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儘管中國的現代史與蘇聯的發展進程極為不同,但在這兩個國家,共產黨在20世紀都通過國內革命奪取了政權,並追求建立社會主義的目標。在1985年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開始對蘇聯體制進行激進改革的幾年以前,中國領導人就開始對中國經濟進行全面改革。正如全世界都知道的那樣,蘇聯的改革導致了蘇聯解體並放棄了社會主義,同時伴隨著前所未有的社會經濟的衰退。相反,中國的改革開啟了經濟迅速增長和現代化的進程。
蘇聯體制
蘇聯的無可否認的經濟成就是與它的長期問題相伴隨的,資源被無效地利用,許多蘇聯產品特別是消費品質量低劣。在聲名狼藉的毫無效率的零售分配體系中,顧客在購買日常用品時必須面對長長的隊伍。消費性服務,從理髮到家具維修,即使有的話也是糟糕透頂。建築工程似乎永無休期。蘇聯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也在急速上升。西方評論家往往強調蘇聯的失敗,但它的成就之巨大是誰也否認不了的。第三世界人士則特別關注蘇聯工業化的速度。蘇聯從一個鄉村的、農業的國家一躍而成為城市化的、工業化的國家,其速度之快,歷史上絕無僅有。
改革與蘇聯體制的終結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與他的同僚們試圖把非民主的、高度集權的國家社會主義體制轉變成為新的民主社會主義。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改革,最終激發出社會主義體制久被壓抑的潛力。但將一種非民主的體制民主化,必然意味著政治鬥爭。它要求放鬆對被長期嚴密控制的民眾的管制。由此導致的政治變化也許和推行改革的領導層的意圖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