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

上海松江

松江區隸屬上海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內上海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1°45’,北緯31°,在黃浦江中上游,是上海連線整個長三角、輻射長江流域的核心區域,正日益成為上海西南的重要門戶。  松江古稱華亭,別稱有雲間、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民國3年(1914年)改稱松江縣。解放後,蘇南行政署設松江專區。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消,改隸蘇州專區。1958年11月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1998年2月,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  松江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60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6.48萬人(2016年末),轄有11個鎮、6個街道,有231個居委會,85個村委會,擁有方塔園、醉白池、上海影視樂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 2018年6月,松江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歷史沿革

歷史建制

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 松江歷史悠久,自古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薈萃。據考古發現,距今約6000年,先民們就在九峰一帶勞動生息。創造了崧澤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古稱華亭,別稱有雲間、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春秋時,地屬吳。闔閭後屬長水縣(據唐《吳地記》記:周敬王十年設長水縣;宋《嘉禾志》記:周敬王六年設長水縣)東境。戰國初吳亡屬越,中期後屬楚。秦時屬會稽郡長水縣(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長水縣為由拳縣)東境、海鹽縣北境和婁縣南境地。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西為吳郡,浙東為會稽郡;由拳、海鹽、婁縣皆屬吳郡。

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年),孫權立子和為太子,為避諱,改禾興為嘉興。

東晉鹹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馬岳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嘉興、海鹽、婁縣改隸吳國。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吳國仍改為吳郡。

梁天監六年(507年),裁婁縣,併入信義縣,隸信義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義縣的原婁縣部分,建崑山縣,今縣境西部屬之;又析海鹽縣東北境先後置前京、胥浦兩縣,今縣境南部屬之,隸信義郡,鏇改隸吳郡。

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劃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華亭名稱由來,初見於《三國志·吳志》中記: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吳孫權封右都督陸遜為華亭侯。華亭是當時由拳縣東境一個亭,故址在今松江境內)。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隸浙江西道。華亭縣屬蘇州。

唐末,農民大起義。廣明元年(880年),王騰據華亭反唐。騰敗後,華亭以蘇州屬縣,或為浙西所有。至乾寧四年(897年),錢鏐遣部將顧全武拔華亭。自此,地屬吳越國。

五代吳越王錢鏐寶大元年(924年),置開元府於嘉興,華亭縣隸開元府。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吳越王錢元瓘廢開元府,華亭縣隸中吳軍(蘇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一說奏請在三年,敕置在五年),錢元瓘設秀州於嘉興,華亭縣改隸秀州。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為嘉興府,華亭縣屬嘉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領華亭縣。一年後,華亭府改名松江府(松江名稱以境內有吳松江得名。吳松江最早見於《後漢書·左慈傳》,本謂吳地松江,至宋始稱吳松江,明、清作吳淞江)。至元二十九年,分華亭縣東北境置上海縣,屬松江府。泰定三年(1326年),罷松江府,華亭縣改屬嘉興路,隸江浙行省;而設都水庸田使司於原松江府治。天曆元年(1328年),罷都水庸田使司,復置松江府,華亭縣仍隸松江府。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華亭、上海兩縣部分土地,建青浦縣,設治青龍鎮。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西北部建婁縣,隸松江府。初設治於府城西水次倉,後移入府城,與華亭同為附郭縣。雍正二年(1724年),兩江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大縣難治,奏請分縣,分華亭縣東南境白沙鄉和雲間鄉建奉賢縣;分婁縣的胥浦鄉及華亭縣西南一部分建金山縣。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

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華亭、婁縣合併為華亭縣,歸江蘇省管轄。

民國3年,華亭縣改稱松江縣。

民國3年,江蘇省劃分為5個道,松江縣隸滬海道(道尹公署設於上海)。民國16年,撤道,仍歸江蘇省管轄。

民國22年,在松江設立江蘇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松江為其轄縣。

民國23年,專員公署撤銷,松江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25年,在松江設立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松江為其轄縣。

民國26年11月,日軍侵占松江。日偽期間,松江設立偽維持會,後改為偽松江縣政府,隸屬於偽江蘇省政府。民國31年日偽“清鄉”期間,改稱“松江特別區”。民國33年復改為松江縣。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松江縣仍由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直至解放。

建國以後

1949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鬆江。蘇南行政公署設松江專區,專署駐松江,松江為其轄縣。

1952年恢復江蘇省建制後,松江專區隸江蘇省。

1958年3月江蘇省松江專區撤銷,松江縣劃歸蘇州專區。11月,松江縣劃歸上海市。

1998年2月,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松江區轄4個街道、11個鎮:

岳陽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涇鎮、佘山鎮、車墩鎮、新橋鎮、洞涇鎮、九亭鎮、泖港鎮、石湖盪鎮、新浜鎮、葉榭鎮、小崑山鎮

區政府駐園中路1號。

境內有國家級松江出口加工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市級松江工業區、松江科技園區和五厙農業園區。

位置境域

松江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部,太湖流域碟形窪地底部,境內地勢平坦,東、南部略高,西、北部低洼,為長江三角洲平原,西北部有十幾座小山丘。松江鎮位於北緯31°,東經121°14′,境內北狹南闊,略呈梯形。東與閔行區、奉賢區為鄰,南、西南與金山區交界,西、北與青浦區接壤。東北距上海市中心約40公里。

水文資源

黃浦江三大源流在松江南部匯合,東流出境。境內河渠縱橫,池塘眾多,是典型的水網地帶。所有河流均系感潮河道,每晝夜漲、落各2次。黃浦江(米市渡)最高水位為吳淞零上3.8米;警戒水位3.3米,危險水位3.5米。

氣候特點

松江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8.2℃,最低氣溫零下10.5℃,無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3.2毫米,雨日137天。6~7月有梅雨,平均20天左右。夏秋常有颱風過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區有時有龍捲風、冰雹為害。秋冬多霧。易澇少旱。

交通狀況

滬杭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滬青平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同三國道(上海繞城高速)、滬杭高速鐵路複線和黃浦江貫穿松江全區,公路網四通八達,交通便捷。軌道交通9號線是上海軌道交通體系重要線路,連線起松江新城,大學城,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九亭,七寶現代居住商業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徐家匯,上海世博會園區,豫園老城廂,陸家嘴金融核心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等重要區域。

2012年最佳化調整公交線路42條,其中,新辟公交線路29條,調整公交線路13條。推進無人售票線路18條。加快落實老城區排堵保暢,完成18處公交候車亭和2個港灣式公交站建設。至2012年末,全區共有公交線路141條(含過境線路),松江公交公司運營車輛688輛,全年公交公司客運總量128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7%。年末全區共有運營計程車(區域)830輛,客運總量3053.7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4%。各類民用車輛擁有量較快增長。全年新增民用汽車20406輛,至年末全區共有民用汽車擁有量133155輛,比上年增長18.1%。

松江城區交通樞紐:松江汽車東站(城東站),松江汽車西站(永豐汽車站),松江汽車南站,松江客運中心,松江火車站交通樞紐,松江大學城交通樞紐,松江新城公交站

松江城區公交線路(不包括跨區及村村通線路):

松江1路(松江城東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2路(松江永豐站——松江永豐站)

松江3路(松江客運中心——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4路(松江永豐站——松江城東站)

松江5路(松江永豐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6路(松江火車站——車峰路)

松江7路(松江城東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8路(松江永豐站——松江永豐站)

松江9路(松江火車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10路(正泰電器——晨星小區)

松江10路區間(正泰電器——車峰路)

松江11路(松江城東站——洞涇中心村)

松江12路(松江火車站——松江大學城)

松江13路(松江火車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14路(正泰電器——正泰電器)

松江15路(松江永豐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16路(昆港公路——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17路(松江城東站——松江大學城)

松江18路(文匯路——文匯路)

松江19路(松江火車站——佘山歡樂谷)

松江20路(小崑山汽車站——松江新城捷運站)

松江21路(文翔東路——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22路(松江城東站——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23路(恬潤新苑(中心村)——松江新城捷運站)

松江24路(松江客運中心——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25路(松江南站——松江新城捷運站)

松江26路(松江火車站——香涇路涇車路)

松江27路(松江永豐站——泖港汽車站)

松江28路(松江城東站——天馬鎮)

松江29路(松江永豐站——石湖盪)

松江31路(松江城東站——張澤汽車站)

松江32路(松江城東站——米市渡)

松江33路(松江城東站——佘山汽車站)

松江34路(松江南站——松江南站)

松江35路(松江城東站——五厙停車場)

松江36路(松江城東站——葉榭站)

松江37路(松江永豐站——恬潤新苑(中心村))

松江39路(松江城東站——玉樹南路)

松江64路(松江客運中心——松江客運中心)

松江66路(松江客運中心——松江客運中心)

1804路夜宵線(松江客運中心——松江客運中心)

1807路夜宵線(松江火車站——松江火車站)

1808路夜宵線(九峰路榮樂路——九峰路榮樂路)

1809路夜宵線(松江新城捷運站——松江新城捷運站)

區縣榮譽

2003-2011年,松江先後獲得了下列榮譽: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區、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國家生態水利風景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全國文物保護先進區、全國十大休閒城市、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全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模範區、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

經濟發展

財政收入

2012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77.62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26億元,增長2.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34.3億元,比上年增長7%,

2011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額在市郊的排名中, 工業總產值、出口創匯排在第一位,增加值排在第二位,契約外資、地方財政收入排在第三位。

經濟概況

2012年實現松江區生產總值886.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41億元,比上年增長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0.72億元,下降10.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7.42億元,增長3.9%。全年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重為0.9:61:3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創歷年新高。

松江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是上海市重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之一。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大區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全區已建成設施糧田10萬畝、設施菜地1.5萬畝、設施花卉0.65萬畝、標準化畜禽場9家、標準化水產養殖場18家。農業生產保持平穩。2012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4.3%。五大結構呈“四增一減”格局,其中,種植業產值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畜牧業產值4.36億元,增長17.4%;林業產值3.02億元,增長2.3%;農業服務業產值1.05億元,增長2.1%;漁業產值1.04億元,下降6.2%。主要農副產品生產保持穩定。

2012年,松江區生產總值886.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41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0.72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7.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8.2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67.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83.52億元。

現代農業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經營,大力發展糧食家庭農場,到2012年家庭農場發展至1206戶,經營面積13.66萬畝、占全區糧田面積的80%。建成種養結合家庭農場37戶、(農)機、農結合戶107家,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形勢良好。夏糧和秋糧的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均實現了“三增”。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達21.99萬畝,比上年增長3.5%;糧食產量達11.28萬噸,增長1.8%。秋糧平均單產達572公斤/畝,比上年增長0.4%,連續七年實現增長。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村莊改造。至2011年底,累計完成村莊改造15705戶、266個自然村落(浦南四鎮12576戶、占80.1%),使農村農民生活、生產、生態環境和設施不斷改善。累計完成村莊改造11868戶、89個自然村落。加強農村綠色家園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初步呈現了水清岸綠、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農村新面貌,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多年來,政府加大對農村道路、橋樑改造和河道整治力度,全區累計改造危橋510座、疏浚河道1180.1公里、修建農村道路967.4公里、完成浦南20個行政村供水舊管網改造。政府加快推進農村“三室一站一店”建設。全區現有106個行政村,已建成綜合文體活動室140個、村民事務代理室117個、標準衛生室150個、為農綜合服務站79個和便民超市商店71個,農村級基層信息服務站90個,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能力。

農民增收

多年來,松江積極推進農民非農就業,落實和提高農民社會保障,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2010年末,全區農村勞動力19.02萬人,其中非農就業農民16.36萬人、非農就業率達86%。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老年農民退養補助政策和土地退養政策,五年內農保養老金標準由每月69.3元提高到359元,征地養老生活費標準由每月320元提高到680元。對純農業地區的老年農民自願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在享受農保養老金的基礎上,再增加150元/月的退休養老補助,達到480元/月。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12年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9元,增長11.1%。

商業經濟

2012年實現批發零售貿易業增加值1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9.9%,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為32.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5.4%。全年實現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2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見圖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3.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按商品類別分:吃的商品實現零售額134.85億元,增長9.9%;穿的商品實現零售額30.86億元,增長10.6%;用的商品實現零售額178.38億元,增長14.3%;燒的商品實現零售額39.43億元,增長11.4%。按經濟類型分:全年私營個體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0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4.57億元,增長9.3%;集體經濟10.73億元,增長12.6%。

金融概況

金融業務實現較快增長。2012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3.3億元,比上年增長3.2%。至年末全區共有銀行26家,各項銀行存款餘額1648.48億元,比年初增長15.3%;貸款餘額1041.49億元,比年初增長10.6%。

2012年新增證券交易公司5家,至年末共有證券公司11家。全年證券交易成交額130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成交額中,國家債券96.46億元,比上年增長96.1%;股票842.67億元,下降18.5%;基金11.29億元,增長13.8%。

區縣建設

松江大學城

松江大學園區位於新城區西北角,2001年啟動,現已基本建成,占地約7236畝。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視覺藝術學院和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一批高校落戶松江大學城。2011年舉辦松江區大學生創業大賽,16所大學的420支創業團隊申報了創業項目;召開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松江分基金會第11次理事會,評審通過了7個大學生創業項目。至2012年大學園區共有7所高校入駐,共有在讀學生7.5萬人。

松江工業區

松江擁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於2001年1月18日正式封關運行。上海首家市級工業區--松江工業區共引進外資項目450餘家,總投資87億美元,註冊資本40億美元,其中美國福特、日本日立、英國ICI、法國依視路、德國PM等世界500強企業40多家。台灣廣達集團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年產筆記本電腦可達100萬台。

松江工業區分為工業區一期、東部新區、西部新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四大區域。2012年工業區轉型升級有序展開。松江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工區功能拓展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247.11億元,占全區工業產值的比重為59.7%;引進契約外資4.85億美元,占全區契約外資的50.1%;實現出口產品總額325.38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總額的92%;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8.74億元,占全區投資總額的14.5%。

佘山國家度假區

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和源遠流長的宗教勝跡名聞遐邇,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勝地。2011年,佘山旅遊持續蓬勃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年內上海辰山植物園溫室全面開放,上海歡樂谷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世茂洲際酒店、天馬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型購物城項目、華僑城水上公園和華僑城威尼斯度假酒店等項目加快推進。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和整治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29.87億元,相當於全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4%。開展水源保護區周邊清拆、松江污水廠污泥處理等治理工程,區域水環境進一步穩定。全區污水處理量達43.1萬噸/日,比上年末增加7萬噸/日;全區污水處理率76%,城區污水處理率90%。順利啟動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年內在154個小區和115個單位開展試點。全年處置生活垃圾43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啟動垃圾外運方案,開始對填埋場實施封閉、生態修復。全年拆除違法建築22萬平方米。

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推進。出台松江區2012年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意見,穩步推進8個方面68項重點工作。建立單位增加值下降率指標與能源消耗總量指標雙控制度,能源消耗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對工業新增項目評估增加能源預評估制度。加大落後產能調整力度,全年共調整企業164家,涉及土地1499畝、廠房52萬平方米。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151.2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4%。

城市綠化

繼續加強綠化建設,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2006年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11年新建綠地57.88萬平方米,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2012年新建綠地30.37萬平方米,至年末,全區已建成綠地面積1909.71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42.0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2.36平方米。

信息網路

信息產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21.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4%。實現電子信息業工業總產值1796.61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7.8%;完成信息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35.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13.4%。

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破解區域移動通信信號薄弱的難題,從大型居住社區入手,完成全區信息基礎設施總體規劃的編制。全年共建移動通信基站170個,泗涇大型居住社區的信號覆蓋達到城區標準。啟動智慧松江建設相關工作,加強信息化項目管理與服務。繼續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工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套用水平不斷提升。全年共補換社保卡17361張,辦理正式居住證7028張,臨時居住證294608張,學籍卡619張。全年“上海松江”政府入口網站首頁訪問量日均達3.52萬人次,頁面訪問量日均達16.62萬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全區有影劇院4座,文化館、站16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站圖書室15個,藏書70萬冊,全年接待讀者41萬人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初步完成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工作。至2012年末,年末全區有影劇院6座,文化館、站16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站圖書室15個,藏書114.9萬冊,全年接待讀者82.42萬人次。至年末,全區有有線電視站11個,全年有線電視覆蓋戶數38萬戶,有效戶數31.34萬戶,其中數位電視整體轉換用戶16.39萬戶,正常繳費用戶15.12萬戶。農村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

2011年開展實施紀念松江建縣1260周年暨第九屆“上海之根”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不斷加大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力度。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為抓手,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配送規範有序,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供給不斷豐富。

文化事業持續繁榮。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區工人文化宮完成設計招標。深入推進文化惠民,百姓書聲等一批文化配送工程順利實施,成功創建“中國書法城”。廣播電視主流輿論宣傳引導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廣播電視台共自采編新聞3819條,外宣工作實現在市級台播出1025條新聞,被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採用94條,27部作品獲全國、市級獎勵。民眾文化活動深入推進,開展第二屆“百姓明星”系列評選活動,2012年開展各類民眾文化活動10023場,參與人次84.5萬。

廣播電視

2011年以建黨90周年為重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建黨90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全年區廣播電視台共采編電視新聞4397條,播出《松視新聞》365檔;采編廣播新聞2191條,播出《松廣新聞》313檔。區廣播電視台獲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授予的2010年度“全國電視新聞協作優秀集體”稱號,取得建台以來電視外宣工作最高榮譽。

醫療衛生

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完成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點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過五年衛生綜合改革實踐,衛生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各級醫療資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得到提升,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顯著緩解,醫患關係明顯改善。

2012年全面推進衛生改革和發展。衛生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區中心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結構封頂,泗涇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深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家庭醫生責任制、基本藥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制定實施第三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和第四輪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試點項目,完成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市、區兩級政府實事項目。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以常住人口為基數,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2.8%。全年全區門急診614.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門急診均次費用137.84元,比上年增長9.9%。

2012年末各類衛生醫療機構與衛生技術人員數有所增長(見下表)

衛生機構情況

指 標單位絕對值比上年增長%
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283.7
#醫 院7
社區服務中心157.1
民辦醫療機構287.7
#醫 院740
門診部21
衛生技術人員46413.3
#執業醫師18791.5
註冊護士18374.1

體育事業

松江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區形成區、鎮、街道三級全民健身網路。松江體育中心和一批社區體育設施的相繼建成,已建成13個社區公共運動場、22個健身苑和424個健身點。促進了業餘訓練和競賽活動的開展。松江先後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三屆農民運動會、全國第八屆運動會女排、女足、籃球賽和上海有線男女排的主場賽事,還多次成功舉辦了一批國際性體育賽事。一批松江籍運動員在全國、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民眾體育

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以松江首個全民健身活動年為平台,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各項健身活動。全年開展了佘山元旦登高、松江端午龍舟賽、全民健身健步行等活動。作為全民健身活動年主要內容的第四屆區運會成功舉行,是我區最高規格的綜合性運動會,也是歷年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區運會。

競技體育 

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加快發展。年內承辦了全國少年擊劍賽(夏令營)、亞洲冰球聯賽、全國房車錦標賽(CTCC)、2014年冬奧會女子冰球預選賽等重大賽事。全年在全國性比賽中獲金牌5枚、銀牌3枚,市級比賽獲金牌142枚。以市第一屆市民運動會舉辦為契機,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成功舉辦佘山登高、端午龍舟、區二屆職工體育健身節、“五四”青年籃球賽等活動,積極承辦市民運動會龍舟、定向越野、釣魚、排舞、健身秧歌等6個競賽項目。至年末,全區共舉辦二級競賽107場,三級競賽503場,直接參與各項比賽人數達36萬人次。

體育設施

公共體育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新建百姓健身房4個、百姓健身步道6條、百姓游泳池1個、社區公共運動場1個、健身苑1個和健身點41個。至年末,全區共建有6個百姓健身房、11條百姓健身步道、16個社區公共運動場、23個健身苑和505個健身點。

就業工作

多渠道擴大和促進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0262個,城鎮登記失業控制數7252人,幫助成功創業501戶,青年職業見習785人,非農就業3528人。舉辦大型公益性招聘會16場,1167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9萬個,錄用3663人。大力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全年完成職業培訓38366人,中高層次培訓15818人,農民工培訓20091人,高技能人才培訓4857人。“萬、千、百人就業項目”從業人員隊伍整合工作作為全市試點在全區範圍內推進。做好就業援助工作,認定就業困難人員214人,安置201人。

城鄉居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據抽樣調查,2012年全區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0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9元,增長11.1%。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34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4346元,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871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服務性消費支出3179元,增長13.1%。年末全區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76.87億元,比年初增長20.4%,當年新增114.66億元。

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456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30元,增長5.8%。加快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新建和籌措4200套公共租賃房;廉租住房受益面不斷擴大,年末享受廉租房租金配租家庭達334戶。大型居住社區建設穩步推進,泗涇洞涇基地、佘山21丘基地建設有序推進,相關配套道路及公交樞紐建設項目積極開展。

出台《松江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辦法》。切實做好征地人員鎮保工作,1432名涉地農民落實鎮保。社會保障標準持續提高,農保養老金標準由人均每月359.6元提高到442.5元,征地養老生活費標準由每人每月680元提高到800元。進一步健全完善醫保管理制度,全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8萬人,投保率100%,農民社會醫療保障率100%。

社會援助

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完善低保審核機制,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全年共救助23萬人次,支出資金10707萬元。全年有71775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有12479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至年末,全區共有養老機構21所,養老床位數4490張,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68家。年內已建成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7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8個、標準化老年活動室14家,改造標準化老年活動室18家。全年為8040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600名低齡老年志願者為3000名高齡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務。

教育事業

松江大學園區位於新城區西北角, 2001年啟動,現已基本建成,占地約8800畝。2006年,大學園區努力整合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切實推進“三區聯動”,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分別與永大電梯、藍寶光電、龍工機械等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建立松江大學園區實習基地,推動高校與企業人才合作。至年末,大學園區共有7所高校入駐,招收學生6.2萬人。

松江大學城匯集了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復旦視覺藝術學院7所著名學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城。

2012年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啟動第三輪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委託管理。推進“區新優質學校”建設工作。促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協調發展,完成9個市社區教育實驗街鎮建設任務。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區第三實驗國小等6所學校建成投入使用,與東華大學簽約合作興辦附屬實驗學校。2012年高考本科達線率73.41%,比上年提高10.09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加強教育融合,7.3萬名學前及義務教育階段來松從業人員隨遷子女順利入學。至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244所,在校學生數13.45萬人,比上年增長7.5%。

至2012年末,各類學校在校生數總體略有擴大(見表)。

表 各類學校、在校生數

類 別學校數(所)在校學生數(人)比上年 增長%
中 學33325292.8
小 學33603905.4
幼 兒 園953583716.0
輔讀學校1126-6.0
中 職 校553119.1

全區依法批准設立的民辦非學歷辦學機構50所,民辦幼稚園51所,民辦託兒所4所,民辦中學4所,民辦國小19所。松江大學園區現有7所高校,共有在讀學生7.5萬人。

科技事業

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市級創新資金、科技小巨人等各類科技項目262項,科技資金1.45億元。至2012年末,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01家,科技小巨人企業52家,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75個。全年組織實施區級科技計畫項目立項206項。鼓勵技術創新,15個項目獲國家、市、區重點技術改造補貼。2012年內新認定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創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全年申請專利6467件,比上年增長18.5%。全年專利授權量4359件,比上年增長41.8%,其中,發明專利750件,實用新型2473件,外觀設計1136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契約111項,比上年增長19.4%;技術交易契約額14636萬元,增長140.5%。

科普宣傳力度繼續加大。區科技館充分發揮科普宣傳功能,2012年共接待參觀48300人次,接待學生團隊90批次。至年末,全區共有科普教育基地24家,其中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8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6家。

電力事業

松江區境內有3個千噸級水運碼頭。擁有污水處理廠2座,日處理能力20萬噸;擁有24座35KV及以上變電站,其中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1座,總供電能力為142.6萬千伏安。擁有自來水廠2座、自來水廠11家,日供水30萬噸,2011年售水量11512萬噸,其中生活用水4327萬噸。全年用電量82.8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2%,其中,工業用電55.16億千瓦時,增長6.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4.1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9%。具備接裝的老城居民區實現天然氣全覆蓋。至2011年末,全區共擁有天然氣液化氣用戶43.49萬戶,比上年下降5.2%。天然氣年用氣量1479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5%;液化氣用氣量59129噸,下降8.3%。

旅遊事業

旅遊業穩步發展。組織開展首屆春遊節、第四屆青島啤酒節、2012松江旅遊節、購物節等活動,不斷活躍旅遊市場,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刺激旅遊消費增長。旅遊品牌持續提升,辰山植物園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世茂佘山艾美酒店獲評國家金葉級綠色飯店;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功能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歡樂谷二期、世茂新體驗中心等旅遊項目開工建設;林蔭新路擴建、辰花公路生態走廊全面開工建設。至2012年末,全區開通旅遊交通服務線3條。全區共有星級飯店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家,22家旅遊飯店全年住宿接待86.9萬人,平均客房出租率56.7%。全區共有旅行社53家,全年組團人數52.3萬人,比上年增長61.5%。全區全年旅遊總收入58.85億元,比上年增長4.7%;遊客接待總人數979.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

旅遊景點

文物古蹟

松江悠久的歷史,遺留下大量文物古蹟。松江城中有:唐代陀羅尼經幢,宋代興聖教寺塔(方塔)、望仙橋,以及始建於宋,明代重建的雲間第一橋(跨塘橋),元代雲間第一樓、清真寺,明代磚雕照壁、西林塔、葆素堂、頤園、大倉橋、《急就章》碑,清代醉白池、蘭瑞堂(楠木廳)、邱家灣天主堂、遂養堂(張祥河宅)、陳化成祠等。鄉間有湯村廟、廣富林、姚家圈、平原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塔匯鄉有始建於唐代的李塔;天馬山、佘山有宋代護珠塔(斜塔)、秀道者塔;泗涇的南村,曾是元末學者陶宗儀寄居地;鳳凰山有明代草書大家張弼墓;華陽橋有明代平倭墓碑;小崑山北盪灣村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廣富林有陳子龍墓等。九峰歷來為重要名勝區,古代每峰都有“八景”、“十景”的記載。在西佘山上建於清代的天主堂、天文台,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重要景觀。

方塔園

北宋熙寧年間,即公元1068年至1094年,建造了聞名江南的興聖教寺塔,1978年,以這座塔為主體景觀,重新建立了方塔園,占地面積173畝。按照秦漢時代的園林建築風格,整座園林,以石鋪廣場為中心,四周布滿著古建築古文物,有宋代的方塔、望仙橋,明代的磚雕照壁、楠木廳,清代的天妃宮等。

醉白池

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醉白池的前身為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已有九百餘年歷史,公園面積七十六畝。園內有四面廳、樂天軒、疑坊、雪海堂、寶成樓、池上草堂等亭台樓閣及邦彥畫像石刻、歷史藝術碑廊、《赤壁賦》真跡石刻等藝術瑰寶,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廣富林遺址

廣富林遺址堪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考古重鎮,在這裡出土了一大批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史前文明遺物遺蹟,據可靠的考古證實,松江先民於6000年前就在這片土地活動繁衍。新近的考古調查再次確認了廣富林遺址的文化形態和歷史地理線索,認為是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一支移民曾來到這裡定居,從而成為上海地區已知最早的進行區域文化交流,擁有顯著移民特徵的古代文化遺址,根據廣泛深入發掘,出土了眾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和古代城市遺蹟,將上海地區的建城史又向前推進了數百年,與附近的崧澤文化,馬橋文化,良渚文化等相比,廣富林遺址擁有自身與眾不同的考古學特徵,廣富林遺址已改稱被命名為廣富林文化。

辰山植物園

是由上海市政府、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林業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觀賞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全園占地面積207公頃,由中心展示區、植物保育區、五大洲植物區和外圍緩衝區等四大功能區構成。辰山植物園擁有亞洲最大的展覽溫室,溫室總投資4.6億元,由熱帶花果館、沙生植物館和珍奇植物館3個單體溫室組成,總面積為12608平方米,共展示珍奇植物3000多種,其中多肉類植物品種、鳳梨類植物品種數量為全國之首。上海辰山植物園以“植物與健康”為主題,既是植物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鮮花盛開、水鳥飛翔、樂趣無窮、令人嚮往的遊覽勝地。

車墩影視

上海影視樂園現已建成的全布景式的“南方街道”和實景式場地景“30年代南京路”、“上海里弄民居”,為影視創作提供了理想的拍攝場景,也為人們重睹舊上海五光十色的風情開闢了全新的途徑,除了大家熟悉的《情深深雨濛濛》、《新上海灘》、《功夫》、《大灌藍》等30多部影片及數百集電視劇在這裡拍攝。

上海影視樂園還將建成四座大型和三座小型的攝影棚,以及“上海老城廂”、“大世界遊樂場”、“城隍廟”、“卡通世界”、“明星廣場”、“博覽中心”、“銀幕天地”、“特技場”、“碼頭港區”、“狩獵射擊場”等景點。這些千姿百態的景點,通過電影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和現代高科技、新工藝,真實而藝術地展現上海以來的歷史風貌和人文景觀,是人們理想的休憩娛樂場所,也是人們了解和熟悉上海發展衍變軌跡的畫廊。

勝強影視基地

擁有完全獨立的外景區、攝影棚和賓館住宿區。基地採用從民間各地收集而來的眾多古建材料和真跡,以大量的明清時期仿真建築群為主,其精緻、細膩程度和多視角的場景設計大大方便了各個影視劇組的拍攝與創作,《天下無雙》、《河東獅吼》、《楊門虎將》、《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眾多影視劇/片均取景至此。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不對社會民眾開放的專業影視基地,勝強基地嚴格的管理為海內外各影視劇組提供最不受干擾的拍攝景區。

古鎮泗涇

泗涇——這個耳熟能詳、與水相連的鎮名。圍繞著鎮子的四汪清流被注入了千年來墨香清雅的纏綿,也成就了這個古鎮特有的閒適個性。泗涇是一個具有豐富文物資源的古鎮,泗涇老街,福田靜寺,福連橋,史量才、馬相伯故居,都是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踏上古樸的泗涇老街,紅木結構的商鋪在現代商業中執著著傳統;橋下的潺潺溪水訴說著古鎮滄桑的歷史;修葺一新的福田淨寺寄託了泗涇人的一種情愫;不遠處的方塔,飛檐翹角,豪華莊重,十字脊正中形如金色的寶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把中國江南建築的風格完美地展現了出來。

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分東、西兩園。西佘山林地面積 800餘畝,海拔高度98.8米。山坡上有秀道者塔,半山腰有中山教堂,山頂有天主教堂,還有探索宇宙奧秘的上海天文台佘山觀測站,上海地震台(博物館)。東佘山海拔74米,山地面積800餘畝。山上動植物資源豐富。建有遂高園、白石山莊、眉公釣魚磯等十景,還有百鳥苑、青少年活動中心。

青青旅遊世界

上海青青旅遊世界-偉盟生態林占地面積約3600畝,基地水網縱橫交錯,有著優越的水景資源。園區內擁有一座以四星級酒店標準設計的上海偉盟生態林酒店、育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及名貴樹木100多萬棵、有40多個景點、以及騎馬、燒烤、水上腳踏車、網球等多種娛樂設施。

唐經幢

松江唐陀羅尼經幢位於松江中山國小校園內,建於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現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築。經幢21級,高9.3米,八棱八面,故又稱為八棱碑,俗稱“唐經幢”,別稱“石塔”。

大倉橋

位於松江城西,是一座高10餘米,跨度50餘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橋,橋原名永豐,因橋南為松江府漕運倉城,故俗稱大倉橋。現為上海地區著名的明代大石橋之一。隨著歷史變遷,河道變淺變狹,現該橋兩端兩孔下的河道已淤積成河岸。

清真寺

清真寺是上海地區最早的伊斯蘭教寺院。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年—136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明清時期,曾7次整修和擴建,至今仍保持元、明時期的風格,主體建築有大殿、窯殿、穿廊,另有南、北講堂,邦克門等,其中窯殿和邦克門兩處最具該寺建築特色,具有濃郁的時代特徵和珍貴的歷史藝術價值。

西林禪寺

西林禪寺,又名崇恩寺,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明正統皇敕封時賜名“大明西林禪寺”。西林禪寺是江南名剎,氣勢宏偉的大殿,為歇山式單檐建築風格。寺內的圓應寶塔,俗稱“西林塔”。塔身七層八面,磚木結構,高46.5米,迄今仍為上海最高的一座寶塔。

上海歡樂谷

上海歡樂谷位於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核心區域,於2005年開始投資建設,占地90公頃,一期項目投資40餘億元,於2009年9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最具魅力的現代都市娛樂主題公園。園內有歡樂時光、陽光港、上海灘、金礦鎮、颶風灣、螞蟻王國、香格里拉7個主題場景區,配有木質過山車、跌落式過山車、4K高清飛行影院等先進的遊樂設備,還有華僑城大劇場、亞瑟宮、螞蟻城堡等多個大型室內場館。

月湖雕塑公園

月湖雕塑公園位於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於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園區以“回歸自然、享受藝術 ”為建設理念,是一座集現代雕塑、自然山水、景觀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園區。園區一期占地1300畝,其中月湖面積465畝,環湖腹地分為春夏秋冬四岸,來自世界各國現代藝術家所創作大型雕塑四十餘件,融合于山水美景中,別具特色。 公園入口設計精緻簡約,正中央聳立的巨型雕塑「飛向永恆」,也是一座具備功能性的現代化藝術造型日晷,為保加利亞籍旅意雕塑家吉沃吉·菲林所創作。

榮譽記錄

2018年6月,松江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