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丁列明,1984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1991年獲浙江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碩士,1992年作為訪問學者進入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學習,2000年獲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醫學博士,此後一直在美國醫藥研究機構任職。
丁列明入選2007年度杭州市“131”培養人選,目前他還擔任省青年協會會員、美國醫學會會員、美國臨床病理學家協會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協會會員。
已獲中國、美國和國際專利多項,臨床批文一項。抗癌新藥鹽酸埃克替尼的研發更是得到科技部創新基金、“十一五”863計畫的支持,並被列入國家火炬計畫及浙江省重大專項。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選舉丁列明為副主任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教育背景
1、1996.7-2000: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醫學博士;
2、1986.9-1991:浙江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碩士;
3、1979.9-1984:浙江醫科大學醫學學士
專業經歷
1、2003—至今: 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2、2000—2002: 美國貝達醫藥公司;
3、1992—1996: 阿肯色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高級研究助理;
4、1992.6-9: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訪問學者;
5、1991-1992: 浙江醫科大學傳染病研究所講師;
6、1984-1986: 浙江省嵊州市衛生防疫站
人物故事
10年前就已在美國站穩腳跟,卻中途回國白手起家,在很多人眼裡,這樣的人一定瘋了。浙江貝達藥業公司董事長、中央"千人計畫"專家丁列明就是這樣的一個“瘋子”。更要命的是,他做的還是“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過程艱難”的新藥研發,這更讓當時的很多人難以理解,覺得他和創業夥伴們一定是“傻子”。
9月26日,丁列明在襄陽“隆中對·創新與人才”活動中表示,他的成功得益於於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產業、優厚的人才政策,“我從內心感恩中國,是中國給了我們更好地實現自己價值的平台和機會。”
2002年下半年,丁列明和創業夥伴帶著一靶向抗癌藥的專利,回到祖國,開始了創新創業之路。那絕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因為經過10年的打拚,他們已在美國站穩了腳跟,事業有成,生活無憂,實現了當年出國時心懷的“美國夢”。
而回國創業,一切又要從頭開始。但是,他們毅然做出抉擇,告別了親愛的家人,登上了未知的征程。
在杭州,丁列明一行註冊成立了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新藥物研究開發的艱難之旅。當時,連一些非常有實力的製藥企業也對新藥研發敬而遠之。那時的貝達備受壓力,因為人們往往把新藥研發當笑話講,認為他們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如果沒有各級政府、領導和專家們的幫助和支持,貝達也許會在壓力中黯然退場。
研發過程中,貝達面臨過各種困難,資金、技術、設備、工藝、人才等等,任意一種困難都會使項目夭折。比如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貝達的資金鍊斷裂,無力啟動耗資4800萬的Ⅲ期臨床試驗,而公司所在地餘杭區政府雪中送炭,出資1500萬幫貝達購買了進口陽性對照藥,讓試驗得以順利進行。
2011年7月,丁列明和創業夥伴們這群“瘋子”和“傻子”著實給中國的醫藥界帶來了驚喜。經過十年的努力和奮鬥,中國的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在貝達出現,打破了進口藥的壟斷。並且,在與進口藥頭對頭中顯示,它的療效和安全性優於進口產品,讓中國肺癌患者用上了價廉質優的靶向抗癌藥,上市9個多月就銷售了1.5億。
如今的貝達,不僅完成了從實驗室到臨床的全部研究,還成功地推向了市場,並打造了一個集研發、生產、市場、銷售於一體的全新的高新製藥企業。
現在回想起來,丁列明仍覺得後怕,“很難想像,如果我們沒有選擇回國,在美國繼續該項研究,我們是否還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充其量,我們能完成階段性的研究,把項目轉給某個大公司”。
因此,丁列明在“隆中對·創新與人才”活動中表示,他們受益於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產業、優厚的人才政策;同時從內心感到欣慰,因我們的事業完全符合祖國的需要,滿足人民的需求”,對未來的發展,丁列明充滿了信心。
人物評價
作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丁列明2002年放棄在美國的生活工作歸國創業,十餘年間都在做著同一件事:研製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肺癌藥。2011年,貝達藥業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學名:鹽酸埃克替尼),打破了該領域外資藥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