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李白的人生理想:不是寫詩,而是耍劍!

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戰亂,隋唐又重建統一的封建帝國。中國文化進入了一個繁盛輝煌的新時期,文學史上唐詩成為燦爛的一章。

耍劍耍劍

隋唐盛世經濟發達繁榮,文化開放寬容。儒、道、釋三家思想都很受重視,民間喜愛的詩歌也極受推崇。“遍觀百家”,“好語王霸大略”,“喜縱橫任俠”,成為唐代許多文人的共同風尚。俠與劍又緊密相連,詩歌又是他們抒情言志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唐詩中寫劍論俠之作就大大發展起來,這直接影響了後世武俠文學的勃興。

李白李白

詩人和豪俠皆重寶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他的詩文中記敘了自己的學劍生涯和對遊俠生活的傾慕。他的父親李客就是位仗義的俠者。“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說的就是開元年間,他到山東鵲山湖畔,向劍術名滿天下的裴旻將軍學劍的事。當時李白已過而立之年,眉宇軒昂、雙目“眵然如餓虎”,神采奕奕。裴將軍亦正當盛年,銀光電閃,劍如游龍,舞得李白感慨地說:“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唐代詩人詠劍贊劍的詩篇甚多,當然,在唐詩中寫俠寫劍的代表人物還是李白。他崇俠尚俠,日常生活中也是以詩、酒與劍相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李白李白

“起舞蓮花劍,行歌明月弓。”

“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象麒麟台。”

李白較典型的作品《俠客行》中寫: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安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奉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重然諾,五嶽倒為輕。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這“俠骨香”三個字,給了後世多少俠者以精神鼓舞。尤其值得稱道的,在他的詩作中,把俠者救弱扶傾、反抗強暴、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升華到反對強權、維護正義的思想高度上。

李白李白耍劍

中國武俠文學有描繪俠女的傳統,從清人《兒女英雄傳》中的十三妹,到梁羽生的白髮魔女、金庸的小龍女、黃蓉等等。而李白可以說是在文學作品中描繪俠女最早的作家之一。

他在《秦女休行》中寫為父報仇的俠女:“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手揮白楊刃,清夜殺仇家。蘿袖染赤血,英聲凌紫霞……” 他在《東海有勇婦》中,對那位滿懷忠義肝膽、為夫雪恨的女傑,充滿了同情和敬佩:“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十步兩跳躍,三呼二交兵……”

這些詩歌,把英雄的豪邁情懷和高強武藝渲染得淋漓酣暢,可為俠者典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