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雲南麗江永勝縣仁和鎮下轄村]

仁和村[雲南麗江永勝縣仁和鎮下轄村]

仁和行政村隸屬永勝縣仁和鎮,是仁和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永勝縣城52 公里。東鄰良田村,南鄰碧泉村 ,西鄰 山依拉村 ,北鄰打紅村 。轄 馬過河 、榨子門 、大村、波月紅等4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906 戶,有鄉村人口3125 人,其中農業人口2929人,勞動力 174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75 人。 仁和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5.00公里, 國土面積11.11平方公里,海拔1850.00米,年平均氣溫14.70℃,年降水量881.6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118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8畝;有林地12501.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2戶,有鄉村人口904人,其中農業人口852人,勞動力5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09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4.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49.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工資性收入為主。

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2.6平方公里,海拔 1125 米,年平均氣溫21 ℃,年降水量 781.6 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玉米、小麥、烤菸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677.3 畝,人均耕地 0.91 畝,林地 980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84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867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仁和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5.00公里, 國土面積11.11平方公里,海拔1850.00米,年平均氣溫14.70℃,年降水量881.6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118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8畝;有林地12501.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2戶,有鄉村人口904人,其中農業人口852人,勞動力5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09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4.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49.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工資性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77.3 畝人均耕地 0.91 畝,主要種植 水稻、小麥、烤菸 等作物;擁有林地 98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46 畝,主要種植龍眼、梨、荔枝、柑桔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33 畝,其中養殖面積 57 畝,有煤礦 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 0戶通自來水,有 900 戶飲用井水,有904戶通電,有 820戶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3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510 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 水泥 路;進村道路為 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是土石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0 輛,拖拉機 20 輛,機車 7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975 畝,有效灌溉率為 73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6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34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80 戶;建有小水窖 4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0 戶。全村有 0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4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4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4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4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0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881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84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38 萬元,占總收入的 16 %;畜牧業收入 124 萬元,占總收入的 1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204 頭,肉牛 50 頭,肉羊 90 頭);漁業收入7 萬元;林業收入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40萬元;工資性收入 1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867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畜牧業、工資性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16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64 人,在省內務工321人,到省外務工143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906 戶,共鄉村人口 3125人,其中男性 1531 人,女性 1594 人。其中農業人口 2929人,勞動力1744人。該村以漢族、傣族為主,其中 傣族275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231 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30 人,參合率 90 %;享受低保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5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0.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0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400 戶,占農戶總數的44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150人,距離 仁和鎮中學0.5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0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11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0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0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2007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規模化經營體系沿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 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進行產業結構調,大力發展冬早蔬菜及烤菸生產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引進外資,大力發展經濟林果,主要發展種植柑桔,帶動全村的經濟林果發展。

4、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5、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培植大棚蔬菜、無公害蔬菜系特色產業,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7.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水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72.8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9.77萬元,有固定資產122.2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0人,黨員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7人。 團員1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