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述評

《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述評》,是劉德軍編著,濟南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 者: 劉德軍 編
出 版 社: 濟南出版社
ISBN: 9787807107194
出版時間: 2008-12-01
版 次: 1
頁 數: 507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2開
所屬分類: 圖書>政治/軍事>中國政治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述評》是作者為了展現我國理論界、學術界對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的現狀,啟迪人們了解、認知、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當代中國史所特編著的。具體內容包括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母、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等。
圖書目錄
第一篇 30年光輝歷程
一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
二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三 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原則
四 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五 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六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
第二篇 30年旗幟戰略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 鄧小平理論
三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四 科學發展觀
五 “三步走”戰略
六 可持續發展戰略
七 科教興國戰略
八 西部大開發戰略
九 人才強國戰略
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
十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
十二 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
十三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母
十四 和平發展戰略
第三篇 30年經典論斷
一 思想路線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
二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四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五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六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八 穩定壓倒一切
九 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十 發展才是硬道理
十一 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
十二 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十三 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十四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
十五 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十六 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十七 依法治國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十八 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
十九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二十 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二十一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二十二 我們的一切工作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十三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二十四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十五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二十六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十七 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建設
二十八 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十九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四篇 30年重大事件
一 高校招生恢復考試制度
二 平反冤假錯案
三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五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六 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平穩交接。
七 設立經濟特區
八 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
九 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十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
十一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十二 1983年整黨
十三 開放14個沿海城市
十四 設立沿海經濟開放區
十五 百萬大裁軍
十六 863計畫
十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十八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
十九 浦東開發
二十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十一 鄧小平逝世
二十二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十三 中國收回香港、澳門主權
二十四 1998年抗洪救災
二十五 北京申奧成功
二十六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二十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十八 全國人民抗擊“非典”
二十九 “兩免一補”政策出台
三十 載人航天圓滿成功
三十一 保護私有財產入憲
三十二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三十三 股權分置改革
三十四 《農業稅條例》廢除
三十五 青藏鐵路通車
三十六 《物權法》出台
三十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三十八 抗震救災
三十九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