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到多瑙河戰線,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參加塞瓦斯托波爾的圍城之戰。他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里描寫了這些經歷,其中他對比了普通士兵的單純的英勇作戰和上層軍官們的裝腔作勢的勇敢。
創作前後
好像炮彈就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仿佛四面八方都傳來子彈的呼嘯聲,有的像蜜蜂那樣嗡嗡掠過,有的就像琴弦那樣吱吱作響。槍炮聲驚天動地,令人十分恐懼。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托爾斯泰繼續進行創作。
他在這裡開始寫《青年》,寫出了系列小說《塞瓦斯托波爾故事》。
托爾斯泰在俄國文學上第一次描繪了俄羅斯士兵和軍官,描寫了他們的缺點和勇敢。既寫了他們渾渾噩噩,也寫了他們的責任感;既寫了他們的膽小,又寫了他們的無畏。這些默默無聞的士兵和軍官在托爾斯泰的筆下變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塞瓦斯托波爾故事》在彼得堡一發表,就受到了好評。
屠格涅夫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激動得熱淚盈眶,巴納耶夫給托爾斯泰寫信時說全俄國都在讀這些故事。皮謝姆斯基在給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談到《塞瓦斯托波爾故事》時寫道:“小說寫得如此無情地真實,叫人讀起來都覺得難過。”據說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皇后讀《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爾》的時候曾感動得熱淚盈眶,皇帝還下旨把這篇小說譯成法文。
作品評價
“小三部曲”《塞瓦斯托波爾故事》是依據他親身參加這場保衛戰的見聞和感受寫成的。這位初登文壇的“小軍官”,敢於突破戰爭文學的舊框框,不寫威武雄壯的隊伍和由軍樂旌旗前導的揚鞭躍馬的將軍,而寫“戰爭的真相————流血、痛苦和死亡”。而且三部曲焦點不同,基調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