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殿堂位於台基中部偏北,基座略高出周圍的台基,東西長約36米,南北寬約25米。基座底部鋪墊三層鵝卵石用以加固基址。殿堂建在基座之上,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4水。四周有圈大柱子洞或柱礎石,南北兩面各九個,東西兩而各四個,應是殿堂檐杜洞。在搪柱洞外側還有一圈小柱子洞或柱礎石,排列情況往往是兩個小柱子洞陪襯著一個檐柱洞,可能是支撐殿堂出檐的挑檐柱洞.從檐柱的排列,可以推定這是一座面闊八間、進深三間、以木架骨、草泥為皮,四坡出檐的大型木構建築,也就是《考丁記》所謂的“四阿重檐”之類的建築。 殿堂前面是平整寬闊的廣庭,宮殿四周是一組完整的廊廡建築。宮殿的大門在殿堂的正南位置,可能是一座有八個門洞的牌坊式建築,或者是有東西塾的穿堂門。從這組宮殿建築情況看.可以推測當時是按照一定的建設設計實施工程施工的。 二號宮殿建築遺址是包括廊廡、大門,中心殿堂、大墓的一組建築。宮殿有北牆、東牆、東廊、西牆,西廊,南面為復廊和大門建築,而北牆和三面廊廡圍成一個廣庭,庭院裡有陶水管鋪沒或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設施。廣庭中心偏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與北牆之間有一大墓。這座宮殿建築可能是夏都宗廟性質的建築。《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有“凡邑,有宗廟光君之主口都”的記載,所以,二里頭遺址應是夏都遺址無疑。 這是中國最古老、也是最早的帝王宮殿,宮殿遺址向人們展示了昔日奴隸制夏王朝的繁華。據測定,二里頭宮殿遺址的年代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相關詞條
-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二里頭文化早期貴族墓出土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全長逾70厘米,由2000餘片形狀各異的細小綠松石片粘嵌而成。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象...
基本信息 簡介 -
偃師二里頭遺址
偃師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
簡介 意義 -
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
內容介紹《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是關於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的綜合性論著。 《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分為四個部分,系統展示了學術界對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
二里頭宮殿
二里頭宮殿位於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是二里頭文化的典型遺址,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坐北向南,下面有台基,台基上面是由一個單體的殿堂和廊廡,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
-
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是介於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崗文化的一種考古學文化。該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於豫...
發現過程 文化特點 文化類型及分期 分布地域 經濟狀況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占地208畝,建設規模3.1萬平方米,總投資6.3億元,計畫於2019年10月建成,屆時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範區,中...
-
二里頭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已有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
發掘歷程 出土遺蹟 發掘意義 遺址爭議 -
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屍鄉溝商城遺址保護條例
洛陽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二里頭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保護工作的領導。 洛陽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二里頭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保護工作的指導。 偃師市人...
-
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市東約18公里,偃師縣二里頭村。地處伊、洛二水之間,為夏代都城遺址。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1959年開始大面積發掘,...
發掘歷史 文獻記載 遺址演變 遺蹟概覽 發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