平均高度為海拔420米,最高點位於伊春河南部山地,主峰海拔653米。 小興安嶺山脈是古老的褶皺山脈.形成於古生代末期海西寧褶皺運動。

伊春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地形,位於南山與北山之間,伊春河和湯旺河兩岸,為兩河沖積小型平原。河谷平原平均高度在海拔250米左右。最大相對高度為423米,一般相對高度在海拔300米左右。最低點海拔230米,位於伊春區東南部湯旺河出境處。 河谷平原中部較狹窄,東西兩部略為開闊。城區位於河谷平原中部,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東部與西部為郊區農業用地。河谷平原及其它非林業用地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45%。 城區以西至紅光農場一帶,平原展開,西端與烏馬河區河谷平原相連。湯旺河以東的東升鄉一帶,地勢平坦,面積較大,是典型的河谷平原地形。

氣候特徵

伊春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至1℃,無霜期90天至120天,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乾濕指數1.13至0.92。占盡小興安嶺無限風光的大美林城——伊春區,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山水環繞,四季如畫。春來萬山滴翠,入夏千峰競秀,深秋層林盡染,冬至雪塑冰晶,素以“避暑勝地、冰雪樂園、森林氧吧、養生之都”享譽全國。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伊春區的原始林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由於解放前日偽掠奪式的採伐和經常遭受火災,森林破壞嚴重。建國後,又長期過量採伐,致使森林資源大量減少。原始林植被保存面積極少,除1962年栽植部分人工針葉林外,其餘均系楊、椴、柞等多代萌生林。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森林覆蓋率為50%。森林蓄積量146600立方米。年林木生長量5369立方米,年消耗量為2860立方米。年消耗量是年生長量的53%。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城郊和河谷平原未開墾地帶及南北山區生有各種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其中藥用的有三棵針、五味子、興安杜鵑、刺五加、黨參、黃芪、地榆、柴胡、暴馬子、石卷、四葉參、赤芍、白芍、烏頭、核桃秋、蒼朮、穿地龍、走馬芹、龍眼草、接骨木等百餘種,這些藥用植物多分布在南北山;食用植物主要有蕨菜、猴腿、刺嫩芽、山白菜、黃花菜、山葡萄、都柿、獼猴桃、山梨、山丁子、山李子及榛蘑、榆黃蘑、猴頭、木耳等菌類;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草資源以苔草、楊鬍子草、小葉樟、大葉樟、五花草為多。在林地邊緣、山間谷地、平原,除開發利用的土地外均為草原。 (具體的頁面有時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頁)

動物資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野生動物資源有獸類、禽類和魚類。獸類有狍子、水獺、野兔、松鼠、樺鼠等。禽類有啄木鳥、飛龍、沙雞、布穀鳥、鷹、喜鵲、烏鴉、貓頭鷹、山雀等。魚類有鯽魚、細鱗魚、紅尾巴魚、山鯉魚、老頭魚、鮎魚、泥鰍魚、穿丁魚、柳根魚等。此外,還有林蛙、松花蛇、腹蛇等。 (具體的頁面有時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頁)

土壤資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土壤資源以暗棕壤、草甸土、沼澤主為主,此三類土壤的分布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79.3%。暗核壤多分布在山地森林中,適於林木培育和生長。草甸土和沼澤主多分布在平原地帶和山間溝谷,土質肥沃,適乾農作物生長。各類土壤上層淺薄,暗核壤上層最大深度為0.6米,草甸土上層最大深度為1米,沼澤土上層最大深度為1米。 (具體的頁面有時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頁)

水資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區的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儲量豐富,主要來源於河流、泡糖和山間溪水。河水終年不斷,泡糖水和山間溪水隨季節發生變化,豐水季節和枯水季節水位有顯著差異,個別年份豐水季節水位高出地面,枯水季節有的泡塘和溪水乾涸。地下水分布面廣,平原地帶一般在地下3米左右即可發現地下水,城區人民多飲用地下水。 (具體的頁面有時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頁)

砂石資源

截止到2008年,伊春南山和伊春北山的地質結構主要由結晶花崗岩、玄武岩、石英岩和安山岩組成。花崗岩為高大建築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堅固耐久,而且便於開採。湯旺河和伊春河河谷盛產河流石和砂礫,在溝谷和平原也廣為分布,有的裸露地表,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砂石資源的儲量沒有統計數字,但十分豐富。 (具體的頁面有時效性容易失效,所以只引用首頁)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伊春區,常住人口145954人,少數民族人口3781人,少數人口比重2.59%,滿族1759人,回族1322人,朝鮮族411人,蒙古族197人,錫伯族52人,鄂倫春族7人。

交通運輸

哈伊高速、鶴伊公路、伊嘉公路三條主幹路以伊春區為核心成輻射狀延伸區內外,哈烏鐵路可直達省會,民航班機已遠航大連、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

經濟發展

概述

2012年全年伊春區生產總值實現258億元,同比增長12.1%,增幅較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森林食品北藥業實現增加值33億元,躍升為第一大引擎產業。旅遊業加速向四季均衡、整體提升方向邁進,全年接待遊客543萬人次,旅遊收入43.6億元,分別增長12.7%和23.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4億元,增長13.6%。內需外需拉動有力。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1億元,增長37%,增幅居全省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76.4億元,增長15.5%。進出口總額完成4.03億美元,增長15%。收入增幅高於GDP。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0億元,增長2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分別增長20%和16%。

第一產業

伊春區耕地面積2.1萬畝,農業以蔬菜生產為主的種植業和以畜禽生產的養殖業,199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759萬元。截止2013年,伊春區已申辦了綠色食品標識共14個,綠色產品標識的產品主要有食用菌類:黑木耳、榛蘑、元蘑;堅果類:紅松果仁;山野菜類:山芹菜、猴腿,有機標識23個。以種植,採集,生產,加工,銷售小興安嶺特有的純天然,純野生綠色食品為主的民營企業,伊春區現有藍莓生產加工企業7家。

第二產業

伊春區木材加工業以人造板為基礎,以家具、小木製品為骨幹,具有5大類、100多個品種,是比較完整的木材精深加工體系。截至2012年全區具有木材生產許可證的木材加工企業22戶。主要以生產實木家具、木製家具、小木製品、細木工板、鋸才加工為主。2011年實現產值5500萬元,實現增加值1925萬元,家具產量為13000件,小木製品產量25萬件,細木工板產量1000立方米;原材料材種主要是:白樺、柞木、紅松、白松等硬雜木;其中10%從市轄各林業局購進,90%的木材從外生產基地購進。截止到2012年,我區現有木材加工企業22戶(細木工板、家具、木製工藝品)。

第三產業

2011年,伊春區實現第三產業完成233,200萬元,增長13%,占GDP比重達到70%。全區商貿稅收實現41,934萬元,占全區稅收總額的39.7%。2012年上半年,全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2184萬元,同比增長12.4%。伊春區限上企業及大個體經營戶達到44戶,限上零售額實現33094萬元,同比增長36.2%。占全部零售額比重的29.5%。2012年實現旅遊行業增加值218108萬元,同比增長23.5%。

社會

城市建設

伊春區是國家級衛生城區和環境優美的生態園林城市。截止到2012年,先後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醫療廢物處理廠等一批城市基礎配套設施,著力保護水域生態系統,實現城市生產生活用水零排放,固體垃圾廢棄物集中無害化處理。截止到2012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河流水質達標率、城市地表水達標率均達到100%。通過多年來的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和城區美化綠化,區內綠地覆蓋率達45.5%,已形成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邊、城在景中的特有景色。

科教文衛

截止到2012年,區內有大專院校3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6所,普通中學10所,國小13所,業餘體校3所。全市最大的圖書館—伊春市圖書館座落在市區,面積3700平方米,藏書234000冊,黑龍江省林業文工團、伊春市京劇團、曲藝團、評劇團等專業文化團體活躍在林城舞台。有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影院等文化活動場所,有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廣播電台各一座。為迎接2014年黑龍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一大批體育場館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醫療衛生

截止到2012年,伊春區具有各類衛生機構10餘個,各類醫院10餘所,其中,林業中心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個體診所130餘所,並擁有一支龐大的醫療專業技術隊伍。特別是近兩年來,伊春區為構建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投入1158萬元,新建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購進醫療設備561套,把醫療設施建在了社區,並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行了藥品零差價和雙向轉診的社區醫療機制,使民眾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完善的醫療服務。

旅遊景點

概述

截止到2012年現有景區景點11處,1、興安國家森林公園(AAA級)2、水上公園(AAA級)3、東升島旅遊度假村(AA級)4、小興安嶺植物園、5、北山公園6、伊春森林博物館、7、興安寺8、恐龍博物館、9、火山岩地質公園10、沿河公園11、青少年冰雪基地,文化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

主要景點

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該公園始建於1993年,占地面積4515公頃,是伊春風景名勝之一。現已開發建設了七大旅遊景區(點)既:留客谷景區、攀岩運動區、醉泉景點、五棵楊景點、獾子嶺生態觀賞區、臥虎坡景區、興安塔景區。其中,醉泉景點是該公園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此泉終年潺潺,不因天旱而斷流,不因雨旺而激涌,保持著亘古不變的韻律。獾字嶺景區位於公園景區的中部,此處植被茂密,石叢嶙峋,常見野生獾子在此出沒,是一處良好的生態觀賞區。臥虎坡景區峭岩矗立,怪石嶙峋,早在林業開發初期,人煙稀少,人們時常聽見在此處猛虎捕食野獸的咆哮和怒吼,以及穿山越澗時的威猛身影。

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興建於1997年,當時,這條伊春河的故道身居繁榮之地,身價卻卑微渺小。在創建文明城市和生態旅遊城市的戰略大轉折中,市委、市政府投入巨額資金,將昔日的爛泥塘治理建設成為風景秀麗的廣場式公園。2001年,入選成為全省“十大廣場公園”之一,為林都伊春爭得了榮譽。水上公園占地面積達90萬平方米,共設水上遊樂區、休閒垂釣區、文化娛樂區、兒童遊戲區、老年活動區等五大園區。有綠地56,000平方米,花壇18處,栽植各種綠化樹木達30多種3萬多株。

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

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伊春市博物館)於1998年7月17日落成,2006年5月重新裝修,2006年9月28日俊工。位於伊春區水上公園西側,總面積4500平方米,設有現代科技恐龍展廳、恐龍化石展廳、歷史文物和林區文化展廳,是一處以展示恐龍化石為主,集生物景觀和歷史文化展出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恐龍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堊紀到侏羅紀晚期恐龍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龍化石骨架是出土於四川省川縣的馬門溪龍骨架,長22米,高9米,僅頸椎骨就有19塊,尾長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同時也具有極高的生物科考價值。

地方特產

伊春特產蕨菜

蕨菜,別名龍頭菜、吉祥菜、老蕨菜。本品鮮嫩細軟,餘味悠長,營養價值很高。莖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含多種維生素,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幾十倍。蕨菜,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清熱解毒、增智安身之效,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內傷出血、慢性關節炎等症,並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蕨菜,以其風味優美,營養豐富,又兼藥用而受到國內外人民,特別是日本人民的歡迎,享有“山珍之王”的美譽。

伊春特產金針菇

金針菇,蓋滑、柄脆、味鮮,為古今中外著名食用菌之一,銷量居世界第三位。金針菇營養極其豐富,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國外稱之為“增智菇”。金針菇中含有朴菇素,具有顯著的抗癌功能,經常食用可預防高血壓和治療肝臟和腸胃道潰瘍病。所以,金針菇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