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團隊
編劇: 何玉門、胡同倫
攝影: 金志成
作詞:巴·布林貝赫
作曲: 吳應炬
繪景: 韓斌
造型設計: 戴鐵郎
背景設計: 嚴雲開
動畫設計: 林文肖、張景源、熊南清、常光希、矯野松、陸青、何郁文、楊素英、經霞雲
劇情介紹
龍梅和玉榮是一對小姐妹。一天,她們為隊里放羊時遇到暴風雪,羊群頂不住狂風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跑越遠,姐妹
倆一面和風雪搏鬥,一面收攏受驚的羊群。天漸漸黑下來,雪越下越大,有一隻羊被雪崩埋在雪裡,龍梅扒雪救羊時,玉榮和羊群已經走遠。這時,又有幾隻羊陷在雪裡,玉榮在扒雪時掉了一隻氈靴,但她絲毫沒有察覺,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保護好集體的羊群。龍梅趕上了玉榮和羊群,她看見玉榮光著的腳已經凍成冰托子,急忙要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妹妹穿,可是靴子凍在腳上脫不下來,她便從袍子上撕下一塊布包住妹妹的腳,背著妹妹艱難地向前走著,後來,她實在支持不住,終於倒下了。由於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巴書記等人趕來搶救,姐妹倆和羊群才安全脫險。龍梅和玉榮這種熱愛集體財產、勇於戰勝困難的崇高品質,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揚。
影片根據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茂聯合旗兩位蒙族小姑娘龍梅和玉榮冒著風雪、搶救公杜羊群的真實事跡編寫的,描寫姐妹倆為保護集體財產與暴風雪作鬥爭的驚人毅力。按照寫實的題材要求,導演採用接近生活真實的手法來塑造現實生活中的英雄,特別是影片中細節處理非常感人。另外,影片在人物造型上既考慮到動畫藝術特點又兼顧民族地方色彩,豐富了人物性格特徵。
獲得獎項
1980年5月,該影片榮獲第二次中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三等獎。
表現手段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我國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仿真卡通片,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仿真的。儘管影片的導演對仿真動畫作出了相當保守的評價,認為仿真不是動畫的所長,並援引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蘇聯不成功的例子。但是在他的經驗總結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仿真動畫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仿真是最佳的表現手段。《草原英雄小姐妹》在這一點上是非常有說服力的。這部影片最早的劇本是帶有童話性質的,劇中有人與老鷹的搏鬥,並被老鷹叼上天等情節。但是當攝製組來到內蒙,同劇中人物的原型進行接觸之後,“她們的思想和行為,使我們受到深刻的教育,從內心深處激發起要歌頌她們的強烈願望。這時,我們又重讀了瑪拉沁夫寫的關於龍梅玉榮的報告文學,覺得這篇作品的描述更能表達我們心裡的感受。於是,我們決定拋開原來的劇本的路子,用儘可能接近生活真實的手法來塑造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人物。”[24]當人們被真實所感動的時候,顯然只能採取真實的表現才能將這種感動藝術地呈現出來,傳遞給更多的觀眾。
其次,表現手段的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完全要看錶現的內容是否與之匹配。《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在一般劇情電影、歌舞劇、話劇等其他視聽藝術表現形式不能恰如其分進行表現的時候,動畫無疑便是最好的方式。從理論上來說,一般劇情電影應該能夠表現這樣的題材,但是很難找到兩個既能夠牧羊又能夠表演的兒童演員(一個11歲,一個9歲),從我國1960年那個時代影片製作的水準來看,要製作演員能夠在其中表演的風雪草原的場景似乎也有困難,因此我們沒有看到相同題材的劇情片。
上海電影志之美術片
美術片是卡通片、木偶片、剪紙片、摺紙片的總稱。美術片和故事片一樣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電影藝術中一種特殊的形式,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表現方法、審美要求和社會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