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禁止父母 是對彼此最大的理解

每次談起父母,心總是會柔軟、敏感,雖然擔心他們的身體是不是能好好照顧自己,但每每面對他們的嘮叨還是會很不耐煩。逐漸長大的我們,脫離了與父母組成的家,有了自己或獨立生活或夫妻生活的小家,於是父母不再時刻“掌握”我們的生活,電話、微信,成了與父母之間重要的聯繫。

但我們的朋友圈真的能拿來全部給父母看到嗎?未必吧。

你的朋友圈禁止父母了嗎? 反正小編是禁止了父母,甚至還禁止了其他家人。

父母管得太多,要禁止

操心的家長

下面這個場景,沒禁止父母的童鞋一定都經歷過。

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關於同性戀的文章,並評論“所有的愛都是自由並且偉大的”。過了沒幾分鐘,電話就響了,是媽媽打來電話問,“你喜歡同性?咱可不能同性戀,媽媽還等著抱孫子呢”。

你說,這事怎么解釋?很多時候,父母對朋友圈的內容過於敏感,甚至還有些偏執。

偏執型人格

如果不禁止父母,少了太多的言論自由。以後你想轉發什麼文章、想發表什麼心情、想直抒什麼胸臆,都得提前考慮一下,會不會引起父母的誤解。有時候為了防止誤解,那我不發總可以了吧,也不行,父母會問“你禁止我們了嗎?怎么好長時間看不到你發朋友圈”。這,我又該怎么解釋?

讓父母了解你,不是只有朋友圈

禁止父母

父母之所以時刻關注你的朋友圈,全是因為他們想了解你的生活,想要與你多互動,想要得到你的關懷,這些需求,你完全可以通過與父母多微信、多打電話,來滿足。

朋友圈,真的不需要向父母開放。如果你已經通過微信或電話交流,讓父母對你近期的生活狀態很了解,想必他們就不會太關注你的朋友圈,也會少一些對朋友圈內容的誤解。

這樣一來,既減少了與父母之間的誤會,又能始終與父母保持“單線聯繫”,不用讓他們猜來猜去,多好。

朋友圈的前提——朋友

朋友圈,朋友圈,是給朋友看的。但,你,跟父母是朋友嗎?

有人說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係其實是朋友關係,但朋友需要志同道合,與父母之間別說志同道合了,能少點代溝就很不錯了。

要跟父母做朋友,不僅需要子女的耐心,還需要父母主動學習,努力跟上時代腳步,對新鮮事物抱有積極的態度。這,對父母來說,真的很難。

之前騰訊發布了一份《微信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通過對千餘子女調查的結果顯示:有52%的人或是沒有加過父母為微信好友,或是曾有過將父母禁止的舉動。這個結果雖然看起來有點旗鼓相當,但有多少人沒說實話,也就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