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防洪減災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本著“敬業、求實、創新、協作”的精神,實行“開放、流動、競爭、聯合”的機制。承擔並完成了世界銀行和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防洪減災重大技術問題研究”、國家防辦項目“七大江河洪水風險圖製作”等項目。取得了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機構簡介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辦公樓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辦公樓

截止到2011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防洪減災研究所承擔並完成了世界銀行和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防洪減災重大技術問題研究”、國家防辦項目“七大江河洪水風險圖製作”、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海河流域中下游雨洪資源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防辦重大項目“全國三維電子沙盤系統建設”、國家防辦項目“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和洪水風險圖立項前期工作、國家防辦重大項目“水庫汛限水位設計與運用”的管理工作、國家防辦項目“重點缺水地區水量應急調度預案編制”、水利部“水利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亞行技援項目“中國洪水管理戰略研究”、科技部重點項目“淮河、荊江洪水預報、預警與調控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水利部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城市洪澇災害分析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級和一批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

專家團隊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丁留謙所長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丁留謙所長

所 長: 丁留謙 副所長: 呂娟、向立雲   總 工: 黃金池

副總工:梁志勇 吳玉成 所秘書:梁志勇 倪婧

研究室主任

李 娜 (洪水管理與減災政策研究室)

劉舒 (防洪決策支持技術研究室)

孫東亞 (防洪工程技術研究室)

何曉燕 (水災害應急管理研究室)

蘇志誠 (旱災及對策研究室)

研究平台

減災政策研究室

宗旨

輔助洪水管理政策的制定。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研究現場 中國水科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研究現場

研究領域

洪水管理法規 洪水管理規劃 洪水應急管理

洪水風險區管理 山洪管理 蓄滯洪區管理

洪水資源化 洪水風險評價 洪水風險區劃

洪水管理對策 洪水風險圖 防洪抗旱技術標準體系

研究方法

洪水特性研究 —— 歷史、統計、調查、計算方法

洪水影響分析 —— 風險分析、社會學、經濟學方法

價值評價 —— 利益分析、公平性分析

因果分析 —— 事件樹、層次分析

策略分析 —— 運籌學、次優理論

預測評估 —— 情景分析、風險分析

主要研究成果

洪水管理戰略研究 完成亞行技援項目“中國洪水管理戰略研究”。該研究針對中國洪水管理現狀,在廣泛吸收和借鑑國際上洪水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中國洪水管理戰略的基本框架和行動計畫。

流域防洪安全保障研究

以流域為單元建設防洪安全保障體系是近來提出的一種新的洪水管理思路,研究室首先在海河流域開展了有益的嘗試,完成了海河流域防洪安全保障戰略研究,為海河流域防洪規劃和洪水管理戰略的調整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防洪規劃關鍵問題研究

完成“洪水風險分析技術運用與防洪標準研究”、“提高流域整體防洪標準降低洪水風險的對策及效果評價”,首次將風險分析方法引入防洪規劃研究 。

防洪技術研究室

防洪決策支持技術歷經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數十位專家辛勤努力,由最初二維規則格線的流體數值計算模型,發展到不規則格線的流體計算模型,實現了一維、二維水動力學模型、水文模型的良好銜接,並增設了模型系統的前後處理與人機對話功能;探討了洪水與經濟損失的關係,開發了洪災損失評估模型,建立了從水情到災情一體化的洪水災害風險分析系統;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防洪減災專業技術相結合,提高防洪決策支持技術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較為規範、高效、實用的防洪決策支持系統,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內容包括省級防汛指揮與管理信息系統、防洪決策支持系統、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分析與應急管理系統、城市防汛指揮系統、城市洪水風險分析、洪水預報與調度系統、分散式流域模型、防洪減災評價方法與技術等。

防洪決策支持技術研究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中國防洪減災的實際需要,對有關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展開深入研究和探討,利用GIS、RS、GPS、WEB等現代信息技術,並吸收國內、外防洪減災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可靠、先進、完善、實用的防洪決策支持系統,研製中國洪水高風險地區的洪水風險圖,為制定科學的防洪減災對策提供技術支持 。

防洪減災研究室

研究室的科研目標主要從綜合洪水管理的技術要求出發,圍繞防洪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安全管理等領域的技術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研究工作。

截止到2011年,研究室在堤壩滲透破壞機理及滲流分析方法、崩岸治理技術、堤壩安全評價方法及河流生態恢復等領域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獨立開發了二維和三維穩定滲流有限元分析程式及堤壩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引進了土石壩滲流三維分析軟體Seep3D、三維邊坡穩定極限平衡分析軟體TSLOPE3和岩土工程分析軟體PLAXIS。引進了美國生產的水下電視系統(ROV Stingray),用於病險水庫大壩水下巡視檢查,對結構裂縫、塌陷金屬結構鏽蝕和大的滲漏進口進行定位。引進了美國生產的智慧型型分散式高密度電法儀(SuperSting Resistivity Imaging),用於堤壩土層分布調查、土層特性和地質評價,對判斷滲流狀態和壩體缺陷評價提供基礎信息資料。此外,研究室還建有堤壩滲透破壞室內試驗模型 。

信息風險研究室

信息與災害風險研究

——以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以洪水風險管理推動社會化減災體系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體系

基礎資料庫建設與信息集成

水利信息化中的標準化體系及標準制訂

防汛與水利信息化系統設計

水旱災害及綜合資料庫設計及實現

洪水風險分析技術與洪水風險圖編制

我國洪水風險評價及演變趨勢研究

洪水風險圖編制標準化

洪水風險分析方法研究及技術開發

洪水風險圖編制

數位化洪水風險圖集成管理平台

防洪管理與預案編制

防洪調度綜合一體化平台

數字水庫及調度平台

防洪工程體系控制下的河網洪水預報調度系統

水務綜合一體化平台 ​

旱災對策研究室

宗 旨

“關注農村,關注城市,關注生態”。

工作目標

以國家抗旱需求和水利發展規劃為指導,以全面抗旱減災為中心任務,瞄準國內外抗旱研究科學前沿,通過廣泛聯合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抗旱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為逐步建立中國現代化抗旱減災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旱災及對策研究室主要從事旱災基礎、旱災風險、旱災應急、抗旱技術、抗旱戰略等方面的研究,立志為中國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主要研究方向

(1)抗旱減災基礎理論研究

乾旱驅動機制及成災機理研究

乾旱及旱災時空演變規律研究

(2)抗旱減災管理及對策研究

抗旱減災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研究

抗旱規劃編制

乾旱災害風險管理戰略研究

乾旱災害風險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

乾旱災害保險制度研究

(3)乾旱災害風險評估分析研究

乾旱頻率及乾旱特徵值研究

乾旱災害影響及損失評估研究

抗旱能力分析評估研究

乾旱災害風險評估研究

乾旱災害風險圖編制技術

(4)抗旱效益評估研究

農業抗旱效益評估

城市抗旱效益評估

生態抗旱效益評估

(5)抗旱減災業務系統構建

旱情監測綜合技術研究

旱情動態分析預測技術研究

乾旱預警及應急回響關鍵技術研究

抗旱減災決策支持系統構建 ​

學術交流

防災技術交流與培訓部

緊密圍繞國家防洪減災重大課題開展有關方面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培訓工作,同時開展相關技術諮詢。 先後承擔了世行、亞行、國家防辦的重大課題,並積極參與兄弟單位的技術諮詢。 已經與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建立了聯繫,包括亞太備災中心、亞洲開發銀行、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荷蘭DELFT研究機構等開展了積極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 ​

主辦刊物

《中國防汛抗旱》(CN11-5587/TV,ISSN1673-9264)是中國唯一的以防汛抗旱減災為主題的公開出版科技期刊(雙月刊),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總總指揮回良玉為本刊的公開發行作了重要批示。

《中國防汛抗旱》秉承為社會服務、為管理服務、為基層服務的宗旨,宣傳黨和國家防汛抗旱減災的方針政策、匯集防汛抗旱領域信息資訊、交流推廣先進技術和產品、開展防汛抗旱學術討論和專題研究、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為全國各級企事業單位掌握和發布防汛抗旱工作動態、信息、推廣新技術和新產品提供平台。

常設欄目有:特別關注、抗災紀實、經驗交流、災後反思、減災技術、調查研究、政策研析、國外經驗、國外信息、減災知識、信息資訊、減災論壇、編讀天地 。

研究成果

獲獎成果名稱 授獎部門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 年份
水旱災害網路共享資料庫 水科院 科學技術獎 套用一等獎 譚徐明 呂娟 蘇志誠 馬建明 張偉兵 朱雲楓 2006年
水利科技發展戰略研究 水利部 大禹獎 二等獎 董哲仁 胡四一 高占義等 2006年
江新洲、棉船洲崩岸整治試驗工程的設計、施工與觀測 中國水科院 科學技術進步獎 套用成果特等獎 黃永鍵 丁留謙 趙進勇等 2005年
北京市城區防洪預案與城區洪水調度圖 中國水科院 科學技術進步獎 套用二等獎 程曉陶 苑希民 萬洪濤 張紅萍 胡昌偉 2004年
我國防洪安全保障體系與洪水風險管理研究 中國水科院 科學技術進步獎 理論一等獎 程曉陶 向立雲 吳玉成 王艷艷 李娜 倪婧等 2004年
永定河防洪減災業務運行系統 北京市 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萬洪濤等 200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