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是“上海螺塘”的簡稱。始祖嫩少十五郎於公元1276年抄,自江西鵝頸丘西入湘躲避戰亂。從西南走荊州湖南路(今湖南省)之桂陽郡西自,來到地偏人稀,元兵難至的鐘水中游的虞田(今余田)之北互。此地當時是上下相連的兩片水澤,上動、下澤底低地水落成塘,故村名上、下海落塘。後人又叫做上、下海螺塘。有井,其水洶湧,取名“社山井”。始祖依山傍水築宅,上海螺塘村自此開基。自明代起,上塘是桂陽郡西鄉所轄之地。解放後,與下海螺塘合為一個大隊,稱海塘大隊。公元1986年,隨著人民公社改制,上塘分出獨立為行政村,上塘村之名沿用至今。轄5個村民小組,2011年末有人口600多人。
經濟收入以種植烤菸、水稻和外出務工經商為主;旱土種植黃豆、玉米、花生為主。農戶家庭有飼養生豬,家禽的習俗,量小、規模小。全村共有水田300畝,旱土面積500畝,山林1000畝。境內水井星羅密布,田垌中的小江活水綿綿。村前有一口百餘平米的大池塘,內冒泉水,四季不乾,傳說可以直通龍宮。村里保存有建於明朝的“遠公祠”村前有百餘平米的大塘,入村石板路口今存有忠字門,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產物。村境內山系重疊,峰巒不斷,蒼松翠柏,四季如春,山峰形態各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9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待遇30多人;配備電視、電腦設施的遠程教育活動室1間;數百年來,從上塘村遷居外鄉、外縣的支脈,繁衍成村者達26個村莊,學業有成、事業輝煌者眾多,足以光宗耀祖,彪炳後世。解放初,義務教育學校辦在公祠里。1996年,在入村公里右側田垌中,建造一棟兩層200餘平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教學綜合樓。2007年,通鄉水泥公路建成。有衛生室一個,從業醫生1名。“衡武高速”從村西面經過,距高速入口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