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1
第一章 召開全國幹部會議…………………………………………4
第一節 會議在上海秘密召開…………………………………………4
第二節 《政治主張》的發表……………………………………………8
第三節 中央幹部會成員………………………………………………18
第四節 組織活動………………………………………………………21
第二章 全國劃為三個大區…………………………………………23
第一節 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央區………………………………………23
第二節 以北平為中心的北方區………………………………………31
第三節 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方區………………………………………42
第三章 宣傳活動………………………………………………………49
第一節 宣傳的方向和手段……………………………………………49
第二節 對國內時局的態度……………………………………………51
第四章 民眾運動………………………………………………………56
第一節 指導思想和工作計畫 ………………………………………56
第二節 全黨的民運工作情況 ………………………………………59
第五章 軍事運動………………………………………………………61
第一節 軍事思想和軍運方針…………………………………………61
第二節 與各方面的軍事聯繫…………………………………………63
第三節 成立黃埔革命同學會…………………………………………67
第四節 軍運活動的經費來源…………………………………………71
第六章 準備武裝起義 ………………………………………………73
第一節 形勢變化及對起義的討論……………………………………73
第二節 鄧演達為起義所做的指示……………………………………74
第三節 武裝起義的部署與流產………………………………………76
第七章 鄧演達壯烈殉國 黃琪翔臨危受命 …………………77
第一節 鄧演達被捕……………………………………………………77
第二節 全黨組織營救未果……………………………………………85
第三節 同志們悼鄧反蔣………………………………………………88
第四節 有重點地整理組織 …………………………………………100
第五節 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04
第六節 創辦北辰中學 ………………………………………………115
第七節 創辦農村改進實驗區 ………………………………………117
第八章 宣傳倒蔣 抗日禦侮 ……………………………………120
第一節 宣傳“倒蔣抗日” …………………………………………120
第二節 策動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124
第三節 支持長城抗戰 ………………………………………………142
第四節 支持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抗戰 ………………………………143
第五節 支持新桂系政治訓練 ………………………………………146
第九章 策動福建事變 建立反蔣政權…………………………148
第一節 在閩西南推行土地改革 ……………………………………152
第二節 穩定閩西金融 ………………………………………………161
第三節 策動福建事變………………………………………………165
第四節 主力雲集福建 ………………………………………………171
第五節 與共產黨簽署反日反蔣初步協定 …………………………176
第六節 主持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 ………………………………182
第七節 加入生產人民黨……………………………………………186
第八節 共建中華共和國……………………………………………204
第九節 孤軍奮戰 ……………………………………………………215
第十章 重振組織 奮勇前進 ……………………………………224
第一節 恢復臨時行動委員會組織 …………………………………224第二節 成立中華民族革命同盟……………………………………228
第三節 創辦大汪新村合作社 ………………………………………232
第四節 率先開辦中國鄉鎮圖書館 …………………………………234
第十一章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同中國共產黨關係 ……………………………………236
第一節 既欲聯共反蔣又反對共產黨盲動 …………………………236
第二節 不破壞兩黨關係 著意於聯合前途 ………………………238
第三節 同中國共產黨爭奪民主革命領導權 ………………………240
大事記(1930.8—1935.11)…………………………………………243
附 錄 ……………………………………………………………………275
一、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政治主張 ………………………275
二、我們奪取政權之直前及直後應該做的是什麼? ………………300
三、鄧演達先生傳略 …………………………………………………305
後 記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