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北方方言“解手”,道出了明朝初期大移民的真相

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後數次從山西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至今,河南,河北,山東很多地方人都說自己祖先從山西大槐樹下移民。在黃淮地區廣為流傳著一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

移民移民

《明史·食貨志》、《明太祖實錄》等史書上都記載了明初移民,那么明初為什麼從山西移民呢?

原來,元末明初戰爭使中原地區人口大量減少,而山西沒有遭受戰火,人口密度較大。另外戰亂時期很多河南,河北等地百姓為躲戰亂也跑到了山西,一來二去山西就堆積了大量人口。

明朝制定了從山西向中原強制移民的政策。移民們被遷去中原之前,先在山西洪洞縣集中,然後分別派遣。洪洞縣有棵大槐樹,移民們將其作為懷念故土的標誌,告訴後代子孫:先輩是從洪洞縣大槐樹來的。

大槐樹遷民姓氏資料大槐樹遷民姓氏資料

根據傳說,明初強制移民,把人用繩子串起來趕著走。如有人想要方便,就對押送的官兵說:“報告大人,請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小便(或者大便)”。時間長了,解手後來成了方便的代名詞。

移民後裔有兩個特徵:“走起路來背抄手,小拇趾甲是兩個。”

背抄手走路,那是因為兩手被成年累月反綁,遂成習慣。小拇趾甲是兩個,說的是腳的小拇趾甲蓋兒上有一道豎紋,乍一看像是兩個指甲。

明初強制移民明初強制移民

明朝山西大移民,清朝湖廣填四川過程中都流傳著“解手”的故事。《宋書·庾登之傳》:“ 幼緒語人,吾雖得一縣,負三十萬錢, 庾沖遠乃當送至新林,見縛束,猶未得解手。根據記載,”解手這個辭彙從古就有,逐漸演化,和這些移民事件並無關係。

北方地區很多人小腳趾甲分兩半,外小內大,叫做跰甲。有人說這跟山西大槐樹移民有關,是血統純正漢人的標誌。2005年,復旦大學教授邊建超等人,做了遺傳學方面的考察。結論是:越靠近山西地區,跰甲的機率就越大,越往南越少,和山西大移民的遷移路線基本吻合。這種小腳趾復趾形態,在東亞地區普遍存在,在漢族人中出現頻率最高。但是研究結論不能證實跰甲與移民有關。

明初,大槐樹移民共881個姓氏,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常見姓氏,人口百萬之多。600多年過去,河南,河北,山東的大量地區還流傳著大量的山西移民傳說,洪洞縣大槐樹已經成了老家的象徵,吸引很多人去那裡尋根問祖。

洪洞縣大槐樹洪洞縣大槐樹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