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鐘錶進入中國之後簡單的仿製,到20世紀初民族鐘錶工業的發軔,經歷了將近300年的時間。工業化制鐘成為中國近代鐘錶業的先始。與18世紀後半期的西方鐘錶工業化相比,中國晚了100多年,這期間大量的西方鐘錶充斥著中國市場。而鐘錶等洋貨的流行,使國人感到自己的金錢財富完全送入了洋人之手,這種情況被視作“漏卮”。但是,中國的國門已經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所打開,國人購買洋貨的勢頭也不可阻擋。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才能夠把自己的利益為自己所留。
“美華利”的創始人——孫廷源,從事西洋鐘錶銷售的商人,早已看到了鐘錶業的“漏卮”,因此命其子於1905年在寧波開設制鐘工場,之後遷到了上海,最終以西方的制鐘技術為基礎,推出了賦予本民族外觀設計特色的各式鍾產品。其後更參加了多種展覽會,還捧回了包括國際金獎在內的多項嘉許,足以證明了中國鍾產品的質量。上海之外,北方的港口城市煙臺也陸續建立鍾廠,其中的技術人員還分別到達天津、青島、瀋陽、丹東、上海、北京等地開設鍾廠,由此全面開啟了中國制鐘工業的大幕。但是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嚴重阻礙了民族制鐘業的發展,鐘錶進口也受到影響,中國鐘錶行業自此一蹶不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西文國家對中國內地進行經濟封鎖,除了少量途徑的進口,國外品牌和表廠基本退出了中國內地市場。
1955年,天津製造出新中國第一隻手錶,中國制表工業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