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史學的范型嬗變

二、義理史學的基本特徵 四、義理史學的評估 一、義理史學的凸現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平裝: 31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7086228, 7207086229
條形碼: 9787207086228
尺寸: 24.4 x 16.8 x 2.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錢茂偉,1962年生於浙江杭州市。現為寧波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史學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寧波市4321人才。曾為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為浙江大學歷史學學士(1984)、浙江大學歷史學碩士(1987)、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2000)、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後(2002)。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明清史、浙東學術史研究。發表專業論文近100多篇。著作有《明代史學的歷程》(2003)、《明代史學編年考》(2000)、《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2004)、《姚江書院派研究》(2005)、《民族精神的華章:史學與傳統文化》(與王東合著,2004)、《浙東學術史話》(1999)、《吳越文化》(1998)、《浙東學術史》(合著1993)等。合作編纂《中國史學史綱》(1997)、《浙東文化概論》(1997)等8部書。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史學的范型嬗變》從史學內部范型的嬗變來看傳統史學發展歷程,作者以為,傳統史學的發展有一個階段性,不同階段流行不同類型的治史模式。傳統中國史學形態是如何一步步地演變過來的?這是20世紀以來學人不斷在探索的問題。這種模式,借用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的術語可以稱為“范型”。不管你承認與否,中國傳統史學確實存在著以司馬遷《史記》為代表的敘事史學,以孔子、朱熹為代表的義理史學和以乾嘉史學為代表的考據史學三大史學范型。大體說來,周唐時期,以《左傳》、《史記》為代表的敘事史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明時期,理學化的義理史學開始占據主流位置;明末以後,考據史學得到相對充足的發展。

目錄

用史學范型觀照傳統史學
【上篇 敘事史學】
第一章 早期史學由記事而敘事的歷程
一、甲骨問事:成文化片斷歷史記事的出現
二、金文銘事:單篇文獻的出現
三、“春秋”:連續性歷史記錄文本的出現
四、孔子《春秋》:歷史編纂的開創
五、《左傳》:以事系人敘事風格的確立
六、《史記》:多重敘事風格的確立
七、餘論
第二章 編年史的敘事特徵
一、敘事本為中國史學正
二、綱目史的敘事特徵
三、史著僅有敘事是不夠的
四、歷史敘事是可以不加注釋的
五、結語
第三章 明中葉敘事史的復興
一、明中葉當代史研撰的勃興
二、嘉隆時代明史編纂的特徵
三、嘉隆時代的明史編纂勃興的原因
第四章 富有時代光澤的《通紀》
一、話舊:九十年代重新發掘出來的“文物”
二、“按語”:《通紀》的核心價值所在
三、論功:明代通史的拓荒之作
四、啟示:《通紀》精神的理性思考
第五章 分類敘事的何喬遠《名山藏》
一、“立朝持正敢言,博覽好著書”的一生
二、“分事別類”的史體
三、“標目寓勸懲”的史例
第六章 求體例創新的朱國禎《史概》
一、閣老擔史任
二、一生心血採拾成書
三、兼諸家之體
第七章 規範中求變異的尹守衡《史竊》
一、“清朝逸史”
二、一部規範與個性相結合的明史
三、晚明敘事作品的軟肋
第八章 晚明敘事史的繁榮
一、晚明當代史編纂繁榮的表現
二、晚明當代史編纂繁榮的原因
三、晚明明史編纂的特點
四、晚明明史編纂的成就與不足
第九章 清初明史編纂的蔚然成風
一、順治朝撰修通代明史著作成風
二、清初明史學的特點及歷史地位
三、公私“合營”的康熙朝明史學
第十章 明末清初史壇的新氣象
一、南方地區修史成風
二、史家間橫向交流的加強
三、編纂方式的集體性與整體性
四、結論與余話
【中篇 義理史學】
第十一章 義理史學的基本特徵及演變軌跡
一、義理史學釋義
二、義理史學的基本特徵
三、義理史學的演變軌跡
四、義理史學的評估
第十二章 范型嬗變的宋代史學
一、由敘事而評判:史學理念的轉變
二、由史事而史義:史學編纂模式的嬗變
三、由附庸而大國:義理史學的滲透
第十三章 彰景范的名臣錄編撰
一、宋以後名臣錄的編纂
二、名臣錄的特點
三、名臣錄編纂的原因
四、名臣錄的價值
第十四章 用義理觀照歷史的《困學紀聞》
一、通過歷史來明天理,正人倫
二、以忠孝節義思想觀察歷史人物
三、由君子小人說觀察歷史
四、注重社會風俗的升降
結語
第十五章 楊奐、鄭思肖正統論的新元素
一、楊奐正統論:“王道之所在,正統之所在也”
二、鄭思肖正統論:“君臣、華夷,古今天下之大分”
三、鄭思肖的史學編纂實踐
第十六章 理學籠罩下的明前期史學
一、義理史學的凸現
二、當代史編撰衰弱不振
三、“西洋”史地學異軍突起
四、反義理史學初露端倪
第十七章 以經義斷前代之是非
一、鄭棠與《元史評》
二、趙弼與《雪航膚見》
三、周禮與《續資治通鑑綱目發明》
四、劉定之與《宋論》
五、何喬新與《宋元史臆見
六、許浩與《宋元史闡幽》
第十八章 治統與道統視野下的通史編纂
一、認識論視野下的通史編纂
二、“主於明統”的《史統》
三、從《史統》看歷史解釋作品的評價
結論
【下篇 考據史學】
第十九章 王世貞對義理史學的批評
一、義理史學批評思想的形成軌跡
二、對春秋筆法、正統論與道統說的批評
三、對宋儒史論的重新解讀
結論
第二十章 用啟蒙思想透視義理史學
一、李贄對義理史學方方面面的批評
二、李贄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評價
三、李贄史評的階級思想基礎
第二十一章 學步司馬遷的弇州史學
一、從歷史上對弇州史學的評價說起
二、關於弇州的明史稿
三、弇州在明代史學上的貢獻
四、結語
第二十二章 講史法重考信的牧齋史學
一、修明史,畢生孜孜以求的夙願
二、講史法,牧齋史學的高明之處
三、惟考信,牧齋史學的缺陷所在
第二十三章 晚明考據史學傑作《千百年眼
一、張燧及其《千百年眼》
二、考信思潮下的《千百年眼》
三、《千百年眼》可貴的學術思想
四、《千百年眼》關於史學自身的思考
五、《千百年眼》的歷史地位
第二十四章 開清代正史考據先河的《史糾
一、其人其書
二、考史方法
三、評史理論
四、歷史地位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