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寺:
三明:佛教語 :指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三明皆同者唯佛陀也。
“三明寺”原址位於河北省廣宗縣七斗店村西北,該村落在華北大平原南部,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名鎮,有不知廣宗縣皆知“七斗店”之盛名;村西緊靠古代南北千里的西沙河及京城通向“順德府”(今邢台市)的管道,是古代重要的水陸碼頭,該村鎮古時規模宏大,有七十二條街,八十二眼井,在廣宗縣遠近聞名。原來村西有座“奶奶廟”,據傳是宋朝名將楊繼業和佘太君成親的地方,再次流下一段千古佳話;村東有座“武聖廟”,氣勢恢宏,一直到解放後改為學校;村裡有座“三山大士”菩薩廟,台階高達十幾級,廟前古槐樹高大粗壯,兩人才可以環抱。村北的“三眀寺”更是傳奇。
“三眀寺”始建於唐朝,明清版【廣宗縣誌】均有記載,宋代時 毀於水患,明清時又進行了重修,現保存有後世重修碑四通及其他石刻。根據調查,“三眀寺”遺址南北長70米,東西寬60米,分布面積4200平方米。在遺址斷面上發現文化層,堆積明顯,共分四層,第四層為宋代時期的文化層,包含有瓷片,陶盆口沿,器底等。
“三眀寺”,原有前殿、後殿、西廂、東廊,氣勢壯觀,造型別具一格,真可謂金磚琉璃瓦,精工巧匠造。據說當時寺中有文、武僧幾十名,知道清末軍閥混亂,才被解袈裟歸故里。“三眀寺”占地幾十畝,前殿中央供奉“鐵佛爺”,高兩米有餘,重幾千斤,佛像鑄造十分精巧,生生入輝,直至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掉。寺前有大小兩個鐵鐘,大鐘足有兩噸,上鑄各位法師,長老,信眾的捐款人名單,每天鐘聲一響,能聽周圍十八里地。寺里碑文,供桌,石壇應有盡有,至今還保有大石碑,石壇。寺周圍翠柏挺拔鑽天,真稱得起佛門之聖地。
“三明寺”所在地廣宗縣,人傑地靈,道教文化濃厚,經久不衰,歷史上多出大成。古時八仙之一,張果老,即是廣宗縣張固寨村人,遺址有張果老墓,張果老井等,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張角領導的著名的東漢黃巾起義就發源於廣宗,至今在廣宗縣大柏社村留有張角“點將台”,崗台張角修道洞,治病“聖水坑”,起義時豎旗的地方“一桿旗地”,“三公祠”等遺蹟。更有歷史上著名的王莽,劉秀等東漢混戰也發生在這一帶,淮陽王更始2年,盤踞邯鄲的王朗派兵追殺劉秀,雙方大戰於七斗店村西的西沙河岸邊,當時名將賈復、邳彤等都有參戰,大將賈復在七斗店村西南西沙河草橋上與敵大戰,戰鬥中負傷,腸子外露而不退兵,將腸子盤在脖子上繼續戰鬥,終將敵兵打退。這一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
至如今三眀寺毀破怠盡,百廢待興。果振法師受三眀寺信眾的禮請於2015年5月13日駐錫三眀寺,開始三眀寺的重建。三眀寺在以後的建設中將按照河北省佛協提倡的(廟不在大小,能起到效果)的理念,將三眀寺建設成為利益一方百姓,造福當地信眾信仰需求的一方淨土,將三眀寺建設成為清規戒律嚴謹、弘揚佛法、愛國愛教、正知正見的道場。
通訊地址: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核桃園鄉七斗店村三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