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中加友誼國小坐落於萬州區觀音岩,系1999年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捐資62.5萬美元啟動,當地政府按1:1配套籌措資金整合原萬縣三馬路一小、三馬路二小、和祥街國小、萬安國小新建而成的三峽庫區移民遷建學校。學校現有教學班39個,學生2367人,在職教職工111人,現有中學高級教師3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區級學科帶頭人1名、區級骨幹教師9人。學校占地53餘畝,建築面積2.7萬餘平方米,學校語音室、計算機室、遠程多媒體教學網路、校園閉路系統、多媒體電化教室、專用醫療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音樂教室、電腦教室、語音教室、體育器材室等一應俱全。
所授榮譽
學校一流的設施,人文的管理,出色的質量,是近年來萬州教育界升起的一顆璀璨的新星,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重慶市示範學校”、 “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德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足球重點學校”、“重慶市交通安全宣傳先進學校”、“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萬州區文明單位”、“萬州區首批示範學校”、“萬州區德育示範學校”、“萬州區教研示範學校”、“萬州區綠色學校”、 “萬州區家長示範學校”、“萬州區退管工作示範單位”等稱號,學校系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學校、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萬州區首批課改實驗基地等,學校被譽為“中加友誼的紐帶、庫區育人的搖籃”。
近一年來,學校在新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總結近九十年的辦學歷程,集思廣益、反覆醞釀,力求創新,提煉了“悠悠華夏韻、濃濃楓葉情”的學校文化;以“和諧共榮、拼搏爭先”作為當代中加人奮鬥之精神;堅持“習作教學”作為突破口,創新經營“五特一體,培育一代新人”的特色文化,執著“外延擴大,內涵發展”的辦學路子,著力塑造學校優雅的形象。這一年裡,學校乘借 “五個校園建設”的東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構建濃郁的校園文化,2010年暑假學校也發生了奇異的變化,雄偉高大的校門正中懸掛著學校的校徽、兩旁“和諧共榮、拼搏爭先”的中加精神催人奮進;教師辦公大樓、校園文化廣場被穿上新裝,還有常青的綠樹、四季的花香與校園文化相得益彰,使這所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彰顯出更具魅力的時代氣息色彩。
發展前景
在學校對未來的規劃中,我們努力將學校建成一個兒童品味濃郁、審美價值高雅的“情趣之園”,特色科研突出、教育意識前瞻的“科技之園”,注重名師培養、輻射周邊學校的“人才之園”,學生輕鬆學習、教師愉快工作的“快樂之園”,師生平等相待、彼此真心交流的“人文之園”,既有內在特點、又有外顯特色的“特色之園”,注重生命質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之園”。總之,我們將用中加人的創業作風、科學精神、開闊胸襟、永恆追求,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三峽庫區的知名學校,用真真切切的工作業績來譜寫中加教育新的篇章!
領導班子
張俸保 現任萬州區中加友誼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從事過中學物理、國小數學、思品及各科教育教學工作;曾任萬州區瑞池初級中學、雙河國小校長,撰寫論文獲市、區級一等獎或發表共二十餘篇,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被評為重慶市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
“睿智、寬容、務實、執著、創新”是他的管理風格,“與時代同行、拼搏爭先”是他的工作作風,無論走到哪個學校,他都根據學校自身特色打造了區域的一個又一個的辦學品牌,2009年8月,通過競聘調入中加友誼國小,至此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在他又帶領著中加友誼國小團隊,正努力創新辦學思路,完善辦學機制,提升辦學理念,打造辦學特色,朝著“質量立校、人和強校、特色亮校”的目標而奮鬥。
辦學成果
一、最佳化辦學條件,打造均衡教育環境
1.統籌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幾年來,為了永葆這所移民新校的芳顏,學校緊縮開支,搶抓機遇向上級爭取資金,先後投入近四百萬元,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每年更換刷新一批桌椅。改造升級計算機教室、遠程多媒體教學網路、校園閉路系統、多媒體電化教室,加大圖書、儀器和體、音、美器材的投資力度。逐步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近兩年,學校通過向上級爭取捐贈和自籌資金的形式,重新配置計算機42台,為各辦公室配備了電腦,採用國家補助和個人出資各50%的方式為教師個人配備筆記本電腦25台,去年,學校又爭取20餘萬元的資金對辦公樓進行了整體翻新和裝修。現在學校專用醫務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音樂教室、電腦教室、體育器材室等一應俱全,圖書室藏書2萬餘冊,醫務室全天向師生服務。投資20萬元的風雨球場整修工程剛剛竣工,學校班班通建設、學校征地擴容、綜合樓、科技長廊等建設工程也正在起步,為學校的全面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最佳化環境,打造校園文化
教育要均衡發展,良好的校園環境是有效的助推劑,學校緊抓“五個校園”建設之機,精心打造中加校園 “校門區、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四大區域,“校門區”雄偉高大的校門正中懸掛著學校的校徽,兩旁“和諧共榮、拼搏爭先”的中加精神催人奮進;走近校門,綠樹常青,花香四季;校道兩旁圖文並茂的宣傳牌,唐詩宋詞燈柱、與時俱進的主題文化廣場等啟迪感染著每一位師生的心靈。“教學區”那一塊塊“溫馨園地”、“少先隊園地”、 “健康伴我行”、“課外活動剪影”……展示了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教學樓的禮儀教育專欄,唐詩宋詞宣傳畫,學生書畫作品展,教室里醒目的班風標語,設計精美的板報,別具一格的班級風采欄,教師辦公室、各功能室催人上進的標語、醒目的教育理念等,把整個校園內外裝扮得精美而又充滿內涵。“運動區”宏麗規整的彩色塑膠運動場裡有一個足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排球場,還有標準的桌球訓練館等,讓師生享受陽光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生活區”有漂亮整齊的教師公寓,有可容納500多名學生住宿的學生公寓標準房間65間,還有近1100平方米的師生食堂等,讓幽雅的校園環境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交融輝映。
二、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師資均衡發展
針對該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知識存在儲備不足的現象,積極開展校本研訓活動,實現教師的均衡發展。
1.開展創先爭優,培養良好師德
我們採用多種方式開展師德教育。首先,我們開展講座式的“師德論壇”活動,以“我的教育故事”為主要內容,用身邊人的故事,感染教師,讓教師認識到職業的神聖,從而敬業愛崗;其次,我們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如 “創先爭優”活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愛崗敬業演講活動,依法執教評比活動等,通過專題教育活動,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從而依法執教;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教師師德作為對教師評價的一項最重要的指標,實行一票否決,並且和教師評先、晉級、晉職、績效考核掛鈎,使教師努力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規範執教。
2. 創新組內教研,實現資源共享。
該校每個教研組長都是學校的骨幹教師,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組內教研。 “示範課”、“精品課”、“研討課”、“競賽課”、“調研課”幾乎每周都有,老師們有均等的鍛鍊機會。在每一節課前,組長都要帶領大家一起備課,達成共識後,一起蒐集資料、製作課件。有的組一人先講完課後,發現了一些問題,馬上進行研究,尋找新的方案,其他的老師在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課越講越好。結果老教師上課遊刃有餘,中青年教師各具特色,青年教師成長迅速。
3. 教師分層培養,提高整體素質
學校的內涵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教師的發展,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實施了“教師成長工程”。
一是組織教師擬定個人五年發展規劃,引領教師向著預定目標有計畫、有步驟地發展。二是引進優秀的中青年教師,近三年新進了18位年輕教師,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輸入了“新鮮血液”。三是分層次培養教師,整體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開展教師“選單式培訓”,讓每個教師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從而達到教師整體提高均衡發展的效果。目前,學校在職教職工111人,教師學歷合格106人,學歷提高92人,中學高級教師3名,市級骨幹教師3名,區級學科帶頭人1名,區級骨幹教師9名,校級骨幹26名,學校真正成為了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培養的搖籃。
三、面向全體學生,確保學生均衡發展
“全面發展打基礎,博採眾長揚個性”是該校的育人目標,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均衡、全面、和諧發展,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的做法是:
1.學生平行分班,教師均衡搭配。
一年級招生我們嚴格執行招生政策,不組織入學測試,按男女性別比例的均衡,隨機平行分班;對插班轉學的學生生嚴把戶口審查、轉學手續和教委審批關,並按班級人數統一調配。每年我學區學生的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目前,學校38.5%的班級人數在56人以下。均衡編班為教師成長和學生髮展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
在教師的安排上也堅持均衡配置,即:一線教師歸口教務處管理,班主任由大隊部選任;在配備教師時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經驗欠缺的教師均衡配置、骨幹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均衡配置,老中青教師的均衡配置。把優秀、骨幹教師交叉分配到各班任教,力促校內教育的公平。
2.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均衡發展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我們的做法:一是尊重學生。每個班級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學生間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類的差別。備課充分考慮學生差異,分層教學課堂教學內容。二是因材施教。把“因材施教”納入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要求教師在目標管理、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作業布置等方面體現層次區別,實現分層教學、分類推進。三是分層評價。對學困生採用表揚評價;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
3.培養個性特長,引導全面發展
學校堅持開展每年的八大主題活動:校園藝術節、科技周、春冬運動會、籃球賽、讀書節、演講賽、歌詠會、現場作文等活動,組織了科技活動小組、校籃球小組、桌球隊、書法繪畫小組、舞蹈健美小組等。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特長的舞台,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學校藝術成效顯著,在全國各類競賽中獲一、二等獎的有50餘人,在市級競賽中獲一、二等獎的有300餘人,在區級競賽中獲一、二等獎的有150餘人。
4.關注弱勢群體,不讓學生掉隊
一是建立弱勢學生檔案。學校對留守兒童、學困生、生活困難學生建立了登記制度,對經濟困難學生採取了“免費喝牛奶”和“愛心午餐”工程,目前該校享受“免費喝牛奶”的學生有122名,享受“愛心午餐”的學生有100名。二是開展“百名教師結對幫扶雙困生留守兒童”活動,每名黨員教師聯繫1-2名,採取談心、家訪、輔導等活動,在生活上幫困、學習上解惑、情感上給予關愛。
5. “質量捆綁”考核,提高教育質量
“質量均衡”是學校實施均衡教育發展的目標,該校實施了“質量捆綁”,即包括年級捆綁和學科捆綁,年級捆綁指語文、數學學科的學業成績實行年級捆綁;學科捆綁即按語文、數學、綜合、藝體四個學科實行學科捆綁,同學科教師捆在一起。所有教師都在相應的團隊中。學校給每個團隊下達合格率、差生轉化率、優生率三項指標,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形成合力。近幾年,學生期末綜合素質測試及格率、合格率達100%,學生的優生率達標,質量由區十名之外到十名之內最後位居全區第三名。
四、發揮引領示範,助推片區教育均衡
1.開展對口支教,共促城鄉均衡發展
在工作中我們積極相應上級檔案精神,認真組織開展城鄉學校手拉手活動。一是在近三年我們選派了6名教師到農村結對學校支教,選派一名中層幹部到高峰國小任教和參與管理,每年組織骨幹教師開展送教、送研、送課到結對學校,用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學行為去帶動、感染對口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體系。
二是接納上派教師十餘人次,安排學校骨幹教師與其結成對子,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幫扶上派教師成長。
三是共享專家論壇,比如本期該校聘請萬州區教科所、重慶市教科院專家來校專題講座,通知了對口學校、片區學校及周邊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共同提高。
2.發揮示範作用,引領片區均衡發展
一是依託片區督導,交流管理經驗。利用中加片區督導組,定期開展督導檢查活動,交流學校的管理經驗,促進片區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穩步向前發展。
二是開展片區教研,城鄉資源共享。每年教研月活動,與片區九所學校聯合舉辦觀摩課和研究課,通過聽課、評課,廣泛研討交流,開展城鄉支部攜手、送教下鄉活動,近兩年該校共送教下鄉十餘人次,通過開展區片聯動推進城鄉學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通過自查,學校在落實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學校環境在變化、學生在進步,教師在發展。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還需深入校本研修,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現有的辦學條件距時代要求相差甚遠,需要上級大量的資金援助等。但我們堅信,在教育均衡發展思想的指引下,在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高揚“和諧共榮、
拼搏爭先”的中加精神,群策群力、克難奮進,一定會奏響中加友誼國小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