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自序首次執筆,故此書可謂筆者的處女之作。
書前先序。而所謂自序,無非是作者隨心所寫的一些文字罷了,筆者認為。於是,我便開始不經意地寫起來。
寫此書之動力,乃是筆者酷愛中國文學。
不知從何時起,我已愛上了陶醉於文字中的感覺,也開始喜歡用文字表達思想。儘管筆者的文筆始終稚嫩,但一直以來,對文學的喜愛之心卻是有增無減。
而中國文學中,我又最為偏愛唐詩宋詞,例如李商隱在《無題》中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及《登樂遊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有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更有秦觀在《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然而,對於作詩填詞,我卻只是一知半解,並不精通。我所寫的詩詞,只求用韻準確,平仄相對,卻未能顧及到其思想感情、藝術誇張、含蓄婉轉等。為此,書中所出現的數篇所謂詩
詞,只是筆者的俗氣稚作,並不可登大雅之堂。
其次談談寫書的目的——表達情感。
筆者並不懂得如何通過書中的情節來批判社會,也不懂得怎樣通過塑造人物來刻畫人性、反映人心。心中仍存的稚氣,促使我只為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寫書,也只能為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寫書。
此作中,有些幻想與現實相結合的影子,時而虛,時而實,卻又虛而不虛,實而不實。然而,這種非虛而又不實,似有卻偏是無的感覺,正是筆者要通過此書而表達出來的。
現實生活實在枯燥乏味。如果你是學生,就必須規律性地過著每一日:學習、吃飯、睡覺。在學習中又穿插各科測驗、考試,令人難受。上海有一與我年紀相仿的青年作家韓寒,曾對中國的教育制度作出衝擊,並妄言日後不搞理科工作的人,數學只需到初二水平,理化也只需學一年。說實話,韓寒那狂傲自負的態度令我心生不盡厭倦,但他的文筆卻又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我更佩服的是,他竟敢挺身而出,為不少學生道出心聲,孤身抗衡中國的教育制度的弊病。對此弊病不滿的人很多,但敢提出商榷的人卻暫獨韓寒一個。且不論其之自大,就這種勇氣而言,已是無人能及。筆者。自認慚愧萬分。
筆者愚見,韓寒的觀點雖有偏激,卻也仍存道理。只是,他對教育界的衝擊與影響,就如一隻飛蛾撞向一頭猛虎而給猛虎所帶來的傷害。筆者的意思不是他的做法會自毀前程,而是憑此薄弱之力,對此根深蒂固的制度的影響,只能是微乎其微。
筆者看來,中國的教育制度確是存在很多問題。但有些問題是不能在一朝一夕間解決的。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中學生,我也知道自己的觀點偏激,況且我沒有韓寒的勇敢,於是,我便不想為此再多提意見。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