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來源
湘潭道教自晉代開始流傳。最初為晉時所建的楚山觀和陶公祠(陶公即晉時潭洲刺史陶侃),陶公崇道。陶公歿後,當地信奉道教的民眾築衣冠墓於十八總望衡亭傍,並建陶公祠以祀之,湘潭道教隨之而發展。至唐玄宗時代,益發興盛。因為玄宗悟道,故湘潭民眾亦遵之。湘潭市城區和城郊一帶,共有歷史道觀五十六處之多,其半數為唐玄宗時期所建。湘潭城鄉的觀宇有市內楚山觀、河口白鶴山留仙觀、白泉清陽觀、花石雷鋒觀、花石中庸觀等。
中庸觀,位於湖南省湘潭市花石鎮羅漢村 漢城橋。始建於明代,啟教宗師胡雨天、胡洞天為正一教開派祖師,人稱“胡公二真人”,分為清靈、松蔭、應化、清真、紫氣、清泉、清林、妙清、文昌、朝南等二十多個壇場,散居道士二百多人,人才薈萃、俊彥良多。我國近代道教正一派著名前輩道長董淑和道長即“中庸觀”法脈傳承。
歷史故事
花石自漢以來,就是縣西南一個小有名氣的小集市。因此地緊傍涓水,人口繁衍成一個小鎮,也是湘北、鄂西到南嶽衡山朝聖進香客的重要主道。花石因涓水中有一顆五彩斑斕的石頭而得名。在花石南側有一條叫羅漢河的小溪,人們在小溪入涓口處搭了一座木橋。但每到春雨時節,宣豐、天馬、紫荊之水經十八羅漢山向涓水怒奔,淹沒不少農作物,木橋每隔兩年就要補修。後來改為石板橋,取名永定橋,誰知永定橋也不安定。
清乾隆年間,一連三年發大水,花石四周一片汪洋,石板橋被洪水沖得東倒西歪,當地人十分費解,就到附近中庸觀去求籤問卦,觀內當家道長說:“宣豐嶺上有條大蟒蛇,已經修煉千年有餘。只因早在涓水(古稱洛水)丟落寶珠一顆,即花石涓水中那塊五色斑斕的石頭,它每年二月二日龍抬頭之日前來江中尋珠,以便升天。它未尋到,故洪水連年發,並越發越大,越發越猛。大家問道長,有什麼法子破解。道長說,要在十八羅漢山的降龍羅漢峰建一座廟,供奉雷神之祖真武大帝,便可鎮住此蟒。
人們依照道長的指引,在降龍羅漢峰建了一座雷神殿,共有九間,正中供奉雷神,兩旁供奉觀音大士、羅漢菩薩,殿外用紅石雕成石龜、石蛇。果真,大蟒不再敢出來,宣豐河的洪水也小了很多。
花石水庫
花石水庫: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涓水的羅漢河上,地處花石鎮羅漢村中庸觀 ,距花石鎮1km左右。該水庫始建於1959年8月,是湘潭縣最大的一個中型水庫,擔負著防洪灌溉的大任,兼有發電、養魚等多種綜合利用功能。水庫水面面積4.86 km²,水庫四周青山蔥蘢,與南嶽遙相呼應,水質良好,庫中有一小島,島上有農戶居住。從大壩處搖舟前往,水路時寬時窄,既有中流擊水之酣暢,又有曲徑通幽之微妙。水庫中有珊瑚島(其形如珊瑚,故名)、泰坦尼克島(其山體似巨艦出海,形如即將沉沒的鐵達尼號故名)、子母洲(是湖中伸出水面的一大一小兩個高地,形如母子相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