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

最近,一份關於5歲上海男孩的簡歷刷爆微博朋友圈以及各大網路,據悉此份簡歷是家長為孩子申請一所國小製作的,內容涉及琴棋書畫、吹拉彈唱、人生感悟乃至大道哲學,令廣大網友看後直接感嘆我等鼠輩皆在虛度光陰,自嘆不如啊!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5歲小朋友簡歷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5歲小朋友簡歷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5歲小朋友簡歷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5歲小朋友簡歷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5歲小朋友簡歷

不過,也有網友留言說“是不是有點誇大,如果是真,這小孩是不是有點可憐,給父母活的?”,在此,我們暫且不論誇大與否,基本事實還是存在的。想著我們這些80後、90後長大的孩子,羅大佑《童年》里描述的那“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情景,似乎閉上眼睛都能體會那份孩童獨有的天真浪漫和與世無爭,大自然的擁抱把那個時候的我們塑造成了“孩子”,而不是“老道”的世人,如此對比,心中不免萬般滋味,不知何是正道!

其實這等事情豈止是個個例:打開電視,熱鬧綜藝節目裡的孩子說著本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應說的話;走在大街,上學的孩子背上背著鼓大的書包,看起來與輕盈的身體極度不協調;周末的早上,大人拉著孩子的一隻小手,急匆匆的腳步似乎馬上就要把孩子拉倒,孩子的不知所措的步伐讓我們旁觀者的心也是那么的凌亂。在這個本來最應該享受自然、好奇世間萬物的有趣年齡,我們卻讓他們體會到了煩躁和無趣,我們不僅要問:這“光鮮”的背後,他們失去了啥?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童年

如果說孩子的第一天性是“玩!”,應該沒人會反對,大自然孕育了“人”這個物種,有些天性是大自然母親從基因里賜予我們的禮物,她讓我們充滿好奇,她讓我們從“玩”中體會到快樂,她知道這簡單的快樂等我們長大了就不會再有了,她只給予每個人一次機會,她知道有些東西是可以慢慢去經歷,慢慢去彌補的,但有些東西,比如純粹的快樂,過了就永遠不會再有了!而這份快樂的給予或者剝奪,不是別人,卻是我們最愛的人。

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跳房子…,似乎想起來臉上都掛著微笑,那是我們幾代人的集體回憶。而我們現在的孩子,似乎都在跟這個浮躁的社會快速“接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所有家長一致的意見,背後的攀比和望子成龍心態似乎也在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我們,至於到底什麼才是“輸”,什麼又算“贏”,管它呢!

5歲孩子“光鮮”的簡歷背後,他是否失去了什麼?童年

話題回到5歲的孩子,也許他不像我們想像的那般不快樂,也許他在掌握各種技能的時候也能欣然一笑,只是我們要思考的是,孩子骨子裡的那份天性的快樂,當他張大後能否回憶起片刻?就像培養在臥室里的種子,也許從發芽那一刻,他就不知道“陽光”所給予的快樂是個什麼樣子!在他的思想里,世上就沒有這種東西!其實為人父母,任何對孩子的培養教育都有每個人的理由和道理,我們在此討論要說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每個個體生命都是獨立的,不要讓孩子像你複製的模板一樣走你擬定好的道路,你需要傳遞給他的,只是自力更生、善待世界,快樂幸福的過普通人的生活!二是人生本苦,不要把這份“苦”讓孩子提前體驗,以後他有的是時間去體驗,把僅有的這一份“甜”留給他,因為只要錯過,就再也不會有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