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上)》

《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上)》

《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上)》(外文書名為《 Maximilien Rubel,Marx critique du Marxisme》) 是呂貝爾的作品魯克儉主編,鄭吉偉、曾枝盛等人翻譯,於2009年12月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叢書屬於國外馬克思學譯叢,平裝356頁。本叢書通過對國外馬克思學研究的梳理和譯介,試圖從國外馬克思學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觀點,研究方法等多個層面,揭示國外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新階段和新特點,以期為中國馬克思哲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和理論參照,為創建和發展中國馬克思哲學提供新的研究視野和理論空間。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MaximilienRubel,MarxcritiqueduMarxisme
叢書名:國外馬克思學譯叢
平裝:35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3101191
條形碼:9787303101191
商品尺寸:23.4x15.4x1.4cm
商品重量:458g
ASIN:B0034G4W5G

內容簡介

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上)》內容簡介: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劃和準備,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式推出這套“國外馬克思學譯叢”。現就譯叢的編譯旨趣、編譯原則和工作分擔問題作一簡要說明。
對於“馬克思學”這個術語,國內外學術界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們認為,如果不過分糾纏於呂貝爾創製Marxologie這個法文詞的特定含義,而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學就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學術性研究。

編輯推薦

《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上)》:馬克思學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研究,其考據研究和文本解讀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論成果對當代馬克思哲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叢書通過對國外馬克思學研究的梳理和譯介,試圖從國外馬克思學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觀點,研究方法等多個層面,揭示國外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新階段和新特點,以期為中國馬克思哲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和理論參照,為創建和發展中國馬克思哲學提供新的研究視野和理論空間。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呂貝爾譯者:鄭吉偉曾枝盛等編者:魯克儉

目錄

編選者導言
呂貝爾馬克思學文集評介
一、“馬克思神話”,或者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
二、社會主義和道德
(一)馬克思的夢想:烏托邦與革命
(二)馬克思的社會革命道德
(三)馬克思的道德挑戰
三、馬克思經濟學史
(一)從哲學走向政治經濟學
(二)“經濟學”:對文明的批判
(三)“經濟學”計畫及其意義
(四)附錄:馬克思在經濟學中的發現摘要
四、“經濟學”的計畫和方法
(一)計畫與方法的關係
(二)“經濟學”的精髓
(三)方法論基礎
(四)《資本論》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
(五)烏托邦的生理學
(六)關於呂貝爾《馬克思的研究筆記》
五、馬克思的研究筆記
(一)1840~1853年
(二)東方問題
(三)西班牙革命
(四)外交史
(五)結論
附錄:呂貝爾著作年表
(一)主持整理出版的著作
(二)個人或合作著作
(三)文章
(四)翻譯作品(文章)
(五)《馬克思學研究》書目
譯後記

序言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劃和準備,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式推出這套“國外馬克思學譯叢”。現就譯叢的編譯旨趣、編譯原則和工作分擔問題作一簡要說明。
對於“馬克思學”這個術語,國內外學術界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們認為,如果不過分糾纏於呂貝爾創製Marxologie這個法文詞的特定含義,而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學就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學術性研究。
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馬克思傳記。比較有代表性且已譯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馬克思傳》(1918年)、東德學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68年)、蘇聯學者彼?費多謝耶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73年)、蘇聯學者斯捷潘諾娃的《馬克思傳略》(1978年)、英國馬克思學家戴維?麥克萊倫的《馬克思傳》等。
關於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幾種形式:一是馬克思著作年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蘇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MarX-Engels-tLeninInstitute)院長阿多拉茨基主編的《馬克思年表》(1934年)、。呂貝爾的《沒有神話的馬克思》(1975年)等;二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題注”以及MEGA2資料卷對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書信的寫作時間、版本情況、文本寫作過程和手稿修改等情況的介紹;三是馬克思文獻學專家發表的有關馬克思著作版本考證的研究論文。

後記

自從前年《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刊登了《(呂貝爾文集)序》以來至今,不覺匆匆過了近三年!其間既有著作權的引渡問題,也有工作進度的問題,因而,該書遲遲沒有能與讀者見面。
原想一切應當很順利的,所以很快寫了序言,不想事情並不那么簡單。首先著作權問題聯繫就不順利,原因出在法國帕約出版社本身。我們要譯的對象是呂貝爾的《馬克思批判馬克思主義》里的文章,這本書是1974年由帕約出版的,至今已過了35年!這期間帕約出版社也經過改組遷址的變動,最初與之聯繫的訊息就延誤了三四個月,後來又談了(通過電子郵件)幾個月。由於著作權問題,牽連到我們這本書的出版單位也發生了變動。這些不確定因素,使我們的翻譯工作也受到了影響。直到去年六七月間,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才最後確定出版這本書,由於北師大出版社的高效率工作,很快拿到了帕約出版社的轉讓著作權。這樣我們的翻譯工作才真正地轉入了正軌。以上是本書難產的原因,希望讀者原諒。

文摘

(一)
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馬克思的思想方式的最初產物,但是,它是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心中所創立的。到目前為止,“馬克思主義”這個術語包含著一個理論上的可以理解的主題,這個責任並不在於馬克思,而在於恩格斯。另外,如果理解馬克思的問題仍然是當前世界中所關注的問題,那么,恩格斯只是部分地解決或根本沒有解決大部分相關的問題。這並不是說,恩格斯應該被排除在關於馬克思的討論之外,而是我們在考察馬克思的文體過程中,可能公正地問恩格斯的論斷是否並且在多大程度上應該考慮進去,馬克思的文本幾乎完全被他的朋友恩格斯所忽視。根據更一般的說法:恩格斯作為馬克思的學術上的遺產的無法挑戰的執行者的能力,在什麼程度上回答了馬克思的文本所引起的物質和學術上的問題?
(二)
這個問題促使我們去考察一個中心問題,即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問的思想關係問題,他們兩人都被認為是被人為地歸在“馬克思主義”標籤下的一堆政治和意識形態概念的“創始人”。這個問題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這一點,表明有一種很能說明我們時代特徵的現象,這個現象可以稱為“20世紀的神話”。這兩位“創始人”本人在說明他們的友誼和思想合作的特殊性質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